《最爱》未删减在线播放,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色一情一乱一伦一视频免费看,成全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中能財經 | 核能發(fā)展熱潮涌動

來源:中能傳媒研究院 時間:2025-07-28 16:07

楊永明

  本期核心觀點:

  7月4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從能源角度來看,法案以激進的政策調整,將美國能源戰(zhàn)略重新錨定在傳統(tǒng)化石能源上,同時對清潔能源產業(yè)施以重錘。這一法案不僅重塑美國能源格局,也將決定美國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能源技術開發(fā)路徑,并將對全球能源市場、氣候治理產生深遠影響。

  近期,全球持續(xù)釋放核能復興積極信號。各國政府積極提供政策支持,世界銀行融資禁令的解除為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核電注入資金活力,科技企業(yè)與核能行業(yè)的合作為核電的商業(yè)化應用打開新局面。隨著全球能源結構向多元化、清潔化、低碳化加速轉型,核能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的作用愈發(fā)凸顯。

  近期,丹麥批準多個海上風電場延壽,日本通過立法允許在專屬經濟區(qū)開發(fā)海上風電,英國批準建設愛爾蘭海最大海上風電場。根據(jù)彭博新能源財經最新報告,今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預計達到143吉瓦,同比增長17%,創(chuàng)下新紀錄。海上風電雖然基數(shù)較小,但增長速度更快,預計2026年將突破100吉瓦,到2035年實現(xiàn)3倍增長。

  7月5日,歐佩克發(fā)表聲明稱,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中的8個主要產油國決定8月日均增產54.8萬桶。下半年,全球原油市場供需結構大概率會走向過剩,尤其是原油市場上傳統(tǒng)的主導方“歐佩克+”為奪回市場份額而加碼增產。2025年全球石油市場將在供需失衡、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和能源轉型的交織影響下繼續(xù)演變,而中東地緣政治沖突可能成為油價波動的關鍵變量。

  6月10日,歐盟委員會正式公布對俄羅斯的第18輪制裁措施草案,新一輪制裁主要針對俄羅斯的能源收入和銀行業(yè),包括對俄羅斯“北溪”天然氣管道實施限制,將更多俄羅斯銀行列入制裁名單等。6月17日,歐盟委員會提出立法提案,歐盟將在2027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當前的地緣政治局勢加速重構全球油氣貿易鏈,尤其是俄烏沖突以來全球天然氣貿易格局正在經歷深刻重塑。主要進口國能源安全需求增加,或將拉長全球LNG建設熱潮。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深刻影響能源行業(yè)

  7月4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簽署“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使其生效。在此之前,該法案已在眾議院、參議院獲得通過。這項法案主要內容包括減稅、削減醫(yī)療保險和營養(yǎng)補助項目支出、增加軍事和邊境安全支出等,體現(xiàn)了特朗普的重要執(zhí)政議程。從能源角度來看,法案以激進的政策調整,將美國能源戰(zhàn)略重新錨定在傳統(tǒng)化石能源上,同時對清潔能源產業(yè)施以重錘。這一法案不僅重塑美國能源格局,也將決定美國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能源技術開發(fā)路徑,并將對全球能源市場、氣候治理產生深遠影響。

  首先,“大而美”法案對新能源沖擊較大,主要是逐步取消新能源的稅收抵免政策,使得新能源在美國的發(fā)展蒙上了一層陰影。法案規(guī)定了風電和光伏等新能源稅收抵免取消的時間,在2026年開始建設的電站稅收抵免逐步減少,2026年和2027年分別減少至60%和20%,2028年完全取消;取消在2026年開始建設的住宅分布式光儲項目的稅收抵免。2024年,美國太陽能裝機量近50吉瓦,全球光伏裝機約550吉瓦,美國光伏裝機占全球的比重不足10%,但美國在全球范圍內都是光伏產品的高價值市場,裝機的下降還是會對整體市場產生影響。2024年美國的風電裝機5.2吉瓦,全球風電裝機約117吉瓦,美國裝機占比不足5%,裝機的變化對全球整體市場影響不大。

