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2-21 10:19
中國能源新聞網 記者李東海
近日,國家能源局修訂印發《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標志著我國分布式光伏發展進入系統性重構的新階段。文件針對接網消納這一制約發展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促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量”“質”提升的一攬子舉措,旨在通過政策、技術、市場、治理的多向協同,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了3.7億千瓦,是2013年底的121倍。相較集中式光伏發電而言,這些“綠色能源細胞”以就近就地開發利用為基本功能,在減輕遠距離輸電壓力、平抑電力峰谷差、增強電網韌性等方面展現出了獨特價值。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分布式光伏高速發展帶來的接網消納能力不足。針對這一痛點、堵點,新管理辦法通過“提升電網承載力”與“規范備案管理”雙軌并行的策略,既為行業松綁,又為投資主體戴上“緊箍咒”。
在電網側,通過建立“省級能源主管部門組織開展評估—可開放容量季度發布和預警-電網企業綜合制定解決方案”全周期閉環管理機制,引導分布式光伏科學布局。
在發電側,政策明確新建項目需具備“可觀、可測、可調、可控”技術特征,支持分布式光伏通過微電網、源網荷儲一體化、虛擬電廠等創新模式參與系統調度,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網探索技術路徑。
在用戶側,針對“農戶出屋頂、企業出資”模式中存在的權責失衡問題,嚴令禁止非自然人項目以自然人名義備案,同時劍指地方保護主義,明確不得通過特許經營壟斷屋頂資源、強制配套產業等行為,切實維護農戶權益與市場公平。
新管理辦法還提出,對大型工商業項目實行“全部自發自用”,對戶用和小型工商業項目保留余電上網選擇權,既防范大規模余電上網沖擊電網安全,又兼顧市場主體實際需求。這種精準施策的管理思路,將引導分布式光伏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在技術迭代中實現系統平衡。
當下來看,新管理辦法在落地層面還面臨著多重考驗。例如,配電網改造資金投入與分布式光伏增速的匹配度,微電網、虛擬電廠等新模式的技術標準與市場規則的完善,地方政府和電網企業如何落實好管理辦法的細則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均有賴于具體操作過程中政府、企業、用戶的多方協同,合力解決。電網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政府部門強化過程監管,市場主體恪守合規經營,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生態。
站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戰略高度審視,分布式光伏承載著能源轉型與鄉村振興的雙重使命。政策創新正推動行業突破“并網之困”,向著“源網荷儲”深度協同的更高維度演進。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