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7-21 16:53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周倜然
7月18日,當清晨的陽光覆蓋地處武陵山深處的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合子坳村,鄉村振興產業園內的屋頂光伏開始源源不斷釋放“陽光紅利”。產業園內湖北耶莉婭制衣廠滿負荷運行,目前一期車間已經投產,吸引了40多位當地村民在此務工。
“晴天時屋頂光伏共計發電1380.1千瓦時,為村集體日均增收近574.3元。制衣廠就近消納光伏清潔能源,節省了電費。我們還安裝了中央空調,為員工創造了舒適的工作環境。隨著后期車間逐步投產,預計年產值可達3000萬元,吸納就業超200人。”國家電網駐村第一書記邵進告訴記者。
在這些山大、溝深、耕地少的地方,一塊塊光伏板,一個個特色產業,為當地百姓送去鄉村振興的希望。
6月底,在國務院國資委通報的2024年度中央企業定點幫扶工作成效考核評價結果中,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網”)連續8年在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成效考核評價中獲得最高等次“好”。
“五大振興”齊攻堅
2024年,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國家電網胸懷“國之大者”,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在湖北秭歸、長陽、巴東、神農架林區和青海瑪多五縣區廣袤的土地上,繪就幫扶新篇——投入引進幫扶資金同比增長15%,培訓鄉村人才同比增長131%,完成消費幫扶同比增長16%,各項幫扶指標再創新高。
一組組躍動的數字,一幕幕蝶變的畫卷,彰顯著“大國重器”的為民初心,奏響了“電靚和美鄉村”的時代強音。
2024年,國家電網上下始終把助力鄉村振興作為重大政治責任,集中優勢力量,全力以赴推進,公司負責同志實現五縣區實地考察調研全覆蓋。發揮集團優勢,深化協同聯動,組織東部發達地區省公司與援扶縣區結對,有效凝聚合力,取得亮眼成績。
在堅強組織保障下,國家電網以“五大振興”為抓手,推動振興藍圖加速轉化為實景畫卷。
產業賦能,激活富農強村“動力源”——
立足資源稟賦,深耕“一縣一業”。一年間,國家電網投入資金壯大特色產業,實施種養殖基地建設、電氣化加工等項目18項,無償捐贈3322萬元。更以消費幫扶打通市場“最后一公里”,全年消費幫扶9.3億元,其中采購五縣區農產品2.44億元,同比增長44%。
人才筑基,點燃鄉村發展“新引擎”——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國家電網培訓五縣區三類人才8.62萬人次,同比增長131%,為鄉村鍛造了一支帶不走的生力軍。并與北京師范大學攜手實施“強師工程”,109名管理干部、骨干教師赴京研修,7791名一線教師線上“充電”。“國網興農學堂”云端開講,覆蓋521個村,讓鄉村人才就近學習精品課程。實施“電力勵志工程”,面向青海省瑪多縣脫貧家庭學生,依托地方高校和公司下屬職業院校,定向招錄、培養、推薦就業。
文化潤心,奏響和美鄉村“交響曲”——
“電力愛心超市”如星火燎原,全國建成389座(五縣區9座),開展積分兌換活動11443場,引導村民參與公益、孝老愛親,文明新風浸潤心田。“童心向黨”活動帶領瑪多縣、長陽縣82名優秀藏族、土家族中小學生走進北京上海,促進文化交流交融交往。“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中,“時代楷模”張黎明、錢海軍走進五縣區課堂,用奮斗故事點燃學子報國夢想。
生態添彩,繪就綠水青山“新畫卷”——
國家電網全年投資3011萬元,打造土店子、合子坳、大九湖等“零碳村”“綠電村”,年減排二氧化碳335萬噸。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長陽縣村民喝上放心水、走上硬化路;秭歸縣新建畜禽糞污處理中心,年處理廢棄物4萬噸,增收52萬元;巴東縣安裝太陽能路燈300盞照亮7500名師生夜歸路;神農架林區長青村提升旅游業服務水平,年接待游客3萬余人次;瑪多縣卓讓村新型水廁惠及2400人。
組織固本,筑牢鄉村振興“橋頭堡”——
深化“結對共建”,國家電網各級黨組織與村黨組織結對2083個,聯合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5484次,實施黨建項目168項,為基層注入強勁“紅色動能”。黨員服務隊弘揚“四下基層”傳統,開展用電咨詢、電力義診等。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深化“電暖流”“鄂電紅馬甲”“電力義診”“光伏大講堂”等特色服務項目,推動志愿服務扎根鄉村、服務基層。
創新機制樹標桿
2024年,國家電網持續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重點加強西部地區、革命老區及脫貧地區電網建設。農網綜合電壓合格率和供電可靠率持續提升,戶均停電時間縮短至8.18小時,同比下降5.76%。通過推廣電力便民服務“村網共建”模式,新建服務點1.17萬個,覆蓋超70%供電所,有效打通農村供電服務“最后一百米”。
農村新能源發展,是關乎民生改善、產業升級、生態保護的綜合性戰略。國家電網服務農村新能源發展,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配套服務,2024年建成配套工程3300項,累計并網分布式光伏達3億千瓦,為綠色低碳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通過電網升級與新能源服務雙輪驅動,我國鄉村振興電力基礎進一步夯實,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綠色低碳轉型注入強勁動力。不僅如此,國家電網以機制創新破解幫扶難題,探索出一條央企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徑。
“結對幫扶”繪就“同心圓”。國家電網組織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6家省公司精準結對五縣區及福建龍巖新羅區。國網山東電力為長陽合子坳村引來千萬元制衣廠,提供“家門口”就業機會;國網上海電力在浦東打造全國首家“天上瑪多”體驗店,讓藏羊肉香飄申城;國網浙江電力促成杭州拱墅區政府捐贈245萬元,支持建設巴東富硒食品產業園;國網安徽電力為神農架改良微耕機,每畝節約用能成本約15.9元、降低碳排放3.22千克;國網江西電力采購新羅區電力設備,支持新羅區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
“金融活水”潤澤“革命老區”。在福建龍巖新羅區,國家電網所屬英大產業基金聯合地方發起10億元規模的龍巖鑫達基金,打造“百億電力電氣裝備制造集聚地”。基金投資11個項目、4.6億元,其中3個項目、1億元返投新羅,龍特電子當年產值即超2000萬元,實現基金返投大型制造項目“零的突破”,為革命老區注入產業振興的金融動能。
2024年9月,在國資委社會責任局指導下,國家電網主辦“第三屆央企消費幫扶興農周活動”,100家中央企業共同參與,實現采購16.5億元、幫銷5.9億元,同比增長21%和34%,再次刷新央企消費幫扶專項采購紀錄。
站在五年過渡期的收官之年,國家電網黨組已吹響新征程號角。從三江源頭的清潔供暖,到鄂西山區的智慧茶園;從福建紅土地上的“電力芯城”,到黃河岸邊的生態糧倉——國家電網正以“頂格推進、滿格狀態、真格舉措”,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不竭動力,在廣袤沃野續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