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未删减在线播放,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色一情一乱一伦一视频免费看,成全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專訪丨潘躍龍:理性客觀的看待“負電價”現象

來源: 時間:2025-03-14 19:09

理性客觀看待“負電價”現象

——訪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監事長潘躍龍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李東海

  在傳統認知中,電價總是正值,“電力”作為一種商品,用戶消費電力就得支付相應費用。然而,在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的時代大背景下,“負電價”這一電力市場的新現象在人們的視野中越來越清晰。

  近年來,山東電力現貨市場連續出現“負電價”現象,今年1月,“用電大戶”浙江電力現貨市場連續兩日出現“負電價”……一時間,“電費為何會倒貼”“市場是不是失靈了”等熱點話題頻上熱搜,社會各界對我國新能源發展前景產生了擔憂。

  3月12日,中能傳媒記者就上述熱點話題,專訪了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監事長潘躍龍。

  潘躍龍指出,“負電價”的出現,深刻反映出電力商品屬性從理論走向實踐的深化過程。“負電價”并不是可怕的“洪水猛獸”,而是電力現貨市場實時供需變化的真實反映。隨著我國風光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40%,以及負荷峰谷差持續拉大,“能漲能降”的市場價格機制,恰是市場機制放開后必然釋放出的活力體現。現貨出清環節短時負電價釋放的是市場信號,發揮系統調節作用,電力中長期合約仍占據主要比例,發揮著保供穩價的作用,我國電力市場交易結算均價總體平穩。

  中能傳媒:“負電價”是如何產生的?其是否為電力市場運行的正常現象?

  潘躍龍電力現貨市場出現負電價現象,在全球主要電力市場中并不少見,由于不同市場在規則彈性、調節能力、跨區協同等方面存在差異,最終導致負電價現象在時空分布特征和呈現方式上各有不同。

  以國外典型電力市場為例。德國2024年春季,大風季風電占比25%、跨國電力市場調節能力較強,單次最長持續6小時,最低價達-80歐元/兆瓦時;美國加州2024年3月午間,光伏裝機占比30%、儲能配置僅4%的區域因阻塞連續5天(11:00 - 15:00)出現負電價,而負荷中心價格仍維持正值,這凸顯了節點電價對局部供需的精準反映。

  更具代表性的是北歐電力市場,2023年5月末,芬蘭因氣溫回暖導致水力發電激增,全天平均電價跌至-20歐元/兆瓦時,成為首個全天負電價地區;2023年5月26日,荷蘭光伏大發時段電價更是一度跌至 - 400歐元/兆瓦時,單日負電價持續8小時。

  我國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和電力現貨市場的加快建設,反應市場供需的短時信號也更加明顯,2025年1月19日-20日春節期間,浙江電力現貨市場因工商業負荷驟降30%,而同期全省新能源裝機已達5682萬千瓦(其中光伏4727萬千瓦),連續兩日出現-20元/兆瓦時的最低電價;2023年“五一”假期,山東在光伏裝機占比達22.5%的情況下,假期工業負荷驟降19%,現貨市場連續22小時出現負電價,最低觸及-85元/兆瓦時。

  通過以上案例可發現負電價的規律。從時間維度來講,負電價多發于風光大發季與節假日負荷低谷期,午間光伏出力高峰和夜間風電高峰是主要觸發時段,而且單次持續時長與系統調節能力呈負相關;從空間維度來看,新能源滲透率高的區域負電價頻次相對更高,而市場規則中對負電價的容忍度,直接決定了負電價能否充分暴露,從而真實體現供需關系的變化。

  負電價的出現,是新能源滲透率不斷提升和電力現貨市場出清機制帶來的客觀現象,市場化帶來的并非僅僅是負電價,而是負電價與高電價同時存在的局面,通過適度拉大峰谷價差體現了電力作為特殊商品的供需關系,引導削峰填谷,通過價格信號提前發現系統調節瓶頸,為儲能投資、需求側響應、跨區交易優化提供數據支持和信號引導。

  因此,電力現貨市場短時出清的負電價不等于結算負電價,需要理性客觀看待,不適宜過度解讀。

  中能傳媒:“負電價”傳達了一個什么樣的市場信號?

