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2-17 15:55
伏虹潤
水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能源結構轉型中占據著關鍵地位。水電企業的安全穩定運行,不僅關系到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和員工生命財產安全,更對地區能源供應、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穩定有著深遠影響。在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下,提升水電企業安全管控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需要從多維度進行深入探討與實踐。
理念先行,構建安全文化核心。安全理念是水電企業安全管控的靈魂所在。企業應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貫穿于生產經營的全過程,通過持續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安全知識競賽、事故案例剖析等活動,讓每一位員工深刻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從新員工入職的第一天起,就將安全文化的種子植入其心中,通過沉浸式的培訓體驗,如模擬事故場景演練、安全操作規程實地講解等,使員工在實踐中感悟安全的意義。同時,借助企業內部宣傳平臺,如宣傳欄、內部刊物、電子顯示屏等,廣泛傳播安全知識與先進事跡,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讓安全成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和價值追求。
制度保障,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水電企業安全管控的堅實框架。企業需制定涵蓋安全生產責任制、設備維護檢修制度、操作規程、應急預案等全方位的制度體系。明確各級管理人員、各部門以及每一位員工在安全管理中的職責與權限,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網絡。定期對制度進行評估與修訂,結合行業標準的更新、企業技術的進步以及事故教訓的總結,及時完善制度內容,確保其科學性與有效性。例如,在設備維護檢修制度中,引入先進的狀態監測技術和預防性維護理念,根據設備的實際運行狀況動態調整檢修周期和項目,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術創新,賦能安全管控升級。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水電企業應積極擁抱新技術,提升安全管控的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水電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與數據采集,通過大數據分析挖掘潛在的安全隱患,提前預警故障風險。同時,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水電站的運行調度,提高發電效率的同時減少人為操作失誤帶來的安全風險。此外,加強對水電站大壩等重要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監測技術研發與應用,采用先進的自動化監測系統,對大壩的變形、位移、滲流等情況進行精準監測,確保大壩安全穩定。
人才培養,打造專業安全團隊。人才是水電企業安全管控的核心要素。企業應加大安全管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力度,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開展定向培養和在職培訓項目,提升員工的安全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建立內部安全專家庫,鼓勵員工參加各類安全職業資格考試和技能競賽,為員工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和激勵機制。注重培養員工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應急處理能力,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模擬火災、洪水、地震等突發情況下的應急響應流程,提高員工在緊急情況下的協同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水電企業安全管控能力的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理念、制度、技術、人才等多方面協同發力。只有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安全管控體系,才能確保水電企業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實現安全穩定運行,為社會提供持續可靠的清潔能源,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地區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貢獻力量。在未來的發展中,水電企業應持續關注行業動態和技術創新,不斷優化安全管控策略,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安全挑戰,向著更高水平的安全管理目標邁進。(作者系重慶大唐國際武隆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