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5-13 16:58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許小萍 張自潤)昆侖之巔,三江之源。藍天碧水,風光無限。走進1040平方千米的格爾木烏圖美仁鄉光伏光熱產業園區,一排排光伏板整齊排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光伏發電陣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如同一塊塊充滿神奇力量的能量魔方,將綠色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千家萬戶。
5月9日,國網青海電力三江源(海西調控)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魏望來、李善錦、殷壽銀3人走進烏圖美仁光伏光熱產業園區,對三峽新能源格爾木發電有限公司海西大基地100萬千瓦光伏項目進行回訪。該項目還配套建設10萬千瓦光熱項目,建成投運后能夠有效提升電力系統消納可再生能源的能力,促進電源多元化發展。目前,10萬千瓦光熱項目吸熱塔澆筑完成97%,定日鏡已累計安裝1870套,預計今年建成并網。
“還好有你們的技術指導,讓我們前期的光伏投運項目少走了好多彎路。”三峽集團青海青豫直流光熱工程項目經理蔣軍勝看著陽光下無數定日鏡形成的靜謐的“藍色海洋”笑著說,“吸熱塔項目配置12小時的熔鹽儲熱系統,在夜間或者陰天可以用儲熱系統中的熱能發電。我們這個項目采用熔鹽塔式技術路線,聚光集熱系統選擇30平方米的定日鏡23731面。該項目配置了大容量的儲熱系統,可與光伏、風電等波動性電源形成互補性強、可持續性好的多能互補發電模式,這有助于提升能源供應的穩定性與可靠性,為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產業“四地”建設的主陣地,也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主戰場。截至2024年5月,海西電網總裝機容量1930.8萬千瓦,新能源裝機1839萬千瓦,占海西總裝機的95.28%;海西電網清潔能源裝機占比98.66%。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提升,電力供應形勢發生變化,對需求側負荷與電網間的協調互動提出更高要求。國家電網青海電力三江源(海西調控)共產黨員服務隊著力解決“廠網溝通協作不暢”“新能源并網驗收周期過長”等突出問題,主動向新能源企業“問難、問需、問計”,出實招、下功夫。以“綠色交響 廠網共建”為切入點,圍繞安全管控、涉網提升、黨建聯建等重要關鍵點靶向發力,管控好新能源在大電網中的安全穩定運行,加強廠網共建,結合新能源并網、運行等各環節,深入新能源企業開展“鏈條式”服務,不斷深化服務內容,細化完善“一本通”服務手冊,著力幫助解決新能源從建設到運行過程中的一系列難題。
“經過這兩年專注于屬地范圍內廠站信息建設的努力,我們已經成功積累了大量豐富的基礎數據,但相較于調控專業對于全面、系統的知識體系構建的需求,我們仍存在不足之處。供電公司上門為我們送來新能源并網‘一本通’,提供多維度的技術指導,幫助我們營造全能型人才隊伍培養環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峽新能源格爾木發電有限公司啟爍光伏電站負責人田杰指著主控室的大屏,對魏望來一行說,“去年投運的100萬千瓦海西光伏電站運行安全穩定。目前我們青海青豫直流二期配套光伏項目、海西基地光伏項目也相繼并網,將更加有效助力青海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面對海西地域面積廣、新能源電站點多分散、裝機容量大的實際,國網青海電力三江源(海西調控)共產黨員服務隊發揮專業技術優勢,深化“綠色交響 廠網共建”黨建聯建活動,與新能源龍頭企業簽訂聯建協議書,送技術到廠站,舉辦技術論壇、理論聯學,提升廠網“追風馭光”的能力。截至目前,已與17家新能源企業黨組織簽訂“綠色交響 廠網共建”黨建聯建協議,開展技術交流70余次,現場技術服務320余次,服務新能源電站超400余座,協助發現和治理各類隱患720余條,有效降低新能源電站二次設備運行隱患,得到了新能源企業的點贊。
“我們將持續緊扣‘雙碳’目標,當好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引領者、推動者和先行者,通過提供技術咨詢等一系列措施,服務好新能源企業建設發展,持續做好新能源并網服務和消納工作,為海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電力保障。”魏望來說。國網海西供電公司將以“綠色交響 廠網共建”為基點,聯合新能源企業,充分發揮海西清潔能源資源優勢,深度挖掘源網荷儲協同互動潛力,統籌“源網荷儲”,匯聚合力,共同促進海西州清潔能源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