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1-22 16:40
山城蓄力起跳
——從“重慶造”看西部大開發新動能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周倜然 見習記者 趙雅晴 通訊員 游邵斌
渝州自古多奇景,一城山水半城云。重慶,這座山水之城,既有大江大河的豪邁,又有市井生活的溫情。
朝天門碼頭,大江奔流,攜帶著千年底蘊,浩浩蕩蕩向東而去。新時代的重慶,擔負起“努力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的重大使命,“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
2024年4月22日下午,正在重慶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第一站來到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2011年,我國第一趟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這里出發,鳴笛西行;2017年,我國第一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從這里出發,一路向南。
1月15日,記者來到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園區內道路縱橫交錯,將各個功能區域緊密連接在一起,車輛在道路上川流不息,運輸著來自不同地區和國家的貨物。
目前,國際物流樞紐園內有大型重要企業47家,2024年用電量大約1.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2%。
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強弱電施工管理工程師楊東琳告訴記者:“園區內物流、倉儲、汽車制造、醫藥、冷鏈、大宗貿易等產業蓬勃發展,未來3年園區用電量將上好幾個臺階。供電公司提前規劃,預計新建110千伏變電站2座,‘十五五’期間還將新建220千伏變電站1座。”
園區一隅,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內,五顏六色的集裝箱層層疊放。不遠處,一輛輛貨車正在起重機的輔助下裝卸集裝箱;高空中,兩臺高約30米的遠控龍門塔吊忙碌作業,輔助一輛輛貨車裝卸集裝箱,處處一派繁忙景象。
西部陸海新通道,縱橫交錯,貫穿南北。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在此交匯,形成了一張立體交通網絡,讓西部的資源走向世界,讓世界的商品與技術涌入西部。
國網重慶市區供電公司科學城供電中心客戶用能服務班員工李小兵介紹:“貨物運向全球各地,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供電保障尤為重要。我們會定期協助客戶對園區用電設施進行安全檢查,并幫助服務園區利用廠房屋頂資源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助力園區節能減排。”
在這條國際通道上,貨物如流水般涌動。汽車、電子產品、農產品等越來越多的“重慶造”,源源不斷地運往東南亞、歐洲乃至全球。通道不僅是物流的動脈,更是經濟的引擎,推動著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
作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全國汽車產業的重要增長極,2024年,重慶市汽車產業保持高速增長,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6.7%。
1月16日上午,記者走進重慶兩江新區長安汽車公司,一輛輛新能源車型在這里下線,再送達國內乃至海外用戶。據悉,該公司2024年汽車銷量268.3萬輛,同比增長5.1%。
“安全可靠的電力保障十分重要,時刻關乎著企業的經濟效益,保障了我們關鍵技術研發的順利進行。”長安汽車制造中心機動能源處經理張欣說,“2024年,長安汽車新成立了5G數智工廠。為確保工廠里上萬個智能化設備能夠穩定地協同工作,重慶市北供電公司為我們新建了一座110千伏專用變電站,并配套建設雙回電纜線路,全力支撐著數智工廠生產線的穩定運行。”
1月20日新“出爐”的重慶市統計局數據中表明,2024年重慶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193.15億元,同比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135.82億元,同比增長2.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690.68億元,同比增長4.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8366.65億元,同比增長6.8%。
總體來看,2024年重慶市經濟運行延恢復向好發展態勢,經濟轉型升級穩步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宏觀政策組合效應繼續顯現,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重慶經濟的向新向好,也充分體現在電力數據里。
國網重慶電力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全市用電量1612.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98%。主導產業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以22.11%的增速領跑,在賽力斯、長安兩大龍頭企業的引領下,重慶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智能化轉型。支柱產業中,軟件信息服務以24.62%的增速領跑,軟件產業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發展更快、更優。特色優勢產業中,新能源及新型儲能以56.77%的增速領跑。
從內陸山城到通達山海,這正是西部地區開放發展的生動縮影。如今,一個現代化新重慶正在蓄力起跳。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