  法案儲能相關政策有所緩和,規(guī)定的儲能稅收抵免取消時間相較于風電和光伏要晚很多年,儲能稅收抵免在2033年/2034年/2035年分別減少至100%/75%/50%,2036年取消。儲能政策的延續(xù)也為未來幾年美國儲能市場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且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儲能市場近年來的裝機幾乎占到全球裝機的三分之一,這也有利于穩(wěn)定全球的儲能市場,延續(xù)全球儲能市場高增長的局面。

  其次,“大而美”法案積極推動傳統(tǒng)能源的復興,提出強化傳統(tǒng)能源開發(fā),恢復和擴大聯(lián)邦土地及近海的石油、天然氣勘探和開發(fā),簡化租賃與審批流程,提出補充和修復國家戰(zhàn)略石油儲備,提升美國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地位。法案開放了聯(lián)邦土地與海域用于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fā),推翻了拜登政府之前設立的限制。根據(jù)規(guī)定,未來15年將在墨西哥灣進行30次租賃拍賣,每年在9個州內的聯(lián)邦土地上開展30多次租賃,并允許油氣行業(yè)進入阿拉斯加。該法案還削減了企業(yè)在聯(lián)邦土地上開采石油與天然氣時需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

  除了支持傳統(tǒng)的油氣資源外,法案對零排放核電生產抵免和清潔燃料生產抵免進行了修改或限制,并未完全取消。此前特朗普簽署4項行政命令,聚焦核燃料自主、先進反應堆部署、簡化審批流程及支持軍事/AI設施能源需求,政策在電力方面積極推動核電等領域的復興。從全球大環(huán)境來看,全球核電處在復蘇的趨勢中,也將帶動美國核電產業(yè)鏈景氣度上行。

  總的來說,“大而美”法案將給美國能源轉型前景設置諸多障礙。作為傳統(tǒng)化石能源的堅定支持者,特朗普此舉在意料之中,早在今年1月20日特朗普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tài)、加大傳統(tǒng)能源開采時便有體現(xiàn)。法新社報道稱,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從大型石油公司獲得了大約4.45億美元的資金,他將清潔能源的倒退描述為對他所謂的“綠色新騙局”的勝利。德國《明鏡》周刊網站此前報道稱,“大而美”法案“將使整個美國大倒退”。

  從全球層面看,在清潔能源市場,美國的主動退縮或將為其他國家創(chuàng)造更多產業(yè)發(fā)展的“真空地帶”;在油氣市場,作為全球最大油氣生產國,美國采取油氣增產政策將引發(fā)連鎖反應,其新增供應或將引發(fā)市場波動,導致國際油價下行。但在復雜的全球政治、經濟和能源發(fā)展背景下,其對全球石油、天然氣格局的影響仍充滿變數(shù),最終是重塑全球油氣市場秩序,還是在多方制衡下效果大打折扣,仍有待檢驗。

