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0-10 15:53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肖勇 劉芳)10月4日,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設備維修中心維修一廠車間里如同往常一樣,不斷傳出機器運行的聲響,檢修采煤機、調試設備、指揮塔吊,加工部件……一切工作正井然有序地進行著,這個假期依舊忙碌。
嗞、嗞、嗞……在該廠修復車間工位上不時閃現著一道道火花。順著聲音尋去,一名身穿藍色制服,手持焊槍、頭戴防護面罩的工人正在進行焊接作業。他邊焊邊打量著自己的作品,專注的態度竟未發現有人已來到他身邊。
申字臉,鼻梁高挺,當摘下面罩的一瞬間,才發現他竟是一名藏族小伙。“叫我‘尼桑’就行了。”淳樸的笑容間透露著和善與豪爽,讓人印象深刻。
尼瑪桑旦,2023年從西藏自治區那曲市來到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跨越千山萬水,帶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和對技能的渴望,成為設備維修中心維修一廠修復車間數控班的一名焊工。他雖然不善言談,但待人熱情有禮貌,很快就與班組員工拉近了溝通交流的距離,相處融洽,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尼桑”。
作為一名剛入企的新員工,很多人一開始都會變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進入工作狀態,而尼桑沒有被陌生的環境和復雜的設備嚇退,而是選擇了勤學苦練。
“我也是從一個學徒慢慢成長起來的,我們藏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我要把從前輩身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提高自己的維修水平,為企業的發展盡一份力。”
憑借著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和虛心請教,尼桑在老師傅的指導下,一遍又一遍地反復練習焊接技術,直到手上磨出了厚厚的繭子。很快,一年多下來,他便掌握了焊工的基本技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焊工。
“感謝我的師傅和同事們在工作生活中對我的幫助,雖然離家千里,但在這里,大家也都待我如家人一般,我并不孤獨。”
尼桑家遠在西藏,距工作地點2000多千米,每年只能回家2次。每次回家路上就要花費6天時間,因此他不常回家,節假日也總是主動提出堅守崗位。
2024年的國慶節,正值生產任務緊張,車間需要有人加班。尼桑再次主動請纓說:“我離家遠,就不回去了,讓同事們回家吧,我在這里守著。”
投桃報李,感恩身邊人。這看似一句簡單的話,卻透露出尼桑強大的工作責任感和與同事長期相處的深厚感情,他的這種精神,讓同事們刮目相看,有尼桑在,很感動,很安心。
尼桑的堅守,不僅是對工作的負責,更是對家人最大的回饋。他知道,這種堅守能讓遠在西藏的家人感到寬慰,不必為惦念他而感到擔心。他用自己的堅守,詮釋著什么是責任,什么是奉獻。
盛世華誕,舉國同慶,當大多數人享受假期的美好時刻時,尼桑拿出手機撥通了父母的電話,分享著自己在神東的成長故事,向家人表達節日的祝福。
“放心吧,我在這里一切都很好,領導和同事們對我都很好。你們多注意身體,下次回來看你們……”放下手機,尼桑望向窗外,右手貼胸,注視家鄉的方向,說道:“扎西德勒。”
在這個國慶假期,像尼桑一樣堅守崗位、敬業奉獻的神東人數不勝數。他們正在用雙手創造著更加美好的明天,他們的堅守,是企業穩定發展的基石,他們的故事,激勵著每一個人不斷前行。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