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0-21 17:19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鄭寶元)10月17日,在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重點“菜籃子”工程之一的安宜鎮北港村蔬菜大棚種植基地田頭,該村五組村民成懷友正在自家大棚里打理新一茬即將上市的茼蒿。一旁,國網江蘇寶應供電公司安宜供電所副所長顏斌和同事們,向種植戶宣傳電力設施保護和安全用電知識。
“以前,在沒有技術、沒有資金的情況下,村民大多數露天種植蔬菜,種植品種有馬鈴薯、黃芽菜、黑桃烏等幾個單一品種,畝產量低,畝產收入不是很高。”寶應縣安宜鎮北港村黨支部副書記、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副社長朱廣仁說,“后來,種植戶種植大棚反季節蔬菜嘗到了甜頭,特別是供電所將電力桿線基礎延伸到每座蔬菜大棚邊上后,用電方便了,村民們直接將深水泵安裝在蔬菜大棚田頭,電源開關一按,從澆灌到自動化滴灌,用電一點不煩神,蔬菜畝產量高,畝產收入是以前2至3倍。”
據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全村只有10戶村民嘗試從事蔬菜大棚種植,到目前全村約有480戶村民種植大棚蔬菜,栽培面積達840畝,鋼架大棚2500座,主要種植湯菜、薺菜、菠菜、生菜、萵苣、莧菜、韭菜等近20品種。“家家有大棚、人人都種菜”,北港村成為寶應縣郊區名副其實的“蔬菜大棚村”,年產各類蔬菜5000余噸,主要銷往寶應縣城周邊批發市場以及揚州、南京等大中型城市,是江蘇省無公害生產基地,順利通過了農產品安全檢測及江蘇省設施蔬菜質量可追溯示范基地項目驗收。
“種植戶今年這里建幾個棚,明年又到其他地方新建幾個大棚,只要他們有用電需求,且具備接電條件,及時幫助他們裝表接電、安裝漏電保護器、插座,更換損壞電線。”安宜供電所臺區經理楊金年說。
2023年8月中旬,氣溫較高,正是蔬菜大棚用電澆灌、滴灌高峰期。期間,北港村六組種植戶發現,經常出現跳閘停電現象。臺區經理楊金年接到種植戶報修電話,與同事梁洪喜趕到現場逐一斷開臺區50多家用戶開關后排查后發現,劉學洪家抽水泵電機因年久失修,內部電氣元件損壞漏電引發臺區總漏電保護器跳閘。半小時后,楊金年隔離劉學洪家電機故障點恢復臺區供電。劉學洪將電機送去維修后,楊金年幫其重新接通電源,并幫其安裝了1臺分級保護漏電保護器,保障劉學洪及其他種植戶用電安全可靠。
“以前,田間地頭還沒有如今的電力桿線基礎,大部分種植戶從自家或鄰居家里拖一根電線接電打水澆灌,最長的電線要有200米左右,用完還要及時收起來,用電安全隱患多,使用起來也是不太方便。”朱廣仁說。
為解決該村大棚種植戶私接亂接用電引起的安全隱患多、臺區跳閘停電頻繁等問題,僅2023年9月至10月,安宜供電所組織施工人員先后在北港村一組2#配變、北港村四組配變、北港村六組配變臺區延伸新立電桿58根,新增0.4千伏線路3.5千米,并為15戶種植戶完成就近裝表接電工作,減少私拉亂接用電帶來的不安全隱患,極大地方便了大棚種植戶就近提水澆灌、自動化滴灌。
“針對北港村蔬菜大棚種植用電點多面廣、比較分散的特點,近年來,我們主動走訪村委會,征詢用電需求,結合種植規劃和用電需求,積極上爭電網項目資金,確保種植戶大棚蔬菜種植到哪里,我們就立桿架線、裝表接電到那里。”顏斌說。
另據介紹,近年來,北港村成立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引導種植戶規范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嚴把蔬菜質量安全,提高蔬菜產量、品質、效益。目前,全村近600人從事大棚蔬菜種植,且都是些六、七十歲左右的中老年人,年歲大一點、大棚蔬菜種植一年換茬1至4次的,人均年收入在2至3萬元左右;年歲小一點、一年換茬7至8次的,人均年收入在5至6萬元,有的甚至更多,這是他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沒有充足可靠的電力保障,北港村蔬菜大棚不可能有今天的種植規模。”朱廣仁說。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