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1-19 16:23
——“第24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研究”重磅發布
華軒
11月15日,由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主辦,機工傳媒·電氣時代雜志社承辦,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工信部智庫聯盟為指導單位,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智慧能源產業聯盟、國網能源研究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能源互聯網設備與技術分會為協辦單位的第20屆中國電氣工業發展論壇暨“第24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研究”發布會在北京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緊抓熱點,以“創新破局·贏領‘新’賽道”為主題,深刻解讀“數字化轉型”和“低碳化轉型”給電氣產業帶來的積極影響和實踐思考,探討解決方案和產品創新、先進技術應用落地,推動電氣產業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轉型升級。來自政府、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等將近500人共聚一堂,共饗電氣領域行業盛宴。此外,論壇還在九州云播和電氣時代微信視頻號進行了全程直播,吸引了100000余名觀眾在線觀看,獲得了廣泛好評。
把脈行業,聚焦產業發展
作為電氣行業的老牌盛事,電氣工業發展論壇走到今天已經是第20屆。然而,如今的熱詞標簽似乎都離不開一個“新”字:“新質生產力”“新型工業化”“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周寶東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全球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電氣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必須緊抓機遇,迎接挑戰,以數字化轉型為驅動,以創新技術為引領,推動電氣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主題演講環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原局長羅俊杰解讀了《新質生產力驅動下機械工業的轉型與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裝備工業司司長、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副主任張相木分享了《工業人工智能時代的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專業副會長兼秘書長曾少軍分享了《新能源行業發展的機遇與展望》;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儲能所研究室主任楊岑玉介紹了《新型儲能技術現狀與未來挑戰》;國網山東省電力科學研究院新型電力系統中心高級工程師邢家維的報告題目是《微電網和微能網技術及發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專委會委員尹明的報告題目是《電力市場環境下分布式新能源與配電網的協同發展》;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院院長劉俊介紹了《電氣行業綠色智能工廠建設系統集成新模式》;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陳丹介紹《機器人產業穩步前進,未來發展前景無限》。
典型企業的代表們也進行了分享。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一級技術專家李江林的演講題目是《新能源基地多能互補協調控制關鍵技術探討》;石家莊科林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室主任張奎仲的演講題目是《“雙碳”背景下新型工商業園區光儲充微電網系統》;南京菲尼克斯電氣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朱世明的演講題目是《PLCnext技術助力制造企業數字化基礎平臺建設》;京東零售政企事業部電氣行業總監潘偉的演講題目是《供應鏈數字化升級,助力電氣行業新質生產力》。
精準定位,匯聚行業智慧
本次論壇特別設置了《“碳尋”新質生產力——以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為主題的圓桌探討。探討環節由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專業副會長兼秘書長曾少軍主持,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專委會委員尹明、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主任工程師吳鵬、許繼電氣科學技術研究院數智中心主任邱俊宏、石家莊科林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室主任張奎仲等企業高層參與。
各位嘉賓深入分析了新型電力系統與新質生產力之間的緊密聯系。尹明指出,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革新,更是對整個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的根本變革。他強調,通過高比例新能源消納體系的構建,可以有效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和產業的升級。吳鵬則從經濟與能源供需的角度出發,闡述了新型電力系統對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性。他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新型電力系統將成為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企業代表們也分別就企業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的實踐經驗進行了分享。他們提到,企業正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的號召,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曾少軍博士總結說,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舉措,也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途徑。他呼吁行業內外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我國能源電力行業的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一個小時的探討不僅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的平臺,也為公眾了解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提供了寶貴的信息。隨著全球對于綠色低碳發展的共識日益增強,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無疑將成為未來能源領域的一大亮點。
專注研究,助力電氣未來
論壇期間,備受關注的“第24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研究”結果正式發布。24年來,中國電氣工業100強研究立足中國電氣裝備制造業,以轉變發展方式為出發點,以第三方的角度根據國家相關統計部門的數據對電氣企業整體情況進行梳理,力爭排名客觀真實,不斷提升在形勢與分析、戰略與對策、企業與產品、管理與組織等多個方面的價值和功能,是研究中國電氣裝備制造業與電力電網、工業和基礎設施領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參考。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產業與市場研究所副所長劉世博為大家解讀報告之后,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產業與市場研究所所長、電氣時代雜志社社長田付新宣布了100強企業名單并進行了頒獎。“2024中國電氣工業領軍企業TOP10”“2024中國電氣工業創新企業TOP10”“2024中國電氣工業數智化創新解決方案TOP10”“2024中國電氣工業綠色低碳解決方案TOP10”等4個十強名單也相繼揭曉。據悉,百強名單是以2023年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基準,而十強名單是根據2021年至2023提近3年的企業發展情況,由企業進行申報、網絡投票、專家評審、百強研究小組推薦等相結合的方式最終產生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是中國電氣工業發展論壇面世的第20個年頭,電氣時代雜志社通過整合和分析20年來的行業資源,發現一些企業或許規模不是最大的,但一些關鍵技術或核心部件在我國重大裝備或項目工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支撐,對相關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巨大拉動效應。因此設立了“中國電氣工業特別貢獻獎”,在行業發展20年中做出特殊貢獻的代表性國央企、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均有上榜。
20年來,百強企業不斷成長進步,榜首企業營收由首屆的10多億元,發展到如今的400多億元。這期間,國內企業在技術創新上不斷取得突破,并逐步走向海外,成長為國際一流企業。外資企業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入、研發,實現“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電氣時代雜志社也在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打造雜志、網站、會議、微媒、視頻號、圖書六位一體的全媒體平臺,為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