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5-03-11 13:39
立足“大國重器”產業基礎 鍛造東北新質生產力
——訪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志安
邱燕超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東北全面振興戰略縱深推進的背景下,如何立足東北實際發展新質生產力?
全國政協委員,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曹志安在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指出,東北需立足“大國重器”產業基礎,以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數字賦能、改革開放四維突破,構建新質生產力實踐地。
作為我國發電設備領域的“國家隊”,哈電集團正加速推進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以高端化突破“卡脖子”技術、智能化牽引生產線革命、綠色化響應新型能源體系需求,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新質生產力樣本,助力我國從能源裝備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躍遷。
中能傳媒: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基于去年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成果,結合“因地制宜”新要求,您認為東北老工業地區和傳統制造業,未來應該如何走、怎么做?
曹志安: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9月考察黑龍江期間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形成了新質生產力理論,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在今年兩會期間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新質生產力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力量,能夠更好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塑造發展新優勢。
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東北地區實踐地、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是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大力深化自主創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大力深化協同創新,順應世界技術革命趨勢大力深化開放創新,牢牢掌握科技命脈和發展主動權;二是堅持把產業創新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攻方向,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和未來產業布局培育,建好建強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加快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智能化升級、綠色化轉型;
三是堅持把數字賦能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生產、經營、產業發展全過程深度融合,以數字化提升發展效率效益,打造國內領先的數字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高地;四是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一招,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加速集聚高端優質創新資源要素,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以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能傳媒:人工智能將給傳統制造業帶來哪些新變化?能源制造+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將如何拓寬,能源企業怎么用好人工智能?
曹志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當前,人工智能為傳統制造業帶來深刻變革,在生產流程、管理模式、產品創新等多個維度發生著新變化,有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應用到能源生產、發電輸送以及設備狀態監測等各環節,為能源電力行業轉型發展注入新活力。
能源電力企業必須牢牢把握人工智能這個推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一是以人工智能賦智賦能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圍繞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能源利用、裝備制造、智能電網等領域全過程各環節改造升級,全力推動能源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二是以人工智能賦智賦能先進制造,推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質量管控向智能化升級,大力推廣使用智能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裝備,梯度培育建設智能化工廠,為能源電力行業提供更多智能產品和裝備。三是以人工智能賦智賦能提質增效,轉變經營觀念,再造業務流程,推動管理信息化,通過大模型迭代、算法優化和系統重構打造智慧化供應鏈,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全面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和效率效益。四是以人工智能賦智賦能商業模式創新,強化數據驅動決策、自動化流程優化、個性化服務升級和生態協同創新,提供產品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和智能運維服務,更好地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