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5-20 09:39
朱曉靜
暮春向暖,萬物崢嶸。4月29日晨曦初露,11名身著工裝、目光如炬的技術骨干整齊列隊于國家能源菏澤發電有限公司辦公樓前。作為72名維護隊伍中的首批外拓先鋒,他們肩負使命,即將奔赴壽光公司,為菏澤公司承攬外部維護項目邁出堅實第一步。
這是菏澤公司以深化改革實現減虧扭虧的關鍵之舉,更是新形勢下主動求變、提質增效的生動實踐。當老牌電廠沉淀的技術智慧與現代化管理體系相遇,一場涵蓋經驗輸出、管理創新、文化交融的立體化合作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尋路:洞察危機謀突破,布局市場啟新程
山東菏澤公司全景。
曾幾何時,菏澤公司這座“用老區人民賣雞蛋的錢”壘起來的發電廠,靠著實干和奉獻,被老區人民稱為“光明使者”、譽為“花鄉明珠”。作為菏澤市重要電源支撐點和大型集中供熱熱源點,在3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菏澤公司以膽略創新闖出矚目之路,斬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文明單位等百余項殊榮,鑄就全國一流發電企業標桿,書寫了菏電人引以為傲的奮斗印記。
然而,隨著新型電力系統與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快速推進,火電機組從主力電源向支撐調節性電源轉變,設備老化維護成本居高不下,機組功能轉變導致人員冗余,再加上管理不精細、成本控制有欠缺、壓力傳導不到位等短板,菏澤公司面臨經營困局的臨界點。
時間回溯到去年12月底,菏澤公司治虧扭虧提質增效專項會議上,“截至2024年底,公司職工較標準定員超員197人,人工成本占公司總成本的五分之一,2025年電量與電價雙降,公司經營負擔更加沉重。”一組組數據觸目驚心,這座曾讓兄弟單位紛至沓來對標學習的行業典范,如今遭遇轉型發展“陣痛期”。站在改革的十字路口,“企業向何處走,人往何處去”成為擺在企業面前亟待解答的“時代之問”。
如何消化冗余人員?如何緩解經營壓力?“我們要做區域電力行業‘滴滴’,把冗員變成流動的資源池!”經過調研摸底,山東公司區域壽光、博興等單位運維業務均委托外部單位,新投產大基地新能源項目需要一批有經驗的技術人才,菏澤公司領導班子將目光投向外部市場,成立運維資質申請工作專班。專班人員以匠人之魂,將一人高的技術規范淬煉成持證工程師的鋒芒;以鋼鐵之軀列陣精密儀器的方陣,48張火車票在資質檔案中烙下跋涉的印記;以歲月為證,捧出三年電力工程的琥珀般履歷。經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公室淬火鍛打、專家目光的淘洗,原本三四個月的攻堅被濃縮成一月光陰,捧回“承裝(修試)四級”資質證書,叩開了電力服務的新紀元。
壽光公司外委合同即將到期,菏澤公司敏銳捕捉到這一機遇,把這一項目視作提質增效、發展突破的一枚戰略旗子,第一時間向山東公司主動請纓,承攬壽光公司主機維護項目,開啟對外創效的新征程。
探路:精挑細選聚英才,悉心籌備筑基石
承攬項目,初戰告捷;整合隊伍,緊鑼密鼓。舉一廠之力運維兩廠,既要實現前方攻取戰勝,又要保證后方穩固,雙線作戰如棋局,每一步落子皆見破局智慧。
一場歷時3個月的方案論證拉開帷幕:菏澤公司組建承攬壽光公司維護項目專項工作組,往返壽光公司6次實地調研,對壽光公司設備運行狀況、維護難點、業務流程等進行全方位摸排,結合菏澤公司自身技術實力與人員儲備情況,對調研所得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整合,反復推敲方案細節,從人員配置、技術支持到成本預算,每一個環節都經過嚴謹測算與激烈討論,最終催生出“技術+人力”雙輸出模式,抽調精銳組建維護團隊,既盤活人力資源,又為企業開辟第二賽道。