  全球持續(xù)釋放核能復興積極信號

  6月10日,世界銀行宣布,解除長期以來禁止為核電項目提供資金的規(guī)定,世行行長彭安杰宣布世行將“重新進入核能領域”,重新支持核能項目,重點包括延長現(xiàn)有核電站壽命和發(fā)展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SMR),并計劃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深度合作,確保核安全標準和非擴散監(jiān)管。世界銀行在2013年正式實施對核能項目的融資禁令,旨在規(guī)避核能安全風險和技術不成熟帶來的投資隱患,尤其針對發(fā)展中國家。事實上,世行對核能的投資一貫審慎,上一次資助核能項目還要追溯到1959年,當時支持了意大利拉蒂納核電站項目。世行此次重大政策轉變,標志著全球主要國家,特別是曾經反對核電開發(fā)的不少西方國家對核電的主流態(tài)度已經從“限制利用”轉向“積極開發(fā)”。隨后,亞洲開發(fā)銀行也表示將評估是否解除此類禁令。金融機構投資意愿增強,將為全球核能產業(yè)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核電作為可以大規(guī)模替代傳統(tǒng)化石能源的基荷電源,盡管過往事故陰霾仍在,但是氣候危機和激增的電力需求正在迫使多國將目光重新聚焦核電。6月10日,英國政府宣布,將在未來4年的更廣泛支出審查中,向位于英格蘭東南部的塞茲韋爾C(Sizewell C)核電站建設項目追加投資142億英鎊。塞茲韋爾C核電站位于薩福克郡,預計建設高峰期將創(chuàng)造約10000個就業(yè)崗位,建成后產生的電力將足以供應約600萬戶家庭。塞茲韋爾C將是英國20多年來建設的第二座新核電站。此次追加投資使英國政府對該項目的承諾總投資額達到178億英鎊,此前在支出審查前已投資36億英鎊。

  6月12日,俄羅斯經濟發(fā)展部發(fā)布消息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將在烏茲別克斯坦建設一座大型及一座小型核電站。烏茲別克斯坦小型核電站建設項目是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首個海外項目。該項目計劃建設6座反應堆,每座反應堆的發(fā)電量為55兆瓦。該項目擬于今年夏季啟動,核電站計劃于2029年至2033年分階段投入使用。

  6月13日,歐盟委員會發(fā)布第八版《核能示范計劃》(PINC)草案稱,為支持成員國核電建設計劃,2050年前需投資約2410億歐元,其中2050億歐元用于新建核電站,360億歐元用于延長現(xiàn)有核反應堆的壽命。根據(jù)歐盟委員會的評估,到2040年預計歐盟超過90%的電力組合將來自去碳化能源,核能將與可再生能源一起發(fā)揮重要作用,預計歐盟的核能裝機容量將從現(xiàn)在的98吉瓦增加到2050年約109吉瓦。這是歐盟自2017年以來首次調整核能戰(zhàn)略。歐盟委員會同時指出,鑒于歐洲近期核電項目普遍超支且面臨長期延誤,需要推出更多金融工具,以降低私人投資者的高成本風險。

  7月8日,法國總統(tǒng)府發(fā)表聲明,法國電力公司將持有英國塞茲韋爾C核電站項目12.5%的股份,預計將投資11億英鎊。在主導該項目的合資公司中,英國政府將持有多數(shù)股權,預計投資達142億英鎊,以提供穩(wěn)定的低碳電力,補充間歇性的太陽能和風能發(fā)電。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的棄核先鋒德國放棄長期以來的反核立場。今年5月,新一屆德國政府表示不再阻撓法國在歐盟立法中推動核電享有可再生能源同等待遇的努力。此前,德國已于2023年全面棄核,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fā)電占比達57%,并始終拒絕承認核能的綠色屬性。然而,當前的民調顯示,55%的德國民眾支持恢復核電,較3年前增長23個百分點。德國新任總理默茨積極推動核聚變技術和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發(fā)展,目前已經有初步技術研究計劃,將利用這些新型核技術解決能源短板。德國的政策轉向并非個例,歐盟范圍內不少反核國家都開始重新?lián)肀Ш四芗夹g。比利時日前正式廢除《核電退出法》,比利時聯(lián)邦議會以壓倒性多數(shù)通過法案,正式廢除2003年關于逐步淘汰核能和禁止建設核能新項目的法律,為新建核電站掃清法律障礙。幾乎同一時間,丹麥議會投票推翻了長達40年的核電禁令,丹麥能源和氣候部表示,新型核電技術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正在不斷發(fā)展,丹麥將考慮投資這一新型核能技術。

