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5-21 16:43
蔡桐
劉興漢,中共黨員,2024年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現任大唐汕頭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管理與環境保護部副主任,曾獲汕頭市五一勞動獎章,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先進工作者,大唐廣東分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他帶領著生產班組緊緊圍繞本專業當下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攻關,追求卓越,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扎根風場一線,踐行責任擔當
“我踐行綠色低碳初心使命,扎實做好每一個細節;我深知肩上重任,堅持安全生產不掉鏈。”自2009年參加工作以來,劉興漢始終堅守生產一線,用專業技術武裝自己,為新能源建設奉獻自己的青春歲月,讓黨性在建設一線閃閃發光。當時的陸上風電,無論從專業技術上看或是生產運維都是新課題,他只能通過不斷學習先進經驗,深研風力發電機結構,自主實踐,研究提升機組可利用率、降低缺陷發生率的有效措施。在回顧工作歷程時,劉興漢常掛嘴邊的便是“初心”二字,從陸地轉到海上,他主動放棄休假,立志干一行、精一行,不斷充實自己,更新知識儲備,帶動身邊職工,發揚攻堅克難、實干爭先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工程建設、生產運行工作中。他從未停止培育過心中那顆“提供清潔能源、建設美麗中國”的夢想種子,勇當集團公司“二次創業”走深走實的排頭兵。
平時的他,和藹可親,是同事們眼中的“熱心腸”“好大哥”,但一旦提及安全生產工作,他便像換了一個人,對各種細節的嚴苛讓人不禁感嘆他的“不近人情”。劉興漢在班組建設、人員培訓方面努力對標一流,不斷改進,并結合現場實際提出合理化建議,為保證勒門風電場24小時實時監控,實現“運維一體化”管理需求,將公司生產系統分為兩個班組,為每個人“量身定制”兼職專業管理工作,確保工作不留死角,他堅定信心,帶領班組成員迎難而上,為實現工作目標任務而不懈努力。
發揚“亮劍”精神,爭做崗位標兵
任何人想要突破自己、突破瓶頸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劉興漢來說,榮譽等身并不是職業道路的終點,一步一個腳印,一天一點進步,才是畢生追求。因此,他深入貫徹執行集團公司、廣東分公司及汕頭市相關單位的部署要求,結合汕頭公司實際運營情況,制定公司生產隊伍工作規范,通過學習其他風場的管理經驗,制定“無故障”風場創建方案,以指標對標、缺陷對標、管理對標等多種形式,充分實施“年初亮諾、季度亮效、年終亮績”,強化考核結果應用,以“比、學、趕、幫、超”的態勢,將每日指標通過工作日志進行記錄分析,形成機組競賽的良好氛圍,為南澳項目風機平均可利用率突破99%目標賦能。
在談及過去15年的工作中,最令他歷歷在目的一件事,是全公司上下一心抵抗超強臺風“杜蘇芮”。身為東北人的他,前所未見如此狂烈的強風暴雨,路邊的樹倒了一棵又一棵。他克服內心恐懼,積極落實公司全面迅速地部署行動,第一時間加強值班應急調度,細致排查重點部位隱患點,不等不靠,與臺風搶時間,至今回想起臺風過境的那一個晚上,劉興漢笑著說,“久違的感受到‘應試生’考前睡不著覺的心情,也深感自己保持著年輕的激情與熱血。”
培育人才隊伍,加速創新攻堅
“什么‘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那都是虛的,我只想通過言傳身教,讓年輕人少走彎路,盡快成長為工作崗位上的業務骨干。”劉興漢如是說。為加快推動青年人才成長,每逢新職工進廠,劉興漢總會在創新形式、豐富載體上下功夫,通過點對點、手把手進行“傳幫帶”,幫助新職工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轉化,解決工作經驗不足、技術能力有短板的問題。
在生產運營駛入“快車道”后,劉興漢既抓創新,又抓提升,在檢修維護管理、技術創新方面積極思考,在不斷實踐中發現人才、鍛煉人才、凝聚人才,為公司科技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由他牽頭的《66kV海纜集電線路關鍵技術研究》課題于2023年獲得第三屆電力企業班組創新創效優秀項目“一級項目”。劉興漢通過與小組成員不斷試驗驗證,利用仿真系統優化了66kV海纜拓撲結構,設計出了66kV集電方案,并獲得近10項專利,可為海上風電場安裝大兆瓦機組提供電力等公共系統技術支撐,充分滿足海上風電大兆瓦機組的需求。
這一年來,劉興漢始終堅守崗位、苦練內功,與風為伴、與電共舞,努力成為海上風電行業的卓越追夢人,他不忘初心、奮楫篤行,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向標桿化海上風電管理發起沖鋒,為實現智慧化海上風電管控模式、打造標桿海上風電場奉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