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2-12 16:56
紀建榮
走過改革開放四十余年,而今我們又迎來了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新的歷史機遇和新的歷史挑戰,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總結并概括了要繼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其中,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凈核算,打造國有企業原創技術策源地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環節,又是經濟和民生領域改革的重中之重。
為此,建設什么樣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又該如何高質量推進深化改革之路?
結合全會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陜西公司研究提出六大基本原則及“忠誠、干凈、擔當、使命、責任、卓越”的陜西公司思維,基本可以概括為“專”、“精”、“特”、“新”四個方面:
何謂“專”?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強調新時代我們的思想站位高度至關重要,思想站位高度決定著國有企業發展的行動方向和行事成效。提高思想站位關鍵在于加強黨建建設。黨建建設不是形式主義,更不是一句空話。黨建建設要落地就要落到實處,為此要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完善黨員教育管理,提高黨員自我批評和自我更新水平。國有企業內部更要堅決貫徹“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始終把提高效益、增強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員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強化領導示范性作用,時刻繃緊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這根弦,時刻牢記“怎么干,干什么”的工作要求,做到“五個必須”、嚴防“七個有之”,確保落實部署不走樣,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何謂“精”?即精細化流程,國有企業要進一步提升精細化安全生產、精細化體制監管和精細化提質增效水平。這就需要國有企業自身找準企業短板、補短板、鍛長板,充分理解“木桶效應”。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和管理體系建設,抓好制度“立改廢”,強化制度執行監督,提高嚴格執行制度的能力,建立健全嚴格規范、全面有效的內控體系,自己端好自己的“飯碗”。提質增效,建立起精益求精“對標”意識,原地踏步就是不斷退步,陜西公司思維里反復強調的“卓越”思維,就是要能看到存在于工作生產中的具體問題,要能在具體問題中找到思路,化解問題。
以本企業自身為例,回顧過去三年,為實現聚焦提質增效,攻堅年度經營目標,從“抓好電熱指標攻堅”“抓好長協‘三率’兌現”和“抓好非電業務創收”三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在優化供熱結構、擴大供熱面積,實現供熱更大盈利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何謂“特”?即國有企業要進一步加強產品和服務個性化、特色化,進一步發展新質生產力。二十屆三中全會會議《決定》指出:要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同時將可持續性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整個生產過程,以新質生產力革新傳統行業。自2021年國家提出“十四五”規劃以來,不斷鞏固發展基礎,加強新能源優質資源獲取開發——研究制定風光電站專業管理方案,持續深入抓好各項基礎管理——按照“集中監控、少人值守、專業化檢修”模式實現最優管控模式,最終摸索出了一條具有本企業特色的高質量轉型發展新道路。
何謂“新”?即在實現自主創新與制度創新的基礎上,優化現有的企業管理體制,引進培育新的青年人才,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拓展多通道發展路徑。
全會議指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健全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體制機制,完善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積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在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與時俱進,在尋求突破,銳意進取的發展道路上煉化內功。不斷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會議精神和理論成果,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新的發展動力帶動產業升級,人才升級和服務升級。
如今,正是尋新求變的大好時機,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已為我們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激發起我們的拼搏斗志。在歷史的關鍵節點,順著正確的道路奮力不輟,我們必將迎來改革的偉大勝利!(作者系大唐渭河熱電廠廠長、黨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