  與此同時,科技企業(yè)與核能行業(yè)的合作為核電的商業(yè)化應用打開了新局面。近期,美國亞馬遜網絡服務(AWS)公司與Talen能源公司簽署長期協(xié)議,將從賓夕法尼亞州的薩斯奎漢納核電站(總裝機1920兆瓦)購買電力。協(xié)議有效期至2042年,將支持亞馬遜日益增長的零碳能源需求,并滿足其人工智能和云業(yè)務的運營。協(xié)議包括200億美元的投資項目,預計將為賓夕法尼亞州創(chuàng)造1250個高技能工作崗位,還將探索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建設以及增加該電廠發(fā)電量的可能性。

  全球能源結構向多元化、清潔化、低碳化加速轉型,核能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的作用愈發(fā)凸顯。國際社會就核能在應對氣候變化、確保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達成廣泛共識,全球迎來新一輪核電復興周期。國際能源署于今年1月發(fā)布的《邁向核能新時代之路》報告顯示,隨著投資增加、新技術進步和政策支持,核能發(fā)展將提速,全球核能發(fā)電量有望在2025年達到新高。報告指出,隨著全球電力需求強勁增長,核能發(fā)展新勢頭有可能開啟安全清潔能源的新時代。目前,全球有40多個國家支持提高核能結構,其關注度已達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等技術創(chuàng)新加快推進,首批商業(yè)小型模塊化反應堆項目預計于2030年左右投入運營。

  多國加大海上風電支持力度

  6月初,丹麥能源署批準將總裝機容量23兆瓦的薩姆索(Sams)海上風電場的電力生產許可證延長10年直至2037年,這是丹麥首次對老式海上風電場進行延壽許可。薩姆索海上風電場建于200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上風電場之一,由10臺2.3兆瓦的風電機組構成。隨后,丹麥能源署正式批準奈斯特德(Nysted) 和米德爾格倫登(Middelgrunden) 海上風電場可繼續(xù)從事發(fā)電業(yè)務,并分別將其運營壽命延長10年和 25年。據(jù)介紹,丹麥能源署共收到了5個最古老的海上風電場的延壽申請。除了上述已經決定延壽的3座海上風電場外,預計160兆瓦的Horns Rev 1(2002年投入使用)和8兆瓦的R?nland(2003年投入使用)風電場也將很快被批準延長運營壽命。

  6月3日,日本議會通過一項關鍵修正案,允許在該國專屬經濟區(qū)(EEZ)開展海上風電項目。該法案于2024年1月首次提出,旨在釋放日本超過400萬平方千米的專屬經濟區(qū)資源用于可再生能源開發(fā)。迄今為止,風電場范圍僅限于日本領海和內海,此次法案修正增強了日本擴大海上風電規(guī)模的雄心。風電在日本的能源計劃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日本已設定風電發(fā)展目標,到2030年實現(xiàn)海上風電裝機容量10吉瓦,到2040年達到30~45吉瓦。然而,受通貨膨脹和日元貶值等因素影響,海上風電開發(fā)的商業(yè)環(huán)境受到極大影響。三菱等公司宣布重新評估其在日本的項目,大幅放緩海上風電的安裝進度。殼牌公司近期也裁減了專注于日本海上風電領域的團隊,以收縮其低碳業(yè)務的規(guī)模。這一系列挑戰(zhàn)促使日本政府在海上風電領域進行立法改革,希望能吸引到開發(fā)商投資日本海上風電。除了專屬經濟區(qū)相關法案外,有報道稱,日本還正在重新考慮一系列海上風電法規(guī),以降低風險并削減項目的成本。其中一項關鍵改革是將項目期限從目前的30年延長至40年。

