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2-11 14:24
看,中國大唐的“富村山居圖”
——中國大唐“五大振興”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綜述
通訊員 高星照 常岫雯 記者 李東海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交相輝映,古老村落與現代文明和諧共生……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富村山居圖”在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大唐)的幫扶地區漸次展開。
2024年,中國大唐聚焦“國之大者”,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定擔當中央企業責任、扛牢鄉村振興使命,分別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5個維度為定點幫扶的廣西大化和陜西澄城兩縣、對口支援的青海興海縣以及24個省區的76個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賦能,積極打造中國大唐“筑夢工程”品牌。
中國大唐黨組書記、董事長鄒磊,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張傳江等先后到定點幫扶縣調研督導,深入研究、有效推進精準幫扶舉措;176名派駐干部盡職履責在幫扶一線,為加強基層治理、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居環境貢獻著青春與智慧。
托起幸福富裕的新希望
2024年,中國大唐直接投入無償幫扶資金9700萬元,高質量開展2個定點幫扶縣及對口援青等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有力支撐了地方經濟建設。
在廣西大化縣,中國大唐投入2.9億元建設都陽風電和紅旗光伏電站;引進建設唐優科技防護有限公司,中國大唐訂單兜底超過1000萬元;以“庭院經濟”為切入點,助力300戶脫貧戶當年增收達4000元以上;引入中國農大建設“科技小院”,助力大化庭院經濟總產值達1.73億元。
在陜西澄城縣,中國大唐投資2.64億元建設交道-寺前風電、馮源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援建渭北櫻桃交易集散中心、寺前鎮優質果蔬產業設施大棚等12個合作社種植基地建設項目,有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櫻桃全產業鏈發展,助力櫻桃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到12.32億元;升級建設樊家川村酥梨加工廠、北關村蔬菜批發市場、百康農產品包裝加工及物流建設等項目,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除此之外,中國大唐還在青海興海縣加緊建設“暖心工程”偏遠學校分布式光伏(一期)項目,項目投運后將徹底解決偏遠學校用電難問題;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改造升級“光伏牧場共享園區”項目,讓牧戶們安心養牛羊、年年是豐年;在海南五指山下種植特色農作物,以黎苗傳統文化為抓手的文創幫扶產品落地創收……各項產業幫扶,不僅促進了幫扶群眾增崗增收,增強了幫扶產業發展韌性,更托起了邊遠地區群眾奔向幸福富裕新生活的希望。
搭建價值實現的新舞臺
2024年,中國大唐在大化、澄城、興海、左貢和八宿縣等地區累計發放大唐“筑夢三金”462.68萬元,惠及師生4164人次,激發教與學的強勁動力;組織“相約北京 助夢遠航”夏令營、電影下鄉、數字云課堂、奧運冠軍面對面、院士進課堂等特色活動,開拓學生視野,樹立遠大理想;引進北師大等專業資源開展金種子、中流砥柱、星火教師、凝智計劃等培訓,鍛造帶不走的教師隊伍;幫助改善偏遠學校運動場、標準化實驗室等,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一系列舉措的有力有效實施,使中國大唐的教育幫扶模式取得力度更大、覆蓋面更廣、更可持續的“聚合效應”,為中央企業在重點幫扶縣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教育幫扶工作模式。
同時,中國大唐注重人才培養和就業穩崗,2024年在定點幫扶地區培訓鄉村振興干部及各類技能人才19906人次,不斷提升他們為民服務和帶動致富的能力;引進澄城唐威服裝廠和大化唐優服裝廠解決易地搬遷群眾就業260余人,通過各類產業幫扶項目,穩固和轉移種養殖就業3000余人,拓寬了幫扶地區群眾的增收渠道。
中國大唐用“真心、真情、真金白銀”,為幫扶地區優化教育資源、提升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讓脫貧群眾和易地搬遷群眾就業有門路、收入有保障、致富有項目,搭建起價值實現的新舞臺。
凝聚鄉風文明的新風尚
在鄉村的脈絡里,文化宛如一眼清泉,潤澤著一方土地,帶來勃勃生機。2024年,中國大唐讓文化振興的種子在祖國大地四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編織出鄉村振興的絢爛畫卷,向著未來,無限延展……
