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6-25 17:41
中國能源新聞網(沈晶晶)第九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FCVC2025)于6月18日在上海隆重開幕。申能集團旗下申能能創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首次攜氫能產業鏈核心企業集體參展,以“源啟—智氫鏈”“脈動—儲運端”“擎氫—動力核”三大主題板塊,系統性展示了其在“三縱三橫”氫能戰略引領下的技術協同創新成果,凸顯了全產業鏈自主化技術創新的顯著進展,成為本屆大會焦點。
申能創建于1987年,1996年成立申能(集團)有限公司,是上海市國資委出資監管的國有獨資綜合性能源企業集團。上海申能能創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申能集團全資子公司及氫能產業承載平臺,始終秉持申能“銳意開拓、穩健運作”的經營理念,統籌推進申能集團不動產資源綜合利用和能源創新產業投資,現已形成以氫能為核心、產業投資和綜合管理兩翼并行的發展格局。公司氫能板塊實現了全產業鏈布局,探索形成“三縱三橫”產業群,建立制氫、儲運、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三條高端產品制造業務線,打造上海氫能基地、滬外氫能應用一體化基地、氫能多元應用場景等,實現氫能運用完整商業閉環。
開幕首日,申能能創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葉褚華在致辭中清晰闡述了公司深化申能“三縱三橫”戰略、堅定不移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與實施路徑。隨后,氫能產業鏈企業代表輪番登場,分享了各自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市場實踐進展。
在儲運端,浙江藍能帶來的30MPa碳纖維纏繞氫氣管束式集裝箱首次公開亮相,其輕量化結構與高安全性設計,為長距離氫能輸送提供了關鍵的商業化基礎設施支撐。該產品氫氣裝載量達650千克,總容積31立方米,較傳統全鋼質管束集裝箱裝載量提升近70%,是目前國內氫氣裝載量最大的運輸裝備,各項技術指標和性能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彼歐藍能則重磅展出了GB 54L和390L兩款Ⅳ型高壓儲氫容器,分別針對乘用車氫能化和重卡長途運輸的核心需求。其產品采用先進碳纖維材料,通過突破性吹塑塑料內膽技術替代傳統金屬材質,實現輕量化與高強度的完美平衡,一體化成型工藝顯著提升了耐腐蝕性能與抗疲勞強度,并優化了全生命周期成本。
“智氫鏈”企業氫晨科技本身在燃料電池領域表現卓越,其產品已在15省21市實現規模化應用,并連續四年蟬聯國內金屬板電堆出貨量首位。在技術交流區,氫晨科技旗下氫盛能源解讀了“大規模離網柔性制氫整體解決方案”,展示了其在可再生能源高效轉化利用方面的領先能力。氫盛能源依托上海交通大學深厚科研積淀,成功突破PEM電解槽核心技術壁壘,實現催化劑、膜電極、雙極板等關鍵材料的全產業鏈自主化。在申能集團牽頭下,氫晨科技還參與了國家級氫能綜合利用課題,聯合風電、化工、氫能、海工等多領域優勢單位,共同聚焦突破深遠海風電制儲運用氫的前沿技術。
“智氫鏈”企業瑞必科則展示了其在氫氣制備和提純系統、天然氣脫水工藝、生物質能源轉化技術以及碳捕集封存(CCUS)解決方案領域的自主核心產品、系統與專有技術。其技術矩陣涵蓋綠色天然氣制氫、綠色電解水制氫等制氫應用,以及沼氣提純天然氣、高純/燃料氫提純等純化分離應用,相關技術優勢與經濟性優勢均已得到充分的市場化驗證。
在“擎氫—動力核”板塊,鯤華科技于技術演講區分享“氫能重卡應用助力交通綠色低碳轉型”,以詳實數據和案例,凸顯企業在氫能重卡動力系統研發與商業化應用上的顯著成果與創新實力。鯤華科技深耕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發與應用,主要終端產品包括氫能重卡動力系統、氫能分布式發電系統。其燃料電池系統已批量應用于49噸氫能重卡,在山西、內蒙古等地開展煤炭物流運營,總里程目前已運行4000萬公里;并開發兆瓦級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已在寧波鎮海煉化投入示范應用。最新一代發電設備,鯤鴻·EC-200采用了全新架構與模塊化設計,占地面積不足5㎡,實現了輕量化、智能化、多場景應用的特點。
展會現場氣氛熱烈,吸引大量專業觀眾駐足交流,對申能生態鏈企業展示的技術創新進展表現出濃厚興趣。申能通過此次FCVC 2025的重要窗口,不僅系統性地展示了覆蓋氫能全產業鏈的自主化技術實力與協同效應,更以扎實的階段性成果,為氫能的規模化商業應用提供了清晰可靠的技術路徑與產業范式,持續書寫其作為堅定氫能“碳”路者的品牌篇章。
責任編輯:劉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