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未删减在线播放,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色一情一乱一伦一视频免费看,成全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觀點

魏萍:建設運行省市間電力互濟機制 加快推進長三角電力市場建設

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2-11 14:24

建設運行省市間電力互濟機制

加快推進長三角電力市場建設

華東能源監管局市場監管處 魏萍

  2023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作出“協同推進省市間電力互濟”的重要指示,為長三角能源工作和電力市場建設精準定調,提供了遵循。

  以長三角為主體的華東電網用電量占全國24%,負荷密度高,尤其是環太湖城市群,負荷密度遠超珠三角和東京灣。2024年迎峰度夏期間,華東區域最高用電負荷六創歷史新高,達到4.21億千瓦,同比增長12.4%,創下近十年最大增幅。區域能源電力需求持續增長,安全保供、綠色低碳轉型面臨挑戰,亟需建設以堅強同步電網為載體的區域電力市場。

  華東能源監管局牽頭組建長三角電力市場建設一體化合作機制,秉承共商共建、先立后破的原則,規劃了以省市間電力互濟為核心的市場建設路徑。2024年7月1日,長三角電力市場暨省市間電力互濟交易正式啟動,按照“電力互濟、錯峰互補、容量互備、供需互動”的總體思路,創新建立和完善省市間富余發電資源互濟、備用和調峰輔助服務互濟、富余新能源消納互濟、富余需求側可調節資源互濟、綠色電力互濟、抽蓄電力互濟6個交易品種,為長三角各省市協同做好電力保供穩價、新能源發展消納提供了協作平臺,構建起長三角電力省間互濟交易的“新格局”。

  長三角電力市場功能定位

  一是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服務區域內各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路徑。在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雙碳目標、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目標的指導下,長三角電力市場是實現區域協同發展、服務區域內各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路徑,能夠有效促進區域內電力生產要素高效流動、充分配置,與多能源品種有序銜接,強化省間的統籌協調,促進區域內資源的共建共享,以區域協同的方式更好地服務區域內各省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長三角區域具有經濟發展水平協同程度高、市場經濟意識強等區域性優勢,通過長三角電力市場建設,推動更高水平的區域協同發展,能夠為創建共同富裕示范區,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體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探索和有益實踐。

  二是助力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的高效平臺。在雙碳戰略目標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引領下,我國新能源裝機快速增長,但存在省內新能源裝機與負荷增長不匹配導致清潔能源難以消納等問題。長三角電力市場能夠發揮區域電網大型“蓄水池”作用,實現省市間協同互濟,促進新能源跨省跨區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擴大新能源消納范圍,提高清潔能源消納能力,以區域協同的方式提高綠電資源的利用效率,并促進源、荷、儲等調峰調節資源的優化利用,助力構建有更強清潔能源消納能力的新型電力系統。

  三是多層次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建立完善長三角電力市場是健全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重要任務,區域市場是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三角電力市場是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電力資源配置、符合電力系統分區平衡物理規律的市場,服務于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通過不斷迭代完善,為其他區域市場建設提供可復制的經驗,不僅符合電力運行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更有利于降低改革風險、提升改革效率。同時,長三角電力市場作為區域層面市場,能夠統籌考慮更大范圍經營主體的訴求,更好地凝聚各方共識,從經營主體需求強烈處切入,應對省級市場無法解決的問題與挑戰,著力化解矛盾,助力完善和創新市場體制機制;區域市場與全國、省內市場有序銜接、相互兼容、相互補充、相互支持,是多層次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長三角電力市場建設運行成效

  長三角電力市場啟動運行省市間電力互濟交易以來,初步形成全周期覆蓋、多元主體融合、各層級有序銜接的電力互濟一體化平臺,通過市場化機制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保障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清潔能源大范圍消納。

  富余發電資源互濟交易。富余發電資源省間互濟主要通過跨省中長期交易實現。早在2010年,華東地區便建立了跨省電力中長期交易機制。2020年《華東區域跨省電力中長期交易規則》發布后,華東區域跨省電力中長期交易逐步實現了年、月、周交易定期開市,月內多日交易按需組織的常態化運營機制。針對區域內省市電力供需普遍緊張的局面,建立跨省中長期可中斷交易機制。省市間富余發電資源互濟通過持續完善多月/月度可中斷交易,建立以周為時間維度,按時段高頻連續交易的互濟機制。2024年完成交易電量1667億千瓦時,其中迎峰度夏期間,通過市場化手段組織華東區域富余發電資源互濟電力870萬千瓦。

  常態化跨省綠電互濟交易。長三角省市間綠電資源分布不均,安徽風光等綠電資源發展迅速,在午間光伏大發時段已面臨棄電壓力,而上海等省市則綠電需求旺盛,但資源相對匱乏,存在較強的綠色電力省間互濟需求。長三角省市間電力互濟交易正式啟動后,7月份以來,實現月度跨省綠電集中交易連續運營,充分利用安徽光伏大發時段綠電富余能力,滿足上海午峰綠色用電需求,迎峰度夏期間午峰時段,安徽送上海綠電交易最大電力達50萬千瓦,既促進了安徽午間新能源消納和晚峰保供,又滿足了上海企業綠電需求。2024年完成跨省綠色電力互濟交易電量1.51億千瓦時。

