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06-09 15:11
王海燕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綿綿用力,下足功夫。”2023年度四川省企業系統擔當作為青年標兵稱號獲得者杜杰深有感觸地說。
2021年5月,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檢修公司大崗山檢修項目部黨支部書記杜杰在組織的選派下,開啟了為期兩年的駐村幫扶工作。駐村第一書記既是鄉村振興的尖兵,也是黨的形象在基層的具體體現,他深深感受到任務艱巨、使命光榮。
他始終堅信:黨建引領推進鄉村振興
“這幾年,通過挖掘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不少村民也參與到了美麗鄉村建設中。村里不僅建設了紅色展覽館,還在積極探索集觀光、游玩、采摘等為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園。”四川涼山普格縣紅軍樹村駐村第一書記杜杰向筆者介紹道。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和基層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規范村基層黨組織管理和管理制度。組織開展企地支部共建活動5次,講授專題黨課3次,制訂支部結對措施20項,全面提高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推動提高村“兩委”運行管理和干部作風。
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組織開展“金秋愛心助學”“我的紅軍樹故事”朗誦活動,慰問村里困難群眾和黨員,解決了加裝樓梯扶手、改造家中產業設施等“急難愁盼”問題。在杜杰的帶領下,紅軍樹村兩所小學改造升級、垃圾清運、村莊路燈“亮化”、果園管護實現了智能化,他成為普格縣人民心中的貼心書記。
他始終堅信: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杜杰時刻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作為自己的“心頭大事”,俯下身子、放下架子、邁開步子走進千家萬戶,以“沉到底、問到底、改到底”的精神把群眾的“心上事”當成自己的“上心事”,把群眾所想所急所盼發現出來。
近19平方公里的紅軍樹村,全村1077戶、4468人。作為紅軍樹村掛職干部的他,為了全面融入了解紅軍樹村工作和環境,快速全面掌握村里的基本情況、產業發展、風土人情等信息,他和村民同吃同住,爭做村民的“貼心人”。
兩年來,他開展“地毯式”走家串戶,在脫貧戶家中聊家常,與10戶監測戶、脫貧戶建立結對幫扶關系,科學制定紅軍樹村五年幫扶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把打造“文明紅軍樹、美麗紅軍樹、幸福紅軍樹”作為發展目標。協調產業園施工單位,從村上的易地搬遷戶、監測戶、脫貧戶中選擇勞動力,實現困難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如果說,脫貧攻堅戰為紅軍樹村褪去了破舊落后的外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紅軍樹村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他始終堅信: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通過駐村期間的工作實踐,杜杰悟出一個道理,必須為特色產業謀好思路、為農民致富找好門路,才能為鄉村振興找準出路。
為助力涉農產業發展壯大,精準幫扶農戶邁上鄉村振興之路。2021年,在集團和公司幫扶支持下,紅軍樹村啟動了總規劃4900萬元的農旅融合產業示范園幫扶項目,充分挖掘當地紅色資源,推動品牌特色產業與建設現代化特色水果產業園區融合。
掛職期間,他引進水肥一體灌溉系統和管理理念,打造先進的農業現代化產業園,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產業,為紅軍樹村脫貧戶提供就地就近就業機遇,積極幫助村剩余勞動力和農戶有效增收,目前,該項目已整體驗收進入生產經營階段,創造就業崗位100余個,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產業,實現持續增產增收。
為豐富種植養殖產業結構,他引進了東西部協作資金和集團外部資金共計80萬元建成大白鵝養殖基地,共出欄3批大白鵝合計5000余只,進一步增加村集體經濟。
依靠著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蠶桑養殖產業也是紅軍樹村支柱產業之一,富民興村的重要農業產業化項目之一,不少村民依靠養殖蠶桑過上了幸福生活。他建設打造普格縣標準化蠶桑基地,在2000畝蠶桑的基礎上,在技術、管理、人才、宣傳等方面進行改善提升,做好村集體3個標準大棚的運營管理,采取6:3:1分配加分紅模式,實現原建卡戶和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現村集體呈現多點開花局面,組織成立了村集體經濟成員大會、智慧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幫助幫扶村走上現代化生產、專業化經營之路。
“初心不因路途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正是有了這種信念和力量支撐,杜杰一步一步走進了村民的心里,和當地村民成了無話不說的知心朋友,腳踏實地用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央企能量。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