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1-24 15:35
記者周倜然 見習記者衣韻潼
受“兩新”政策拉動影響,2024年全國電力消費穩中有升,高技術行業用電量快速增長,制造業轉型升級趨勢延續,電力供應綠色低碳成效顯著,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展望2025年,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預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左右,新投產發電裝機或超過4.5億千瓦,煤電所占總裝機比重有望進一步下行。
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增速快
2024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8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增速較2023年提高0.1個百分點。
“2024年電力消費增速反映出,在‘兩新’政策等一攬子增量政策作用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中電聯統計與數據中心主任侯文捷稱。
近年來,單位GDP電耗上升導致大部分年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高于GDP增速,電氣化水平提升是GDP電耗上升的主要原因。聚焦行業用電量表現,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2024年電力消費總計1.1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3%,增速遠高于同期制造業整體增長水平。
細分類別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四個行業用電量增速均超過10%。其中,汽車制造業下新能源車整車制造用電量同比增長34.3%,增幅居前。
“以新能源車整車制造為代表的‘三新’產業用電量高速增長,顯示出我國在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中電聯統計與數據中心副主任蔣德斌表示。
受第二產業中汽車制造業帶動,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2024年,第三產業中充換電及信息傳輸等服務業用電量也實現快速增長,同比增幅超過50%。
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首次超過火電
截至2024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33.5億千瓦,同比增長14.6%。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9.5億千瓦,同比增長23.8%,占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58.2%,較2023年底提高4.3個百分點。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4.5億千瓦,首次超過火電。
分類型看,全國全口徑火電裝機容量總計14.4億千瓦,其中煤電11.9億千瓦,同比增長2.6%,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35.7%,同比降低4.2個百分點;水電4.4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5869萬千瓦;核電6083萬千瓦;并網風電5.2億千瓦,其中,陸上風電4.8億千瓦,海上風電4127萬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8.9億千瓦,同比增長45.2%。
“2024年,國家大力推進荒漠化防治與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建設,加快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累計達到14.1億千瓦,提前6年完成我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承諾的‘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目標。”中電聯秘書長郝英杰指出。
新增發電裝機方面,2024年,全國同比多投產6255萬千瓦,新增裝機規模總計4.3億千瓦,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全年合計新增裝機3.6億千瓦,占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82.6%。
此外,氣電、抽水蓄能發電裝機分別新投產1899萬千瓦、753萬千瓦,同比增幅分別為85.2%、38.1%。氣電新投產裝機規模創歷年新高,抽水蓄能新投產裝機規模為歷年第二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進一步提升。
2025年全國用電量或超10萬億千瓦時
“2024年,全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2025年,預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10.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左右,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15.5億千瓦左右,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超過3億千瓦。”郝英杰表示。
中電聯預計,2025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有望超過38億千瓦,同比增長14%左右。其中,煤電所占總裝機比重將降至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將達到23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60%左右。其中,水電4.5億千瓦,并網風電6.4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11億千瓦,核電65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4800萬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和風電合計裝機規模將繼續超過火電,部分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凸顯。
“就電力供需整體格局看,在2025年迎峰度夏等用電高峰期內,部分地區電力供需形勢或將呈現緊平衡。”郝英杰說。
首先,供應方面,2025年全國新增電源裝機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常規電源增量與用電負荷增量基本相當,部分特高壓直流工程投產,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持續提升,風、光資源及來水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局部地區部分時段電力生產供應風險。
此外,需求方面,綜合考慮內外部經濟環境、極端天氣、電源投產及一次能源情況,預計2025年迎峰度夏期間,華東、西南、華中、南方區域中部分省級電網電力供需形勢緊平衡,需通過增購外電、最大化跨省跨區支援等措施緩解電力供需偏緊局勢;迎峰度冬期間,隨著常規電源進一步投產,電力供需形勢有望改善。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