  7月4日,英國能源大臣米利班德批準愛爾蘭海最大海上風電“莫納海上風電場”項目的建設。英國政府當天發(fā)布消息稱,該項目建成后預計可為超100萬戶英國家庭提供清潔、本土的電力供應,進一步推動英國向“清潔能源超級大國”目標邁進。這一數(shù)據(jù)基于英國家庭用電消耗統(tǒng)計及2024年海上風電負荷率計算得出,實際發(fā)電量將受場地具體條件影響。隨后,7月15日,英國政府確認對差價合約(CfD)計劃進行修訂,將可再生能源合同期限從15年延長至20年。新規(guī)適用于太陽能、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及浮動海上風電技術,將在2025年8月啟動的第7輪分配(AR7)中實施。英國能源安全和凈零排放部表示,此舉旨在平衡可再生基礎設施的高前期成本與長期回報,維持2030年清潔能源目標。

  近期,彭博新能源財經發(fā)布《2025年上半年全球風電市場展望》指出,2025年全球風電市場將迎來歷史性增長。根據(jù)彭博新能源財經最新報告,今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預計達到143吉瓦,同比增長17%,創(chuàng)下新紀錄。展望未來,到2030年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將翻番至2太瓦,2035年有望接近3太瓦大關,顯示出風電在能源轉型中的關鍵作用。從技術類型來看,陸上風電繼續(xù)占據(jù)主導地位。報告顯示,2025年新增裝機中約91%將來自陸上風電,9%來自海上風電。預計未來10年陸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增長一倍以上,到2035年達到2.5太瓦。海上風電雖然基數(shù)較小,但增長速度更快,預計2026年將突破100吉瓦,到2035年實現(xiàn)3倍增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成本上升、供應鏈緊張和政治不確定性等因素,報告下調了對海上風電的預期,2030年和2035年累計裝機預測分別減少了8%和7%。目前看,行業(yè)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包括供應鏈問題可能延緩海上風電項目交付等。總體來看,2025年全球風電市場將實現(xiàn)創(chuàng)紀錄增長,陸上風電繼續(xù)發(fā)揮主導作用,海上風電則展現(xiàn)出更大的長期潛力。然而,要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行業(yè)仍需應對成本、供應鏈和政策等方面的多重挑戰(zhàn)。

  全球原油市場持續(xù)震蕩調整

  近期,全球原油市場持續(xù)震蕩調整。供應方面,回顧6月,以色列與伊朗之間沖突升級曾一度令全球能源市場緊張情緒飆升,市場擔憂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原油運輸受阻。隨后,緊張局勢迅速消退,霍爾木茲海峽原油流量恢復。沙特6月原油出口量環(huán)比增加45萬桶/日至633萬桶/日,為一年多來最高水平。與此同時,伊朗和俄羅斯原油也未出現(xiàn)大規(guī)模減產。此外,“歐佩克+”不斷加碼的增產計劃意味著全球原油供應還將擴大。當?shù)貢r間7月5日,歐佩克發(fā)表聲明稱,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中的8個主要產油國決定8月日均增產54.8萬桶。沙特阿拉伯、俄羅斯、伊拉克、阿聯(lián)酋、科威特、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和阿曼的代表當天舉行線上會議,討論國際石油市場形勢及前景。聲明說,鑒于當前市場基本面穩(wěn)健,石油庫存處于低位,8國決定調整產量。同時,8國將根據(jù)市場情況靈活調整增產節(jié)奏,以維護石油市場穩(wěn)定。上述國家7月日均增產41.1萬桶。上述8國2023年11月宣布日均220萬桶的自愿減產措施,此后減產措施多次延期,于2024年12月延長至2025年3月底。8國今年3月決定自4月1日起逐步增加石油產量,以回撤自愿減產措施。此次宣布的日均54.8萬桶增幅計劃超出了市場普遍預期。此外,“歐佩克+”可能會在8月3日會議上批準將9月份產量增加約55萬桶/日,這將使8國每日共217萬桶石油重返市場。國際能源署前不久曾警告稱,“歐佩克+”的增產決定可能導致全球原油供應過剩局面進一步加劇,并在其最新發(fā)布的月度原油市場報告中將2025年原油總供應預測從1.049億桶/日上調至1.051億桶/日。

