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5-03-08 11:18
落實“三步走”戰略是形成我國核能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辛鋒
“熱堆—快堆—聚變堆”核能“三步走”戰略,是我國1983年在核能發展技術政策論證會上首次提出的核能發展總戰略。目前核能“三步走”戰略發展情況如何?已經取得了哪些階段性進展?就上述問題,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辛鋒。
中能傳媒:發展核能“三步走”戰略有何背景及深意?目前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
辛鋒:核能“三步走”發展戰略,對于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有著重要意義,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核能發展戰略,也是能夠引領世界核能發展的技術方向。
眾所周知,核能利用的形式有兩種,即核裂變與核聚變。裂變相對成熟,并正在不斷發展。核能“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的熱堆和快堆均屬于核裂變。熱堆核能系統在全球已有70年應用歷史,積累了大量經驗,成熟度、經濟性、安全性不斷提升,熱堆已成為全球在運在建的主要堆型。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統計,到2023年6月,熱堆在全球在運核電機組中占比97.6%,發電量在全球電力供應中占比達到20%。當前我國核能發展態勢良好,預計到本世紀中葉,熱堆依然是我國核能的主力堆型。
目前,裂變依然是當下核能使用的普遍形態,下一步我們要在成熟壓水堆的基礎上,推動裂變朝鈾資源利用率更高的方向發展。目前壓水堆核電技術鈾資源利用率不到1%,快堆作為世界公認的四代反應堆技術,能夠將鈾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能夠有效銜接熱堆和聚變堆,是我國核能“三步走”戰略的關鍵一步,我國在此技術上已經積累了很好的基礎。基于此,落實“熱堆—快堆—聚變堆”發展戰略,既是我國核行業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形成我國核能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是推動核能長遠發展的必然遵循。
核能“三步走”戰略實施目標明確、路徑清晰、任務艱巨。中核集團將與各方攜手推動核能“三步走”戰略加快實施。一是大力推動熱堆發展,推動“華龍一號”技術優化和規模化發展,推動高溫氣冷堆商業化推廣和多用途應用,推動小堆全球推廣。二是加快推動快堆發展,發展百萬千瓦商用快堆,重點推進一體化快堆研發,力爭2035年前實現一體化快堆工程示范,大型后處理廠建成投產,具備商業化應用條件。三是積極推動聚變研發,打造世界一流的中國聚變平臺企業,開展氘氚試驗,積極布局聚變未來產業,早日建成聚變先導實驗堆和商用示范電站。
中能傳媒:發展核能“三步走”戰略離不開科技創新的支持。中核集團在推進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研發方面取得哪些成果?“十五五”期間有何規劃、布局?
辛鋒:中核集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將其置于戰略核心地位目前已取得了諸多成果。如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雙堆實現初始滿功率,我國在該領域領跑全球。此外,在核能“三步走”方面,快堆技術穩步推進,“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不斷創造新的運行紀錄。同時,天然鈾勘探采冶、核燃料元件制造、放射性廢物處理等技術均取得重大突破。
“十五五”期間,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核集團將進一步強化國家戰略核科技力量。一方面,布局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前瞻布局科技創新。另一方面,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核工業產業鏈的韌性與安全水平。持續加大聚變研發投入,并推進工程示范,鞏固核能發展優勢。同時,將加強核工業基礎研究,建設先進研究堆和大科學裝置,提升基礎科研能力。此外,還將積極探索核能在深空、深海等領域的應用,勇闖核科技創新“無人區”,為國家戰略實施和人類科技探索貢獻更多力量。
中能傳媒: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在過去一年中核集團是如何打造“硬核”實力,助力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
辛鋒:近年來,中核集團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保障了核科技能力水平快速提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核能科技創新領域持續發力。中核集團以核能“三步走”戰略實施為主攻方向,創新體制機制和發展模式,扎實推進“華龍一號”的技術升級和規模化發展,牽頭組建一體化快堆和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積極探索具有核工業特色的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徑。
此外,中核集團還積極探索核能綜合利用新途徑。2024年6月19日,我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項目——“和氣一號”項目在中核集團田灣核電基地正式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核能綜合利用從單一發電、滿足城市居民供暖后,拓展進入到工業供汽領域。
二是堅持開放合作理念,積極參與國際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國際大科學工程之一,承載著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美好愿景。2024年2月29日和11月4日,中核工程聯合體分別與ITER組織簽署2項安裝合同,成為ITER主機安裝目前唯一承包商。去年,中核集團還參加了IAEA第68屆大會、中國加入IAEA四十周年活動,并在去年3月舉辦的中國國際核工業展覽會上,中核集團向國際社會開放了包括國際上能量最高的緊湊型質子回旋加速器、微型中子源反應堆等在內的12個大型核科研設施。
三是在核技術服務國計民生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中核集團緊扣“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和《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與各方共同推進同位素研發及產業發展,切實增強我國同位素國產化生產能力,布局兩大醫用同位素生產基地均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12月26日,我國首個商用堆在線輻照生產同位素裝置在秦山核電基地正式投運,標志著我國成功掌握批量化在線輻照生產短半衰期同位素的關鍵技術,一舉打破我國關鍵醫用同位素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白宇)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