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6-17 14:39
游紹斌 諶雅夢
張毅,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國網重慶市南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帶電作業技術專責,國家電網重慶電力(市南帶電作業)紅巖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曾獲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好人”、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百名杰出工匠等榮譽。
國網重慶市南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帶電作業技術專責張毅工作30年來,每天與高壓線相伴,從一名普通學徒成長為重慶電網帶電作業領軍者,用執著和熱愛守護江城萬家燈火。
勤學苦練專業本領
1989年,20歲的張毅進入重慶南岸供電局線路所帶電作業班工作,跟著師傅爬遍南岸區、巴南區的220千伏鐵塔,從一次次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技能。
作業過程中,張毅對帶電作業安全距離等規范產生了興趣。工作之余,他經常去新華書店翻閱書籍、查找資料。“那時候專業書籍不多,有時候翻遍一本書,只能找到一段甚至幾句介紹帶電作業的內容。”張毅回憶說。他從海量書籍中汲取知識,學習計算雷電、波峰、波頭等準確數值。
張毅帶電組立10千伏線路電桿。
通過不斷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2014年,張毅編寫的《10千伏旁路法不停電作業檢修兩環網柜之間電纜線路作業指導規范》和《10千伏架空線路臨時取電給移動箱變供電作業指導規范》經專業部門認定,成為重慶帶電作業范本,填補了重慶帶電作業專業技術操作理論規范空白。
帶電作業要發展,創新是關鍵。2011年,“張毅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在他的帶領下,工作室研發的創新成果先后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30余項,培養各級專家60余人。他首創的“山地帶電立桿作業法”,獲重慶市十佳經典操作法;“J型線夾安裝結構”獲中國質量協會QC成果一等獎;“多功能拉線制作鉗”10年間累計創造經濟價值超過3000萬元。“張毅勞模創新工作室”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張毅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首批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
盡心竭力傳授技藝
“注意,轉移到合適位置后,再合上消弧開關……”在國網重慶市南供電公司實訓基地,張毅指導帶電作業班員工應用絕緣手套法帶負荷加裝柱上開關。他緊盯桿上作業人員的一舉一動,及時提醒并糾正不規范動作,講解操作要領和方法。像這樣的帶電作業實操訓練,張毅每年要牽頭開展80場以上。
絕緣手套法帶負荷加裝柱上開關技術在平原地區應用較多。2023年7月,張毅結合重慶丘陵、山地地形和電網特點,牽頭優化這一技術,并在重慶推廣應用。
張毅培訓帶電作業班成員。
提升技術本領、培育創新成果之余,張毅致力于培養技能人才。十余年間,他帶過的徒弟有63名,培養了高級技師56人、技師158人和技術骨干400余人。張毅和徒弟陳渝平、殷圣彬先后獲評“重慶英才”榮譽稱號,“一門三英才”的故事一時傳為佳話。
“帶電作業是團隊作業,得擰成一股繩?!睆堃阏f。多年來,他主動到重慶各區縣供電公司開展帶電作業培訓,累計培訓近3000人次,還堅持帶隊到兄弟單位進行技術交流,用實際行動推動重慶地區不停電作業化率從10年前的30%提高到現在的90%。
志愿服務溫暖他人
5月21日,張毅帶領國家電網重慶電力(市南帶電作業)紅巖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走進重慶市南坪四海小學,開展“文明用電,科學節能”科普活動。隊員們通過圖文展示、趣味動畫及互動講解,讓孩子們感知“電世界”,樹立安全用電、科學節能的理念。
張毅參加“光暖萬家”公益行動。
光明傳遞在千絲萬縷的銀線上,更溫暖在人們的心坎上。作為國家電網重慶電力(市南帶電作業)紅巖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張毅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主動加入“光暖萬家”公益行動。
2023年中秋節前夕,家住重慶市巴南區接龍鎮的村民石光友家的老宅亮堂起來。70多歲的石光友和90多歲的母親一直居住在這座已有百年歷史的老宅里,室內線路是30年前的老線路,已不能滿足照明需求。了解到石光友老人的情況后,張毅組織志愿者上門幫助更換老舊線路、燈座和燈泡,還為老人送去了中秋月餅。
多年來,張毅帶領隊員們深入鄉村開展“光暖萬家”公益行動,為巴南區102戶五保及低保家庭免費改造陳舊電路、更換照明燈具;為獨居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提供上門服務,用實際行動傳遞光明與溫暖。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