  需求方面,7月7日,在90天延期到期后,特朗普政府通知包括韓國、日本、塞爾維亞、泰國與突尼斯在內的多個貿易伙伴,美國將在8月1日開始實施更高關稅。這一消息引發(fā)市場對貿易擔憂情緒的再度升溫,全球經濟增長受阻將削弱原油需求。中短期看,隨著歐美駕車出游旺季的到來,美國汽油消費出現(xiàn)季節(jié)性回升,6月煉廠開工率已回升至95%左右。不過,美國汽油消費回升溫和,6月份以來汽油裂解價差整體走弱,并沒有出現(xiàn)往年走強的特征。受制于新能源替代及需求增長放緩,美國今年駕車出游旺季汽油需求降至860萬桶/日,低于往年旺季900萬桶/日的水平。國際能源署近期預測,今年全球平均石油需求增長為70.4萬桶/日,明年將增長為72.2萬桶/日。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為80萬桶/日,明年將增長為110萬桶/日。兩個機構均認為,全球經濟放緩和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抑制需求增長,特別是美國政府的關稅舉措可能削弱亞洲新興市場的需求潛力,或將給全球宏觀經濟帶來重大不確定性。相較而言,歐佩克的預期始終樂觀。歐佩克在其最新發(fā)布的月度報告中,維持了對2025年和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不變,即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129萬桶/日,到2026年,需求將進一步增加128萬桶/日。歐佩克對原油需求的積極態(tài)度源于其對全球經濟的樂觀看法。歐佩克表示,印度、中國和巴西迄今為止的表現(xiàn)超出預期,而美國和歐元區(qū)則正在持續(xù)反彈。由此看來,2025年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可能會好于目前的預期。綜合各種因素,地緣政治危機對原油供應和運輸沖擊弱化,而消費前景因特朗普關稅壁壘的影響很難樂觀,季節(jié)性旺季對油價提振短暫。

  上半年,受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以及與以伊沖突和俄烏沖突相關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原油價格波動劇烈。下半年,全球原油市場供需結構大概率還是會走向過剩,尤其是原油市場上傳統(tǒng)的主導方“歐佩克+”為奪回市場份額而加碼增產。全年來看,業(yè)內分析認為,2025年全球石油市場將在供需失衡、全球經濟復蘇不確定性和能源轉型的交織影響下繼續(xù)演變,而中東地緣政治沖突可能成為油價波動的關鍵變量。

  地緣局勢加速重構油氣貿易鏈

  6月10日,歐盟委員會正式公布對俄羅斯的第18輪制裁措施草案,新一輪制裁主要針對俄羅斯的能源收入和銀行業(yè),包括對俄羅斯“北溪”天然氣管道實施限制,將更多俄羅斯銀行列入制裁名單等。草案還建議將對俄羅斯的原油價格上限從每桶60美元下調至每桶45美元。自2022年2月俄烏沖突以來,歐盟已對俄羅斯實施了17輪制裁,涵蓋能源、金融、貿易和個人等領域。第18輪制裁方案計劃進一步收緊對俄能源出口的限制,尤其是通過“為歐盟再供能”方案,到2027年底逐步淘汰俄油氣進口,并從2028年開始全面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和天然氣。

  6月17日,歐盟委員會提出立法提案,歐盟將在2027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提出反對意見。匈牙利方面指出,能源政策屬于國家主權范疇,歐盟提出的計劃將威脅匈牙利的主權和能源安全。斯洛伐克方面認為,該方案未充分考慮該國的能源結構和經濟現(xiàn)實,缺乏足夠的過渡支持和補償機制。