在機構設置上,菏澤公司成立壽光維護項目部,設項目經理、副經理兼技術負責人等4名管理人員,下設鍋爐、環化、汽機、電氣四個檢修班組,實現大班制管理。班長、技術員、作業組長等關鍵崗位均由正式職工擔任,確保技術傳承和隊伍穩定。項目部采取屬地化管理原則,與壽光公司合署辦公,實現“人員同管理、考核同標準、安全同體系”。
壽光項目部競聘人員正在答辯演講。
組建維護隊伍過程中,菏澤公司全員勠力同心,一時間,響應聲此起彼伏。54歲的安全總監董忠君服從大局需要,以老驥伏櫪的豪情出任項目部經理,扛起維護總負責人的重任;生產技術部汽機主管王奉巖在競聘演講時舉起厚厚兩本汽機缺陷處理手冊,“我要把菏澤公司的檢修絕活帶到壽光公司!”,濃縮著200余個典型案例的“武功秘籍”讓評委眼前一亮;剛結束檢修任務的00后青工何明順滿頭汗水奔赴現場,堅定表態:“我想去百萬機組歷練,為公司出份力。”
組織人事部主任韓啟順的筆記本上記滿“特殊申請”,既有兄弟四人齊“上陣”,又有夫妻共“參軍”,72名維護隊伍中,55歲以上的老將12人,35-55歲的中堅54人,90后青年6人,形成“老中青”搭配的黃金梯隊。三代人的保溫杯、降壓藥、藍牙耳機在行囊中碰撞,共同在壽光項目的年輪上鐫刻著同一種信仰。
拓路:直面難題破壁壘,深耕細作攀高峰
“走出去不是簡單的人員分流,而是盤活存量、創造增量。”面對72名骨干分批次進駐壽光公司的空前壓力,菏澤公司黨委以破釜沉舟的膽魄,謀劃人力資源精準調配:優化整合后勤管理部等內部職能相近部門,合并相關專業班組設置,鼓勵職工回流生產崗位,堅持薪酬分配向生產一線傾斜,重塑與企業發展匹配的勞動、人事、績效制度體系。
“窮家難舍、故土難離”是人之常情,為解除外駐人員后顧之憂,菏澤公司同步推出“暖心套餐”,構建“基本工資+月度績效+專項獎勵”三維薪酬體系,建立彈性休假機制,在衣食住行細微處織密保障網。政策紅利與薪酬激勵雙管齊下,職工們逐步完成從“要我闖”到“我要創”的觀念蛻變,在異地崗位上將個人奮斗與企業發展緊密融合。
自進駐壽光公司以來,五一假期適逢2號機組C修,11名技術骨干以技能為刃,淬煉匠心,汽機班班長馬云鵬、技術員劉秀碩與現場工作人員并肩作戰,他們動手支表、讀數、計算中心數值,共同完成2號機真空泵聯軸器的中心找正;環化班技術員宋章華跟隨點檢員深入濕除內部,在有限的空間里仔細觀察防腐施工工藝;鍋爐班技術員何明順深入爐膛,檢查水冷壁管的更換工作,每一個對口、焊接的工藝都凝聚著他們的專注與匠心。“這不僅是并肩作戰的運維隊伍,更是帶著體溫的技術火種。”來自460公里外壽光公司同仁的感慨,在協作藍圖上勾勒出“以技賦能、攜手共贏”的嶄新注腳。
首批外拓維護人員正在熟悉壽光公司現場設備。
“在壽光公司學到的新型防磨防爆技術,要帶回菏澤公司分享。”鍋爐班班長王睿在“戰地日記”中記錄,“大家不僅是在完成一個維護項目,更是在樹立菏澤公司的優質品牌形象。”啟程時刻,黨委書記、董事長字字千鈞的囑托始終飄揚在11名技術骨干心間。
這場始于人員優化的改革,正釋放出強勁的裂變效應:菏澤公司以壽光公司維護項目為起點,加速拓展“走出去”版圖,截至4月末,外派23人支援兄弟單位建設運營,壽光維護項目部已完成72人的團隊組建,首批11名技術骨干已進駐,其余人員將于7月底前分批到崗,菏投巨野熱電項目也組建起16人的精銳運維隊伍,預計僅承擔區域內外委業務這一項,就可為提質增效貢獻1000余萬元。
外拓維護逐浪,激蕩增效春潮。菏澤公司沖破人員冗余困局,勇拓項目承攬新局,錨定人才賦能藍圖,以“二次創業”的姿態,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奮楫爭先,全力書寫轉型升級的“菏電答卷”。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