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3-08 12:03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李苗苗 王雨辰)“3月5日,全省輸電線路通道范圍內發現煙火紅色風險點135個,黃色風險點216個,已自動發出工單,要求設備運維單位及時處置。”3月6日,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國網河南電科院”)大數據應用技術人員李苗苗,通過自主研發的輸電全景平臺時刻關注著全省煙火風險點告警情況。
2025年2月以來,河南全省輸電線路通道通過可視化裝置自動監測煙火風險點2萬余個,涵蓋密集通道、超特高壓線路等重要線路區段,風險點多、涵蓋區域廣,若煙火風險得不到及時處置,可能引發輸電線路跳閘,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構成威脅。“過去,全省每天煙火風險點最多可達1000余個,對于基層運維人員來講,要24小時不間斷及時處置每一個告警,工作量大,風險處置沒有主次,工作效率低。”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生產管控中心的劉堯介紹說。
近年來,國網河南電科院以解決河南電網發展及安全生產運行重大問題與技術難題為目標,依托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自動研判,快速識別通道風險,自動告警并通知運維單位到現場處置,在“人巡+機巡”計劃性工作之外,提供了全方位、全時段風險監控模式。為了精準識別“高風險”通道隱患,電科院利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應用技術,創新提出建立輸電通道風險分級模型,首創圖像識別分級告警模型,將輸電通道風險分為紅、黃、藍三個等級,對紅色、黃色風險提級告警、優先推送工單,高風險優先重點處置,識別隱患凈空距離精度達亞米級,自動篩除大量的無效預警,大幅減輕運維人員的工作強度。
輸電線路通道覆蓋范圍廣,通道風險及早發現、盡快處置至關重要,煙火風險分級模型自動研判、自動告警,全方位、全時段監控線路通道環境,是人工智能技術在電網生產應用中的又一實踐性突破,也將為保障全省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貢獻新的力量。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