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8-30 10:56
張殿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全會提出“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目標,為明確下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提出要求。“做強做優做大”既是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培育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需求。做強的目標是要求國有企業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做優的目標是要求國有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做大意味著國有企業在規模和影響力上的擴展。
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經歷了“擴大企業自主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幾個階段,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科技進步等方面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推進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了歷史性變革。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國有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進一步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由之路和唯一選項。
國有企業要深刻領會和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主動擔當。深化國企改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所謂問題導向,就是要從當前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問題的本質和原因,制定針對性的改革措施,以解決問題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六個必須堅持”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學習研究宣傳闡釋黨的創新理論需要把握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回顧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史進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其中有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突破口。
大唐保定熱電廠是1958年建廠的老企業,歷經60多年的發展,現在存量機組是八期2臺20萬千瓦機組和九期2臺35萬千瓦機組,人員800多人,退休職工2000多人,還存在資產結構不優、能源保供能力不穩固、盈利能力不強、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但根本上的原因是干部職工在思想上對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到位、企業的核心功能不突顯和核心競爭力不強、內部體制機制不優、干部職工積極性主動性不足等,所以迫切需要加快改革深化工作,著力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轉變思想觀念上下功夫。思想觀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決定著工作追求和工作作風。
在加快轉型升級發展上下功夫。要精心謀劃產業布局,加快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以科技創新推動布局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謀劃未來產業。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推動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加速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對存量機組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進行設備升級改造,提高設備安全性、經濟性和可靠性,確保在關鍵時候能頂得上、穩得住,發揮好能源保供主力軍作用。同時要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全力發展風電、光伏、儲能等新型能源,著力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在優化內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企業深化改革重要的是建立主要領導親自部署、關鍵環節親自把關、落實情況親自督查的體制機制,發揚改革開放精神,不斷通過深化改革集中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另外,要著力優化好內部管理流程、明確職責界面、清晰管理標準、建立激勵機制等具體措施,通過各生產要素的重新優化調整,努力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推動改革更好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最終實現改革發展成果共享,實現職工與企業的共同成長。
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動態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不斷根據變化了的實際情況不斷深化和持續改進。但是隨著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其中一些問題用老辦法解決是有效的,但更多問題用老經驗、舊辦法是行不通的。所以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迎著矛盾上、朝著難處行,用發展的眼光,堅持守正創新和系統觀念,科學及時解決問題,在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從而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者系大唐保定熱電廠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責任編輯: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