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7-11 22:10
兩大電網“軟聯通” 激活全國統一大市場新動能
——訪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李竹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李東海
在能源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穩步推進的關鍵時期,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正式建立,標志著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又邁出了堅實有力的關鍵一步 。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之間的“軟聯通”,究竟有著怎樣的戰略意義與深遠影響?就此,中能傳媒記者專訪了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李竹,了解這項重大改革背后的深刻內涵與發展路徑。
中能傳媒:為什么要建立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
李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對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出了“五統一、一開放”的要求。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是全國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全面落實中央關于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項要求。消除影響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高效配置的制約因素,實現全國電力資源配置大循環,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目標。
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相對獨立發展,在各自電網經營區內均已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市場體系,但兩大電網之間客觀上存在電力互濟不足、資源配置不暢、效率不高的問題。目前,兩網之間雖然已有江城直流、閩粵直流兩條跨電網經營區輸電通道,但長期以來采用“一線一議”、“一事一議”的交易模式,主要以輸送優先發電計劃為主,未與兩網經營區內市場有效融合,通道仍存在較大的剩余利用空間。
同時,隨著新能源裝機快速增長,電網低谷時段新能源消納困難與高峰時段電力供應緊張情況日趨頻繁,單個地區越來越難以維持本地電力電量平衡,而兩網之間由于電源結構、負荷特性和氣候特點不同,“東邊日出西邊雨”、“北人呵手南人扇”,供需形勢往往存在差異,具有較強的時空互濟潛力,電力互濟需求不斷增長。
因此,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勢必要打通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經營區界限,在“硬聯通”的跨電網輸電通道基礎上,建立“軟聯通”的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實現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提升全國電力互濟互保能力。
中能傳媒: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有哪些亮點?
李竹:7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批復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制定的《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此,電力資源可依托交直流混聯大電網,真正實現在全國范圍內暢通流動和高效配置,綠電資源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交易和可靠溯源。
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主要有以下亮點。
一是統一市場基礎制度。在我國電力市場“1+N”基礎規則體系的框架下,明確了統一的跨電網經營區交易規則,并實現與兩網市場體系的有效銜接。跨電網經營區交易由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國調中心、南網總調聯合組織,包括中長期電能量交易、綠電交易、現貨交易等交易品種。
二是統一市場基礎設施。兩網推動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實現交易平臺互通和信息共享互認,各項跨電網經營區電力交易業務可實現線上一觸即達,市場成員實現“一地注冊、全國共享”,市場成員可在本地無差別參與跨電網經營區交易,顯著提高交易組織效率和市場成員便捷程度。
三是統一電力資源市場。正式建立覆蓋全國各地區的統一電力市場,電力資源實現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前期,兩網已試點開展滇桂送上海、三北送廣東等跨電網經營區綠電交易,累計成交量超8700萬千瓦時,有效滿足重點地區用戶綠電消費需求,促進新能源消納和高質量發展。近期,跨電網經營區交易已實現按月開市,組織達成度夏期間南網送國網中長期交易,成交電量超20億千瓦時,首次實現閩粵直流度夏期間全時段200萬千瓦滿送,可供華東地區百萬家庭用電。
中能傳媒: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具體將如何實施?
李竹: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涉及兩網電力交易機構、電力調度機構、發電企業、電力用戶等眾多主體,需要大量的交易協調和銜接配合工作,任何一方都難以獨立開展交易組織。加之兩網電力市場各有特色,如何與兩網現有交易模式有效銜接,實現跨電網經營區交易高效組織,是機制設計的核心和關鍵。
《方案》明確,跨電網經營區電力交易由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國調中心、南網總調聯合組織,兩網各自負責本經營區內相關工作,收集本經營區內交易需求,通過交易平臺信息交互實現跨電網經營區購電與售電需求的精準對接,經營主體可無差別參與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提升交易組織效率和經營主體便捷程度。
《方案》系統性提出了涵蓋中長期電能量、綠電和現貨市場,適應各類型場景,兼容多種交易方式的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詳細設計了交易組織、安全校核、交易執行、交易結算、綠證劃轉、信息披露等跨電網經營區交易業務流程。
《方案》提出的跨電網經營區電力交易組織方式,能夠與兩網當前的市場體系有效銜接,以最小化的改革成本實現最大化的改革效益。
中能傳媒: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機制的編制背景是什么?
李竹: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機制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指導下兩網合作共贏的典范。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建立跨電網常態化電力交易協調機制,定期召開雙周例會,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統籌督導工作落實,有效發揮了牽頭抓總作用。
同月,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共同組建跨經營區交易機制工作專班,集中開展專項攻關,組織20余次會談協商,深入研究分析了不同場景的交易流程,針對配套電源交易組織、現貨交易方式等10余個難點問題反復磋商,設計了20余項業務流程,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了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方案》征求了10余位業內專家意見,經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市場管理委員會、南方區域電力市場管理委員會協商一致后,正式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兩網加快推進交易平臺互聯互通,制定了20余個市場信息交互清單,加緊推進各項業務接口功能開發,目前已做好常態化交易的各項準備工作。
中能傳媒: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交易機制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李竹:《方案》結合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趨勢,提出了跨電網經營區交易近期、中期和遠期工作目標。
今年將在年度、月度、月內、現貨等交易周期,實現跨電網經營區交易常態化開市,有力支撐度夏期間電力保供,組織多方向綠電交易,滿足長三角、大灣區等重點地區綠電消費需求,并探索達成多年期綠電交易簽約。
未來,隨著國家規劃建設更多的跨電網經營區輸電通道,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聯系將更加緊密,資源優化配置能力進一步提升。跨電網經營區交易將進一步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次,逐步實現按工作日連續開市,現貨交易實現日前、日內連續開展。遠期,將推動兩網統一市場規則、交易品種和交易時序,最終實現經營區內和跨電網經營區交易融合開市。
《方案》還提出,研究適應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輸電權交易機制,并力爭年底前在閩粵直流開展輸電權交易試點,這是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的重大突破。隨著跨區互濟需求日益增長,跨區交易規模持續擴大,跨區通道的稀缺性愈加凸顯。為此,迫切需要適應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發展要求,以市場化方式配置輸電權資源,建立輸電權市場,精準發現輸電通道使用價值,規范輸電通道使用秩序,以輸電權價格信號引導省間輸電資產有效投資,提高輸電資源利用效率。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