  備用和調峰輔助服務互濟。備用和調峰輔助服務省間互濟交易分別解決省市電網正負備用不足的問題。當省市電網正備用或負備用不足時,可提出跨省備用和調峰互濟交易需求,備用和調峰資源富余省市的發電企業響應需求,完成輔助服務資源互濟交易。華東備用輔助服務市場為正備用市場,日前、日內開展。買方為備用容量不足的省市電網、賣方為備用容量富足省的發電企業。買賣雙方報量報價、按邊際電價出清。華東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是負備用市場,日前和日內開展。買方為調峰資源不足的省市電網,賣方為調峰資源富余省的發電企業,按邊際電價出清。2024年,備用輔助服務市場(含日內)共啟動452次,最大支援電力736萬千瓦;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共啟動180次,最大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1066萬千瓦,促進提升全網新能源消納13.94億千瓦時。

  富余新能源互濟交易富余新能源互濟交易品種設置的主旨在于解決新能源消納問題,避免棄風棄光。富余新能源互濟交易是由存在棄風棄光可能的省級電網調度機構提出富余新能源跨省消納需求,具備消納能力的區域內其他省市的可調節負荷、儲能和電網代購等市場主體響應需求。2024年以來,華東電網新能源出力屢創新高,最大出力10812萬千瓦;部分省份新能源消納困難問題逐步由節假日向周末、工作日蔓延。富余新能源互濟交易的賣方為預計要棄電的新能源企業,買方為具備消納能力的省級電網企業、新型儲能和可調節負荷等市場主體,買賣雙方報量報價,市場按邊際電價出清。在日前跨省調峰輔助市場結束后,若仍有省市存在新能源棄風棄光時,即觸發啟動市場。按照創新品種穩妥推進的原則,迄今,富余新能源互濟先后在2024年國慶、2025年元旦和春節期間組織交易,既驗證了富余新能源互濟交易系統和流程的有效性,又有效保障了節假日等電力低負荷時段的新能源消納。

  富余需求側可調節資源運行情況富余需求側可調節資源互濟交易是指由保供能力富余省的虛擬電廠、可調節負荷等需求側資源主動減少用電負荷,向電力平衡缺口省讓渡電力的跨省交易。該交易品種的買方為省級電網企業,賣方為保供能力富余省的可調節負荷、虛擬電廠等需求側資源主體,買賣雙方分時段報量報價,按邊際電價出清。長三角各省(市)已建立了相對豐富的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需求側可調節資源,并在省內開展了負荷側可調節資源的市場化交易,基本具備開展省間互濟的基礎。富余需求側可調節資源優先滿足本省用電需求,互濟交易不占用賣方省的發電資源,不影響賣方省的保供能力。相比新建機組,通過需求側可調節資源互濟來保障各省(市)尖峰時段的電力平衡更為經濟,同時也為虛擬電廠等新型主體提供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利用省市間負荷的時空差異,2024年7月22日和7月31日, 兩次開展富余需求側可調節資源互濟交易,共47家需求側可調節資源市場主體參加了交易,累計成交最大電力36萬千瓦,分別支援上海、江蘇、浙江、安徽頂峰電力13萬千瓦、10萬千瓦、10萬千瓦、3萬千瓦。需求側可調節資源互濟交易通過小時級的精準錯峰互濟支援,有效緩解了三省一市局部時段的平衡困難。

  長三角電力市場建設下一步打算

  一是以省間綠電交易為重點,著力擴大電力互濟交易規模。進一步打通綠電交易路徑,擴大跨省綠電交易規模,滿足供需兩端的綠電交易需求。組織區域內的綠電用戶,利用跨區通道富余能力積極購買更多區外綠電,同時,鼓勵區域內電力用戶和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簽訂跨省區多年期交易合約,在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所在省市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指標完成困難的情況下可協商中斷交易。

  二是推動組建長三角電力市場管理委員會,筑牢市場運行“三道防線”。加快制定長三角電力市場管理委員會組建方案和議事協調規則;指導并推動組建由發電方、輸電方、購電方、市場運營機構、第三方等多類別代表組成的電力市場管委會,形成平等的議事平臺和機制保障,構建完成區域電力市場運行“三道防線”,促進區域電力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切實維護市場成員合法權益。

  三是建立區域監管會商制度,強化市場秩序監管。通過在區域范圍內開展交叉檢查、定期交流等方式加強監管會商,形成統一尺度的監管標準和監管指引,強化信息披露監管、規則執行監管,保障公平開放的市場交易環境。開展區域數字化監管試點,加大對發電企業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容量持留、經濟持留的判定標準研究,探索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監管效能,有力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責任編輯:王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阳县| 得荣县| 兴文县| 常山县| 洛隆县| 西畴县| 福海县| 上蔡县| 南城县| 黄大仙区| 江门市| 平阳县| 商丘市| 万源市| 武强县| 澄江县| 屏东市| 柏乡县| 辽阳市| 奈曼旗| 调兵山市| 龙口市| 巴东县| 旺苍县| 白玉县| 九龙城区| 邢台市| 台东市| 昌江| 香河县| 肥西县| 湟源县| 宝鸡市| 砚山县| 象山县| 鸡泽县| 谷城县| 萍乡市| 开原市| 连州市|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