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1-26 14:06
《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發布
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再升級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邱燕超
11月2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新修訂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和《光伏制造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2024年本)》(以下簡稱《規范條件》和《管理辦法》),旨在進一步加強光伏行業規范管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新需求、新挑戰。
聚焦技術創新、綠色發展與動態管理,光伏新規對原有規范條件和管理辦法進行了全面修訂,在技術指標、產能利用、生產能耗等方面對光伏產業運行與新產能建設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引發行業關注。
技術創新成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關鍵
自2013年首次發布以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已歷經2015、2018、2021年多次修訂。《規范條件》的每一次修訂,均緊密貼合產業發展實際與市場需求,通過在生產布局與項目設立、工藝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及能耗、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等方面提出要求,引導光伏行業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截至2023年底,相關部門已累計公告了十二批共329家光伏制造行業規范企業名單,同時撤銷了七批共120家不符合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
近年來,隨著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新的問題和挑戰也隨之而來。行業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進入了新一輪的震蕩周期,階段性供需失衡、產業鏈價格快速下滑、企業經營承壓等問題日益凸顯。部分企業通過低價競爭搶占市場,導致行業利潤被嚴重壓縮。
面對新形勢、應對新挑戰,技術創新被視為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業內認為,新修訂的《規范條件》對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視,最引人關注。
提高技術指標要求是此次修訂的重點之一,新建和改擴建的光伏制造項目在技術指標上有了更高門檻。例如,《規范條件》要求,多晶硅電池、P型單晶硅電池和N型單晶硅電池(雙面電池按正面效率計算)的平均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21.7%、23.7%和26%;多晶硅組件、P型單晶硅組件和N型單晶硅組件(雙面組件按正面效率計算)的平均光電轉換效率分別不低于19.7%、21.8%和23.1%。這一修訂旨在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
除了提高技術指標外,《規范條件》還強調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是遏制資本無序擴張、提高產品質量、穩定產品價格的有效手段。”山東省新能源產業協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主任張曉斌向記者坦言。
在此方面,《規范條件》要求光伏制造企業應具有應用于主營業務并實現產業化的核心專利,且近三年內未出現侵權行為。這一修訂有助于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
“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在管理和發展過程中,推動優質人才儲備,提升資本市場地位和企業成長速度的重要抓手。”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錢晶表示。
天合光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提高光電轉換效率、降低度電成本是光伏行業永恒的話題。該負責人認為,《規范條件》的修訂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實操性極強。
“我國正由光伏制造大國加速邁向制造強國,進入‘領跑’新階段。在此背景下,保護核心專利和知識產權、構筑創新‘護城河’至關重要。”國檢集團國家太陽能光伏(電)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主任王冬認為,《規范條件》的修訂彰顯了行業對專利保護的高度重視,將為優秀企業提供有力保障,同時激勵更多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共同推動行業擺脫同質化競爭、實現健康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與動態管理持續優化行業生態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重視,光伏制造行業的綠色發展也成為此次修訂的重點之一。行業專家表示,《規范條件》在多個方面強化了綠色發展的要求,進一步豐富了綠色制造內容,引導產業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一方面,《規范條件》提高了光伏制造項目的電耗和水耗指標。例如,新建和改擴建的多晶硅、硅錠、硅棒、硅片、電池、組件項目均需滿足更加嚴格的電耗和水耗要求。這些規定的實施將有助于降低光伏制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水資源消耗,推動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
另一方面,《規范條件》還鼓勵企業參與光伏行業綠色低碳相關標準的編制修訂工作,并引導企業開展光伏產品回收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這些舉措有助于推動光伏制造行業形成完整的綠色產業鏈和循環經濟體系,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廢棄物的最小化排放。
“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后續可再生能源在零廢、低碳、循環利用方面存在著非常大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政策研究部主任馬麗芳認為,從規模體量上來看,光伏大規模退役改造潮即將來臨,新政策形勢下,退役光伏設備需關注環保要求,保證全生命周期綠色環保。
在管理方面,為了確保《規范條件》的有效實施和行業的健康發展,工信部還加強了對規范名單的動態管理。《管理辦法》對于撤銷公告資格的情況增加了多項條款,如“未按時報送自查材料、檢查不符合《規范條件》、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列入失信企業名單、拒不履行生產者延伸責任”等。這些條款的實施將確保符合條件的企業能夠持續獲得政策支持,而不達標的企業則面臨被撤銷公告資格的風險。
行業專家指出,動態管理的實施有助于優化行業生態和資源配置,確保政策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避免資源浪費和行業亂象。同時,這也為企業提供了明確的預期和導向,促使其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從政策層面看,《規范條件》和《管理辦法》的正式出臺,意味著政府將繼續加大對光伏產業的支持力度,推動行業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