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1-27 16:19
既要解決“有沒有”,也要攻克“貴不貴”
——從工業用能新變化看能源助力經濟發展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白宇 見習記者 雷歆蕊 通訊員 劉敏學
“大到儲能項目,小到智能手環上的電池,基本上需要鋰離子電池的地方,都有我們的用武之地。”在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巴斯夫杉杉”)的展廳內,該公司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巴斯夫杉杉是一家主營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中德合資企業。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巴斯夫杉杉考察時強調,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是企業不斷成長壯大、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
1月15日,農歷臘月十六,記者走進這家現代化的企業,感受工業經濟與能源電力發展的交融互促。
進入廠區,迎面即是一幢通體金色的大樓。“這里是我們的研究院,也是我們電池正極材料研發名副其實的‘黃金屋’。”巴斯夫杉杉副總經理李旭向記者介紹說。
“黃金屋”北側的兩個區域,是巴斯夫杉杉的生產基地。
在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研究院的電池技術中心內,國網長沙供電公司“電雷鋒”向工作人員了解用電可靠性相關需求。譚心瑩攝
安全帽、護目鏡、N95口罩……一身裝扮下,記者跟隨工作人員的腳步,步入生產車間。這里,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銀色管道縱橫交錯,智能化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轉,自動化運送物料的設備在生產線間穿梭,每一步操作都嚴格遵循標準化流程,無不透露著科技創新的結晶。
“作為一家先進制造業企業,科技創新是我們的立身之本,這一方面體現在我們產品的不斷更新迭代,另一方面則體現在生產線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躍升,這也是我們可以保持行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李旭介紹說。
2024年6月,巴斯夫杉杉長沙基地二期項目投產,該公司正極活性材料年產能達約10萬噸,有效滿足了市場需求。
大規模的智能化設備,必然會帶來用電量的攀升。對此,李旭告訴記者,單純從用電量數據來看,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用電需求確實呈現上升態勢。
“但智能化設備帶來的是效率的提升,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單噸產品的用電量其實是在下降。”李旭說。
如今,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工業企業的發展方向。電力數據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記錄下了智能化轉型的發展脈絡。
國網長沙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屈少青向記者介紹,巴斯夫杉杉所在的長沙高新區是長沙六大國家級園區之一。數據顯示,2020年~2023年,長沙高新區用電量逐年擴大,從2020年的8.08億千瓦時增長至2023年的12.54億千瓦時,增長77.24%。
分行業來看,2020年~2024年,長沙市工業用電規模穩步擴大,從2020年的168.88億千瓦時增長至225.75億千瓦時,較2020年增長78.43%。
面對日益增長的用能需求,保障能源電力的充足供給成為長沙市乃至湖南省的重中之重。
“湖南是一個能源相對匱乏的省份,整體呈現‘缺煤無油少氣’的局面,能源對外依存度較高。”湖南省能源局局長湯吉鴻表示,“我們通過加強省內能源供給,加快電網建設等舉措,逐步將湖南省打造成為承西啟東、連南接北的區域電力交換樞紐,實現內陸匱能型省份電力安全保障能力的領先。”
2024年,湖南省總發電量為187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電力裝機規模累計達7721萬千瓦。
當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穩定的電力僅僅是第一步,在湯吉鴻看來,解決“有沒有”的同時,還要攻克“貴不貴”的難關。
在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研究院的電池技術中心內,國網長沙供電公司“電雷鋒”向工作人員了解用電可靠性相關需求。譚心瑩攝
“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希望可以進一步降低用能成本,從而減少企業的支出,增加企業的競爭力。”李旭向記者坦言。
“隨著行業競爭壓力的加大,讓工業企業用上更加便宜的能源成為我們的目標。”湯吉鴻介紹,通過打造增量配電試點園區、推進分布式能源發展、優化省內能源結構等舉措,我們不斷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助力湖南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這不僅有助于企業減輕負擔,還能吸引更多投資,形成良性循環。”湯吉鴻指出。
如今的湖南省,像巴斯夫杉杉一樣的高科技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為湖南省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著新動能。
一條條特高壓線路,翻山越嶺,用西北風光點亮三湘燈景;全省光伏、風電裝機規模突破2900萬千瓦大關,超越火電成為全省第一大電源;衡長株潭特高壓輸變電裝備產業集群從全國137個集群中脫穎而出,成為湖南省第五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能源產業,既為社會民生提供著堅實后盾,也為經濟發展提供著強勁引擎。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