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2-13 16:33
王國豐
寒途守“動脈”,熱血映初心。在國家能源集團雁寶能源運銷公司57.12公里長的自營鐵路專用線上,有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守護者”,他們整日與冰冷的鐵軌、沉重的維修工具為伴,用汗水與堅韌守護著煤炭運輸“動脈”,為能源穩定供應奠定堅實基礎。
12月10日,呼倫貝爾大草原被厚厚的積雪覆蓋,氣溫已下降至零下22攝氏度,狂風呼嘯著掠過草原,日光灑在雪面上,泛出刺眼的光芒,這看似美好的景象絲毫沒能驅散徹骨的寒意。
8點55分,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線路維修班組值班室的寂靜。“喂,楊班長,雁南站鐵道線T22至T35點區間路段出問題了,由于近期頻繁運煤,軌道下沉,急需整治,不然煤炭外運進度將受到很大影響!”放下電話,有著二十余年線路維修經驗的班長楊武龍迅速起身,眼神里透著老練與干練,有條不紊地召集隊員。
楊武龍迅速清點人數、檢查工具,目光落在幾臺內燃搗固機上,這些搗固機是整治道床的“主力軍”,今天要靠它們把下沉的道床重新夯實。隊員們熟練地將搗固機上道,并帶著檢修工具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向故障路段,雪地里留下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腳印。
到達現場,楊武龍大聲喊道:“大家抓緊,先搗固道床,恢復軌距!”內燃搗固機嗡嗡作響,打破了荒野的寂靜。操作手閆輝雙手緊握搗固機手柄,機身劇烈震動,震得他手臂發麻。每次搗固道床,都濺起一片片雪霧,雪霧伴著冰冷的碴石碎屑崩到臉上,像刀扎了一樣。可閆輝不敢有絲毫懈怠,一組搗固完成后,他額頭上竟冒出熱氣,棉帽下的鬢角掛滿汗珠,轉瞬間又結成冰碴。
幾輪搗固下來,道床漸漸恢復堅實,但新問題接踵而至,楊武龍蹲在軌道旁,手中的鋼尺精準測量著軌枕間的砟石凹陷程度,嘴里念叨:“這段凹陷最深的地方超了五厘米,得趕緊補上。”“行嘞,班長,咱絕不讓軌道留隱患!”李繼堯拍了拍身上的霜,干勁十足地應道。他身強力壯,率先掄起鐵鏟,鏟起砟石朝道床奮力一甩,石渣簌簌落下。但呼嘯的風吹得石渣四散,李繼堯急得直跺腳:“這風真礙事,班長,這么整不行啊!”楊武龍抬眼,高聲喊道:“別慌,先把砟石運到路基上,再慢慢鋪勻!”
楊武龍則趴在軌道邊,緊盯填補情況,時不時伸手扒拉砟石微調,“這兒還不夠,再添點兒。”楊武龍向新入職員工張偉說,張偉小聲問:“班長,這么精細,有啥講究嗎?”楊武龍耐心說:“砟石不均,列車跑起來就不穩,咱得摳細節!”一鏟又一鏟,歷經數小時,凹陷的道床終被填平,他們又對修復后的鐵軌進行撥道作業,確保軌道幾何尺寸優良。
午飯時間,大家圍坐在背風的工具車旁,盒飯剛打開就涼了一半,大家吃完午飯,又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日光漸漸西斜,他們的身影依舊在鐵道線上忙碌穿梭。這一天,線路維修班組共整治軌道下沉28毫米,填補砟石67立方米,撥道15毫米。線路維修班組這群樸實的漢子,無懼風雪、無畏嚴寒,于細微處保運輸,以平凡鑄就非凡。
當夜幕沉沉落下,寒星鑲在墨色蒼穹,似在無聲凝視這條蜿蜒的“鋼鐵動脈”。忙碌一整天的“守護者”們,拖著疲憊身軀,緩緩朝休憩處走去。他們身后,檢修平整,泛著冷峻光澤的鐵軌上,一條“鋼鐵巨龍”劃破夜幕,滿載著煤炭駛向遠方,將溫暖送往千家萬戶。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