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6-10 15:46
黃煜箏
6月初,國家能源集團焦化巴彥淖爾公司干法熄焦節能技改工程各個施工現場的工地上,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干熄焦工程承載著地區焦化行業綠色轉型的標桿意義,在項目各個施工面上,塔吊高聳,工程機械馬力全開,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全身心投入到生產建設中,運料、綁扎、外墻涂料、室內抹灰、砌筑……各工種同步作業,機械的轟鳴聲與施工的喧鬧聲交織,共同譜寫“夏日奮進曲”。
烈日淬煉下的綠色攻堅
干熄焦工程施工現場,傳統焦化工業正向綠色制造轉型演變。在高達20.9米的干熄爐本體砌筑區,作業人員正用全站儀對耐火磚砌筑進行毫米級定位。過去焦化行業“濕熄焦”工藝產生的滾滾白煙,曾是粗放時代的標志性場景。如今,干熄焦技術通過惰性氣體循環系統,將紅焦熱量轉化為蒸汽能源,不僅實現95%的余熱回收,同時減少標煤消耗,節能減排效果顯著。
干熄焦施工現場。
同步推進的除塵改造項目現場,技術團隊創新采用“模塊化預制+分階段裝配”施工法,火車裝車倉上部除塵器正在焊接,施工人員頂著設備表面50℃的高溫進行密封焊接,焊縫探傷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9.8%以上。改造完成后,可以有效治理作業過程中的煙氣和粉塵,凈化后氣體的粉塵排放濃度值低于現行國家排放標準限值,收塵效果顯著,為員工創造了一個更健康、更安全的工作環境。
在距離主裝置區300米的廢水回用項目工地,土建施工與設備安裝正同步穿插進行,高溫環境下,施工人員身著阻燃服,進行提升機的安裝調試,汗水浸透的工作服見證著他們對精度的極致追求。施工現場特別設置了移動式霧炮車和遮陽休息區,后勤保障小組每日為工人配送防暑降溫綠豆湯等。安全總監手持紅外測溫儀巡查,“我們建立了早六晚八作業時段,避開正午高溫,保證進度質量的同時也確保施工人員身心健康?!?/p>
汗水澆筑的轉型豐碑
烈日炙烤下的干熄焦施工現場,鋼板溫度計指針已逼近50℃。焊工老張蜷縮在干熄爐頂部的狹窄空間內,阻燃服下的工裝早已被汗水浸透,凝結成片片鹽霜。他手持氬弧焊槍,在厚度達32毫米的提升機軌道上施展獨創的“間斷跳焊法”,每焊接15厘米便間隔3分鐘自然冷卻,將厚壁鋼軌焊接變形量控制在3mm/m以內,遠超行業標準。不遠處的電氣室內,90后技術員小陳帶領團隊攻克提升機PLC控制系統調試,經過多日的調試后,終于將載荷定位精度鎖定在±5mm范圍內。
施工人員焊接。
在50米高的提升機鋼架上,鉚工班組正演繹著力量與精度的雙重奏。重達幾百公斤的波紋板濾芯被塔吊送至半空,四名工人徒手扶住晃動的龐然大物,憑借肌肉記憶將20組螺栓孔與支架精準對位。安全繩在鋼梁上磨出深深的勒痕,汗水順著安全帽帶滴落在炙熱的鋼板上,瞬間蒸騰成縷縷白煙,他們堅守的身影,正在重塑傳統產業工人的時代畫像。
這些被汗水反復浸潤的瞬間,正悄然重塑傳統工業的基因圖譜。探照燈下的混凝土養護區內,測量員小李手持三維激光掃描儀,在蒸騰的地表熱浪中捕捉結構體毫米級的形變。他的工作服后背析出的白色鹽漬,在燈光下宛如一幅抽象地圖。而在燈火通明的項目指揮部,墻面上“日清日結”的進度表中,代表施工進度的紅色箭頭又向前挺進一格,與窗外星羅棋布的焊花遙相呼應。
綠能紀元的希望曙光
站在提升機最高處遠望,這個總投資3.16億元的技改工程,正在書寫北疆生態屏障建設的新篇章。與傳統濕熄焦相比,項目每小時可處理170噸紅焦,年發電量達1.78億度,可滿足廠區30%的用電需求,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2萬噸,相當于種植230萬棵樹木的固碳效應。項目建成后,這一變革不僅優化了產業鏈協同,更推動焦化行業從“高耗能、高污染”向“高質效、低排放”轉型。
提升機遠景。
當北斗衛星劃過巴彥淖爾的夜空,項目部人員正在統計最新進度:干熄焦項目完成85%,除塵改造項目完成45%,廢水處理項目完成65%。這片被汗水浸潤的土地上,正孕育著焦化行業綠色革命的希望。項目團隊以“一天也不耽誤,一刻也不懈怠”的精神,在夏日長卷上書寫著新時代建設者的奮斗篇章,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工程注入澎湃動能。
塔吊林立的工地上,褪色的安全帽與嶄新的光伏板構成時空折疊的奇觀。從冒著黑煙的蒸汽機車到智能化的無人天車,從人工測溫的老師傅到數字孿生系統中的三維模型,巴彥淖爾公司正以鋼鐵意志推動著這場靜悄悄的產業革命。當第一縷晨光穿透干熄焦裝置的環形煙道,照在除塵風機锃亮的外殼上,這片曾經被煤塵覆蓋的土地,終于迎來了屬于綠能紀元的曙光。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