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6-09 09:31
張弘
“哈電電機針對世界單機容量最大100萬千瓦白鶴灘水電項目攻克了20余項世界性技術難題,形成了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寬負荷運行轉輪技術方案。”在5月30日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大型紀錄片《國家工程師》中,全國勞動模范、國家卓越工程師、哈電集團首席科學家覃大清道出了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哈電電機”)勇攀水電“珠穆朗瑪峰”背后的故事,詮釋了哈電電機以數字化轉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實踐。
2024年,哈電電機工業總產值、正式合同簽約額、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19.22%、24.3%、186.36%,多項關鍵指標創歷史新高。今年前4個月,哈電電機取得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6.77%、產品產量同比增長340.54%的好成績。哈電電機在勠力打造“國之重器”的實踐中,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 勇攀“科技高峰”
在水電領域,哈電電機研制的世界首臺100萬千瓦長短葉片精品轉輪,水輪機最優效率高達96.7%,以優質的裝備助力白鶴灘水電站獲評2023年度菲迪克卓越工程項目獎。由哈電電機研制的白鶴灘右岸電站8臺機組自首臺投運以來,已安全、穩定、高效地守護了金沙江1400多個日夜,源源不斷地將綠色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戶。
哈電電機以打造銀江水電站6臺燈泡貫流式精品機組為契機,成功研制出滿足寬水頭變幅、寬負荷運行要求,且效率更高、穩定性更好的貫流式機組轉輪,使得銀江水輪機原型最優效率達96.51%。如今,單機容量65兆瓦亞洲最大、轉輪直徑7.95米世界最大的金沙江銀江水電站貫流式機組高質量投入商業運行,推動中國乃至世界清潔能源裝備研發制造邁上新高度。
單機容量65兆瓦亞洲最大、轉輪直徑7.95米世界最大的貫流式機組——銀江水電站首臺機組轉輪。
哈電電機還致力于水泵水輪機、發電電動機、控制系統裝置及系統集成技術等方面創新、優化,保持抽水蓄能“高低寬大變”領先優勢,自主研制新一代高可靠性抽蓄機組,形成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技術成果,推動我國抽蓄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立于國際最前沿,實現了機組關鍵技術行業第一、市場占有率行業第一、機組可靠性行業第一。
今年5月,世界額定水頭最高724米、國內單機容量最大425兆瓦的天臺抽蓄項目首臺轉子完成吊裝,機組順利進入總裝階段;5月24日,國內水頭變幅最大句容抽蓄電站4號機組投產發電,攻克了水泵高揚程區和水輪機低水頭區的水力穩定性難題,打造了低水頭段抽蓄機組標桿。哈電電機研制的豐寧、陽江、天臺等抽蓄機組,以及中洞、泰安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填補了行業技術空白。
在高水頭大容量水電機組研發方面,哈電電機自主研制的世界單機容量最大235兆瓦軸流轉槳式水輪機,破解了高水頭大流量軸流轉槳式水輪機水力設計難題;世界首臺單機容量500兆瓦扎拉水電站沖擊式水輪發電機組轉輪,破解了超大超厚低碳馬氏體不銹鋼強韌鍛件焊接難題,攻克了復雜曲面超厚水斗高效高強韌焊接制造難關,掌握了超高結合強度表面強化制造工藝關鍵技術,標志著我國高水頭、大容量沖擊式水電機組的研制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與此同時,TB水電站實現“一年四投”、羊曲水電站實現“一年三投”,哈電電機以一座座精品機組鑄就“優秀供貨商”不朽豐碑。
單機容量425MW國內最大、電站額定水頭724米世界最高的天臺抽蓄機組球閥。
精耕細作 提質揚“煤”吐氣
哈電電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貴表示,哈電電機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勇擔使命責任,聚焦能源安全保障、清潔低碳轉型、科技自立自強,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為推動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在“加快現役煤電機組節能升級和靈活性改造,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時代背景下,哈電電機優化設計制造了清潔高效、靈活性運行能力強、可靠性高、適應性廣的自主化新一代10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