在新疆阿克蘇前進村,通過完善志愿者之家、圖書室、婦女之家、運動室、兒童之家、紅色影院,定期組織國通語知識競賽、唱紅歌、小手拉大手等活動,豐富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激發學習國通語的熱情。
在西藏八宿縣和左貢縣,40多名農牧民黨員群眾進大唐、看電站、學戰旗、聊發展,45名基層農牧民群眾赴粵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交流活動,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四川得榮縣杠然村,通過開展“積分超市、道德銀行”季度評比,積極引導培育新時代鄉村文明治理格局;在河南省禹州市方東村,建設大唐鄉村大舞臺和文化公園,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在山西陽城縣龍鳳村,深入推進“神話原鄉”“童話小鎮”建設,積極打造文旅品牌,探索旅游興村、文化富民的新途徑……
中國大唐在幫扶地區實施和開展的一系列文化建設和文體活動,提升了村民們的精神生活質量,促進了鄉村社會的和諧與進步,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光彩,凝聚起鄉風文明的新風尚。
創造溫暖美好的新生活
我們欣喜看到,在中國大唐的幫扶地區,一幅幅生態振興的和諧畫卷業已繪就——
中國大唐統籌大化縣紅水河流域5家梯級電站實施魚類增殖放流共132萬尾,創造經濟價值230萬元;陜西澄城道路拓寬、路燈改造、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水源凈化設施維護等民生項目順利實施;湖南漣源市新光村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美屋場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五縱兩橫”消防灌溉水網建設,實現民生環境的本質提升;山東菏澤市后營村組織開展義務理發、免費體檢、法律義診等惠民活動,用心用情為民辦實事。
不僅于此,更多貼近民生的特色幫扶亦在穩步推進。
云南蘭坪縣豐華村完成蓋場、西山污水革命,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創造干凈宜居環境;安徽霍山縣鳥觀嘴村開展家庭醫生履約服務活動,小病和常見病無需路途奔波;貴州六盤水市雙井村、董地村因地制宜構建“一村一品”+“一村一基地”發展格局,緊貼群眾生活需要解難事、辦好事;河北蔚縣南駱駝庵村堅持聚焦“小切口”,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幫助解決農村實際問題,著力打造和諧村居。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使中國大唐幫扶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得以有效保護,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讓眾多鄉村成為了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激發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昔日的陜西澄城和家樓村原為國定貧困村,中國大唐定點幫扶和家樓村以來,探索提出“發展集體經濟,實現鄉村振興”和“產業基地+消費幫扶+扶智扶志”的特色發展之路,通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如今的陜西澄城縣和家樓村,4000余畝土地上灌溉水網密布,硬化道路縱橫交錯,紅薯粉條加工產業園、百畝櫻桃產業園、設施大棚產業集群建設實施,自主品牌“溝窩窩”成功注冊,產出的高品質農副產品銷往全國。村集體經濟資產達到400萬元以上,直接帶動脫貧戶就業26戶42人,間接帶動全村一半以上村民發展產業、實現就業。每年支付本村勞務用工工資30余萬元左右,村民整體收入不斷提高,合作社累計向村民分紅40余萬元,戶均增收9000元以上。
和家樓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省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村”“渭南市文明村鎮”“渭南市集體經濟發展示范村”“渭南市千萬工程示范村”。
這只是中國大唐積極推進組織振興的一個縮影。持續開展紅色鑄魂、聚力強基為保障的黨建幫扶,不斷擦亮“先鋒桂冠·情暖瑤鄉”“大唐紅·無限能”等黨建幫扶品牌,已經成為中國大唐在幫扶地區建好建強基層黨組織的成熟做法和成功經驗。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堅強保障。中國大唐牢牢把握組織振興這根“定海神針”,團結幫扶地區黨員群眾在組織的凝聚下握指成拳、合力致遠,激發出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筑夢”鄉村,宏圖已繪,未來可期。2025年,中國大唐將進一步圍繞“五大振興”,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更加精準有力的幫扶舉措,譜寫推進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描繪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畫卷。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