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5-03-06 20:34
科技自立自強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江毅
記者 白宇 許盼
科技創新不僅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力量,也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對于能源企業而言,如何在科技創新領域持續發力?就此問題,中能傳媒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江毅。
中能傳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您如何看待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中國華電在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江毅: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產業鏈的‘鏈長’”等。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也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央企業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創新鏈條的關鍵樞紐。中國華電緊緊圍繞國家所需、產業所急,率先研發成功覆蓋煤電、燃機、水電、風電等電力全譜系“華電睿”系列國產自主可控工控產品并實現規模化應用,多項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有力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以實際行動彰顯了頂梁柱“頂得住”的責任擔當。
中能傳媒:目前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不斷加快,您如何看待這一趨勢?中國華電在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江毅: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中國華電積極融入國家戰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錨定“雙碳”目標,擴大有效投資,發電總裝機達到2.4億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超過1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6.2%,跑出了綠色發展加速度。
同時我認為,綠色轉型也要兼顧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必須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央企業是能源保供的“頂梁柱”,中國華電始終堅決扛牢能源安全保障政治責任,全力以赴抗臺風、戰高溫、防洪澇,近三年累計完成發電量2.04萬億千瓦時、供熱量13.62億吉焦、煤炭產量1.69億噸,圓滿完成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北京冬奧會、進博會等重點時段安全穩定和能源保供任務,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安全性、可持續性不斷增強,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
中能傳媒:針對能源安全、綠色轉型以及科技創新等方面內容,您認為下一階段中國華電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發力?
江毅: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我們必須充分發揮能源保障作用,全力以赴保發電、保供熱、保民生;堅持“兩個至上”,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行動,加快建設系統科學的安全管理及評價體系,推動公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以實際行動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
在綠色發展方面,我們必須堅定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不動搖,把握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戰略機遇期,以更大力度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動新疆天山北麓、內蒙古騰格里、青海柴達木格爾木東沙漠等一批“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項目以及西南水風光一體化、海上風電集群項目開發建設,全力做大以可再生能源特別是新能源為主體的增量規模,提高發展的“含綠量”,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綠色能源基礎。
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必須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建設具有華電特色“人工智能+”應用創新體系,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氫”“儲”“碳”“智”“綜”等產業并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堅定以“國之重器”扛起“國之重任”。
未來,中國華電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能源保障和安全這一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不斷增強國有企業戰略支撐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