國內單機容量最大9HA.02燃氣-蒸汽聯合循環845MW廣東寧洲燃氣輪發電機組。
哈電電機自主研制的新一代100萬千瓦等級汽輪發電機,最大連續出力可達110萬千瓦,滿載效率可達99.1%,綜合性能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研發團隊從多個角度來驗證設計的合理性并保證產品的可靠性,掌握了系統仿真分析技術、通風冷卻分析及試驗技術、絕緣分析及試驗技術等10項大型發電機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2022年12月,哈電電機研制的內蒙古上海廟3號100萬千瓦汽輪發電機正式投運,技術先進性、質量可靠性得到充分驗證。
突破核電國產化瓶頸,實現護環鍛件、勵磁系統等關鍵部件國產化替代;全球技術最先進、單機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的寧洲燃機項目實現“一年三投”;盤山延壽改造項目53萬千瓦汽輪發電機實現靈活性深度頻繁調峰20%額定負荷運行,為公司2024年中標24個煤電項目奠定了品質根基……哈電電機通過不懈創新實踐,加快向設備制造商、運維服務商和系統集成商的“三商”商業模式轉型。
近年來,哈電電機與項目單位強化上下聯動、齊抓共管、資源共享、品牌聯創,打造“責任共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項目化黨建共同體,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生產攻關、質量管控、安裝調試、現場服務等工作。
深入開展“三級書記抓質量”,通過分級負責、績效聯動等方式建立黨組織書記“促”質量提升的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考核評價,推動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作質量不斷提升,實現關鍵部件和裝配優等品率100%,產品一次交檢合格率99.99%。哈電電機榮獲發電裝備制造行業唯一的“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稱號,《消除600兆瓦汽輪發電機定子線棒鼻端連接故障率》榮獲中國職工技術協會QC小組成果一等獎。
數智賦能 發展動力更強
哈電電機加快打造全局數字化環境,以“數據驅動”為引擎,讓各業務領域聯動起舞、數據融會貫通,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持續積累新動能。
目前,哈電電機線圈數字化車間EPC產線已完成聯調聯試,產線單元自動化率達到70%;沖剪數字化車間自動化改造單元投用,實現沖片生產全過程數字化;控制數字化車間不銹鋼管路智能化焊接產線、智能化液壓實驗室、智能化電氣實驗室投運;水電分廠智裝車間數字化壓力試驗平臺、數字化虛擬裝配單元投產;汽發分廠智能檢測機器人(一代)研制成功并完成應用驗證;冷作分廠智能打磨機器人完成產品件應用,智能氣割焊接協作機器人完成頂蓋焊接應用;在江蘇鎮江建設的南方研發中心、儲能基地進入收尾階段……所有建設項目達產后,水電產品年產能將從1000萬千瓦躍升至2000萬千瓦,火電產品年產能將從3000萬千瓦躍升至4000萬千瓦。
水力發電設備全國重點實驗室。
“我們采用窄間隙橫焊這一尖端技術,大幅減少了焊接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減輕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哈電電機智能制造工藝部經理魏方鍇表示,雙機器人工作站實現全自動化焊接,同時激光視覺跟蹤技術的運用,讓焊接路徑實時可控。如今,該工作站已成功實現抽水蓄能機組球閥閥體的全自動化焊接,全過程“零返修”,這一運用場景榮獲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稱號。
今年初,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本地化部署全面完成并正式投運,標志著哈電電機在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取得關鍵性突破。哈電電機與高校共同研發的工業數字孿生管理系統,攻克了數字孿生智能運維的核心技術,開發了21項多物理場仿真模型,讓智能運維系統躍升至4.0版,目前已應用于三峽、南水北調泵站等項目。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中,哈電電機將依托國家水電裝備原創技術策源地、水力發電設備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水力發電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加速原創性引領性技術的研發,加快水下無人裝備等未來產業發展,打造創新要素聚集地,形成“水、煤、核、氣、風”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