  潘躍龍負電價現象從本質上看,是電力系統電源結構與負荷需求長期錯配矛盾的外在表現,能像“吹哨人”一樣發揮預警作用,及時反映系統結構性問題。

  盡管在2022年9部門聯合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就已提出“優化新能源布局”的要求,但長期以來,新能源“重資源開發、輕系統適配”的慣性思維依舊存在,導致個別新能源大發時段出現嚴重的供過于求,最終必然以負電價的形式呈現。

  負電價的出現,反映出我國的新能源發電投資布局還有待優化,用電資源、靈活性資源的投資潛力還有待挖掘。

  負電價雖然是市場建設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但也是電力系統短期供需失衡狀態的一種表現,應予以高度重視,需要根據負電價出現的具體場景,分析不同層級的系統失衡情況。

  偶發性短時負電價,通常由極端天氣或突發性負荷波動引發,雖然屬于短期擾動,但已表明系統靈活調節能力可能已接近臨界;連續性長時段負電價,意味著剛性供過于求,新能源出力與負荷需求形成硬缺口,此時需要警惕跨區輸電通道利用率不足、傳統電源調節受限等物理約束;全年高頻次長周期出現負電價,則指向結構性矛盾,比如新能源發展過快、靈活性資源短缺、需求側響應機制不完善等,甚至可能意味著市場有效性邊界已被突破,在現有市場規則下無法達成供需均衡。

  從更深層次來看,負電價的時空分布特征實際上是電力系統規劃運行的結果體現。如果沒有負電價等信號的警示,系統失衡問題經過積累,將會以更嚴重的大量棄風棄光或供電短缺等形式爆發。所以要加快建立電價信號的響應機制,發揮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作用,激勵調節性資源積極高效地參與市場,促進新能源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中能傳媒:“負電價”的出現,對我國新能源發展有什么啟示?在新能源全面入市后,您有什么建議?

  潘躍龍“雙碳”背景下,我國能源綠色轉型方向是不變的,需要促進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保障合理的收益,引導合理預期,通過市場機制優化投資布局。

  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市場電價的波動給企業經營發展帶來變化,與新能源企業自身的出力特性、調節能力密切相關。光伏發電受限于午間出力曲線的剛性,午間易出現“光伏尖峰 - 負荷低谷”的錯配,需要通過儲能調節或制氫消納來實現負荷轉移;風電由于夜間出力高峰與居民用電低谷出現錯配,需考慮跨省綠電交易與負荷側響應機制等;新能源發電企業需要結合技術特性的差異,適應市場機制,優化投資和報價策略,合理配套儲能等設施,優化發電曲線,在市場價格波動中發揮優勢。

  在電力市場的環境下,新能源企業需要進一步加強項目規劃投資和運營等環節的銜接——

  在規劃和投資環節要建立科學的價格彈性評估模型,將區域調節能力、跨區通道利用率等市場化參數納入資源開發優先級測算。

  在運營環節需建立波動性收益模型,利用負電價時段的低成本儲能充電與高價時段的靈活放電,實現收益跨期平衡。促使新能源項目增加收益,提高抗風險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與系統安全的動態平衡。

  今年印發的《關于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25〕136號)中明確提出“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市場交易,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價格”的要求。盡管當前電價波動較大甚至短時出現負電價的情況,但我國能源綠色轉型方向不變,新能源參與市場是必然趨勢。

  在推動新能源入市的同時,需要同步加強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性措施,給予新能源穩定發展預期。建議從三個方面優化完善:一是不斷優化適應新能源特性的電力市場交易規則,完善電力中長期交易合同機制,允許新能源企業與電力用戶、售電公司等簽訂更靈活的長期合同,鎖定一定時期內的電價,降低因電價大幅波動帶來的風險。引入容量市場機制,根據新能源發電設備的裝機容量給予一定的容量補償,確保新能源企業在市場低谷期也能獲得穩定收入,增強其抵御負電價風險的能力。二是加強儲能與新能源協同發展,加大對儲能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支持力度,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企業建設儲能設施,建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運營模式,如允許儲能參與調峰、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市場,通過提供靈活性調節服務獲取收益,同時幫助新能源平滑出力,減少負電價時段的電力過剩。三是提升新能源系統適配能力,不斷加強新能源與負荷側的協同規劃,結合不同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用電特性,合理布局新能源項目,提高新能源與負荷的匹配度。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精準預測新能源出力和負荷需求,優化電力系統調度,提高系統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減少因供需失衡導致的負電價情況。

責任編輯:王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云龙县| 洞头县| 金川县| 台北市| 武陟县| 蒲城县| 公主岭市| 淳安县| 潍坊市| 威海市| 雷山县| 奉节县| 中方县| 东兴市| 灌阳县| 齐河县| 东城区| 彭水| 石泉县| 师宗县| 宜州市| 永春县| 龙井市| 邢台县| 拉孜县| 靖安县| 文化| 石棉县| 齐河县| 若羌县| 康乐县| 洪江市| 承德市| 麻城市| 东辽县| 洪洞县| 尼木县| 瓦房店市| 临沭县|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