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5-16 10:26
鐘能炫
“新時代水電開發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設計研究階段就充分考慮其應急功能,將水電工程建設納入國家應急體系,成為應急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撐,建設造福于人民和子孫后代的民生工程。”在5月12日召開的第三屆水電開發與防災減災科普論壇上,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副司長彭敏瑞表示。
2024年5月12日是第16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著力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能力”,5月11日至17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要求各地扎實做好全國防災減災各項工作,營造全社會參與防災減災的良好氛圍,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
近年來,極端天氣多發頻發,水電工程在國家防災減災體系和應急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將更加突顯。2024年肯尼亞、巴西所發生的潰壩事件,也再次提醒水電行業要高度關注水電工程的安全。重視應急體系和能力建設成為水電開發建設者的普遍共識。
全過程強化水電防災減災能力
“未來要開發的水電資源大多位于我國西南災害多發易發區域,必須科學、合理、穩妥的推進水電開發,通過勘測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管理的全過程中加強災害的應對與防范,充分發揮水電工程趨利避害的作用。”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總工程師趙全勝在上述論壇表示。
通過幾代水電人的艱苦奮斗,目前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已達到4.2億千瓦,這對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水電工程作為我國防洪保安和清潔電力供給的重要的基礎設施,確保其安全運行、充分發揮其防災減災作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
“我們行業學會將圍繞國家及行業自然災害預警防控與應急救援等重大需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積極推動相關專項規劃、科技研發攻關、推廣示范等工作。”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鄭聲安表示。
據了解,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將積極發揮行業社團在防災減災宣傳科普工作中專業性和針對性的優勢,對水電工程可能存在的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等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開展典型案例總結,制定針對性的宣傳策略,提升水電行業防災減災科普能力。
防范流域系統性風險至關重要
“要堅持底線思維,防范流域系統性風險。”彭敏瑞在上述論壇強調:“流域水電梯級開發,形成了復雜的水電工程壩群系統,要高度重視流域系統風險,著眼流域整體,瞄準干支流、上下游壩群關系,從流域系統安全層面強化互聯共享和多方協同聯動,共同防控流域系統性重特大災害風險,堅決守住防災減災安全底線。”
我國流域水電梯級開發格局已基本形成。“下一步要充分發揮梯級水庫調蓄及防洪等作用,通過流域水庫群聯合運行調度,有效地控制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趙全勝分析認為。
“我們院依托國家能源局水電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山洪災害研究與防治分中心著力于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雨水情及大壩安全監測預警、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程除險加固等技術。”中國電建集團北京院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朱國金介紹道。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