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1-15 17:17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孫健)“老康從積石山回來了!”電話里傳來客運班班長激動的聲音,聽到這個好消息,大家伙紛紛放下手中的工作,急忙奔向車隊大院。在大伙焦急的等待中,老康駕駛著大客車緩緩駛入車隊,大家激動得一邊鼓掌歡迎,一邊議論紛紛:“他可是代表咱們國網甘肅劉家峽水電廠第一個去災區參加救援的員工,這么多天,不知道老康在地震災區經歷了些什么?”
這一幕發生在劉家峽水電廠車隊大院里,12月2日下午3點,劉家峽水電廠客運班駕駛員康逢健駕駛著他心愛的大客車,從位于此次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6.2級地震災區受災最嚴重的大河家鎮歸來。大家圍在老康的身邊,本想跟老康多聊幾句,可當看到他一臉的疲憊又不忍心開口多問,班長說:“快回去休息吧,休息好了再來上班,這些天你辛苦了!”
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康師傅就準時到達工作崗位。班長說:“你怎么今天就來上班了?休息好了嗎?身體有沒有不舒服?不行還是回去再休息幾天。”“班長,沒事的,我已經休息好了。我不在的這些天大家也在替我分擔工作,在家待不住,還是來上班吧。”于是工友們好奇地圍坐在康師傅身邊,聽他講起了災區的故事。
12月18日夜里,地震發生后康師傅的兒子首先接到了電話,永靖縣公安部門要求全體干警緊急集合。沒等家人反應過來,兒子已經沖出了家門。在余震的惶恐中,一家人不敢再睡,凌晨3點康師傅接到了公司的通知:“康師傅,請你立即到崗,將車開往永靖縣公安局等待統一調度。”深夜里康師傅沒顧上多加一件衣服,急急忙忙趕往集結地點。車門打開,全副武裝的公安民警陸續上車,康師傅看到兒子也上了車,爺倆沒顧上打個招呼,一同奔赴災區。
一夜疾行,大家的心中忐忑不安,康師傅不敢有絲毫放松,要全力確保車上47名公安干警的生命安全。積石山縣通往大河家鎮的道路很窄,積雪達到十厘米厚,道路又經常出現陡坡急彎,康師傅快速給車輛輪胎綁好防滑鏈,以多年來豐富的駕駛經驗安全及時將公安干警送至指定地點。
清晨6點到達大河家鎮,大家立即按照應急指揮部的安排開展救援工作。當地零下十幾攝氏度氣溫,徹骨的寒冷和現場的慘狀令康師傅不寒而栗。然而,熱火朝天的救援現場也震驚了他。
一夜之間,救援隊伍僅用了6個小時,就將災區所有受傷人員全部救出并轉往周邊縣市醫院。在康師傅他們到達時第一批救援物資也已經抵達,災區有搭帳篷的,有做早飯的,受災群眾已經能夠吃到熱乎的早餐。康師傅也立即投入到了救援工作中,根據應急指揮部的調配,來回運送人員物資,他的大客車也成了干警們的休息室和會議室。
康師傅和兒子自從下了車就未能再見面,臨別時僅簡單囑咐了一句:“注意安全!”同批到達的救援隊伍從清晨6點一直忙到深夜2點,直到有后續抵達的救援隊才輪換休息一下。他們找了間學校宿舍暫住,然而一次次余震讓大家無法安心休息,最終放棄了在建筑物內休息的想法。所有的救援人員累了就在車上瞇幾分鐘,餓了隨便咬幾口方便面,渴了就喝幾口冰涼的礦泉水,但救援工作一刻都沒有停。
剛開始的幾天物資還不充足,帳篷都是給災區群眾住的,救援人員全部在戶外自行解決住宿。康師傅看到睡在戶外的子弟兵心疼不已:他們也是各家的寶貝兒子,可如今是擋在災難面前保護人民的堅強后盾。炊事班的戰士和自發支援的拉面師傅們雙手凍得裂著口子;公安干警們維持秩序、幫助搬運物資一直在戶外無處取暖;黨員干部們四處統計查看、分發物資,有些干部喊得嗓子沙啞;電力、通信、道路養護的工人們忙著搶修恢復……四下里到處是忙碌的身影,路上各類救援的車輛絡繹不絕。康師傅不僅感慨:“這次讓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國家的強大,災區受傷群眾的迅速救治、水電道路的迅速搶通,這就是大家說的中國速度。每個救援的人都像是上緊了發條令我感動。”
“你們爺倆怎么樣?冷不冷?能吃上飯、喝上熱水嗎?”康師傅接到家中老母親的電話,老太太這些天一直惦念著去支援的兒子、孫子,已經有好幾天睡不著覺了。康師傅抬起頭看了一眼前面排得長長的打飯隊伍,跺了跺凍僵的腳,又將身后的幾名群眾往前讓了讓,告訴老母親:“您放心!現在咱們國家強大,救援迅速,這里啥都有,再過幾天我們就能回去了。”
最后的幾天在各方力量的支援下,康師傅不用排長隊等著打飯,喝上了熱水、吃到了餃子、湯圓,還吃上了新疆抓飯。最后一晚,老康終于住進了帳篷,閉上眼睛想起失去親人的受災群眾,想起紛紛伸出的援助之手,此時此刻,老康覺得自己好幸福……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