  同日,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歐洲放棄俄羅斯天然氣的決定對歐洲工業(yè)造成了負面影響。俄羅斯新聞社當天援引歐盟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報道稱,歐盟5月進口俄羅斯石油交易額超過4.07億歐元,創(chuàng)3個月來新高。其中,斯洛伐克購買了價值近2.06億歐元的俄羅斯原油,俄對匈牙利的原油出口增長22%、交易額超過2.01億歐元。今年1月至5月,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交易總額為23億歐元,比去年同期的29億歐元有所下降。不過,多家媒體報道,盡管歐盟對俄羅斯石油的購買量受地緣政治緊張和制裁影響下降,但部分成員國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性依然較強。另據(jù)比利時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數(shù)據(jù),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對歐盟LNG供應量同比微增1.7%,共向歐洲輸送約114億立方米LNG。其中,歐洲6月單月進口俄羅斯LNG 19.7億立方米,環(huán)比增長5%,同比增長27.5%。同期,俄羅斯通過土耳其溪管道向歐洲輸送的天然氣量亦達2024年以來季節(jié)性峰值。數(shù)據(jù)顯示,俄羅斯上半年成為歐盟第四大天然氣供應國。1—6月,俄羅斯向歐盟輸送的天然氣總量約為193億立方米。低于挪威(479.5億立方米)、美國(405億立方米)和阿爾及利亞(199億立方米)。

  7月19日,歐盟理事會通過新規(guī),允許成員國在10月1日至12月1日期間將天然氣儲存設施填充至90%(原規(guī)定為11月1日前完成)。新規(guī)將在歐盟官方公報發(fā)布后生效,預計9月正式實施,有效期至2027年底。根據(jù)新規(guī),成員國可因市場或技術原因偏離目標最多15個百分點。截至當前,歐盟天然氣儲存量僅為63.9%,低于去年同期的81.6%。該政策旨在應對俄烏沖突導致的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問題。根據(jù)智庫Ember近日發(fā)布的報告,歐盟天然氣需求預計將在2030年前下降7%,從2023年的3260億立方米降至3020億立方米。這一趨勢主要源于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fā)展和電氣化進程的推進。與此同時,歐盟國家計劃在未來5年內將風能和太陽能總裝機容量翻倍,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滿足歐盟66%的電力需求。電力在最終能源消費中的占比也將從目前的23%提升至30%。

  當前的地緣政治局勢加速重構全球油氣貿易鏈,尤其是俄烏沖突以來全球天然氣貿易格局正在經歷深刻重塑。主要進口國能源安全需求增加,或將拉長全球LNG建設熱潮。據(jù)路透社數(shù)據(jù),2026—2030年,全球將有超過1.8億噸/年新增LNG產能投產,但目前在建產能中,超過40%來自中東,基于潛在的地緣政治風險,能源安全需求的提升或導致買家需要將非中東LNG納入資源池。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加拿大進入全球LNG出口市場。6月30日,加拿大首個大型LNG出口設施開始運營,首批LNG通過船運輸往亞洲市場。該設施位于加拿大西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基蒂馬特,目前每年能處理1400萬噸LNG,第二階段可擴建至2800萬噸。這是繼去年原油首次出口亞洲市場后,又一加拿大能源大宗商品出口亞洲。至此,加拿大正式進入全球LNG出口市場,為該國能源行業(yè)開辟了新的發(fā)展路徑,也將對全球LNG供應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責任編輯:于彤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平县| 巴青县| 永登县| 鹿邑县| 德江县| 延长县| 库车县| 元氏县| 铜陵市| 建阳市| 荥阳市| 新密市| 安徽省| 梅州市| 胶州市| 灵台县| 盘锦市| 尼木县| 塘沽区| 武川县| 周口市| 玉溪市| 三明市| 北流市| 沅陵县| 云霄县| 保山市| 马尔康县| 兴宁市| 越西县| 枣庄市| 防城港市| 南郑县| 泰宁县| 莒南县| 桐梓县| 凤城市| 克什克腾旗| 晋城| 高州市|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