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電力“絲路” 共筑全國大市場
——訪廣州電力交易中心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蔡葆銳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馮聰聰
7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批復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制定的《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這份跨經營區常態化交易的頂層設計甫一亮相,便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政策的關鍵突破點在哪里,如何更有效地促進大規模清潔能源消納?日前,廣州電力交易中心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蔡葆銳接受中能傳媒記者專訪,從機制設計、技術實現到行業變革,全面解析其對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深遠意義。
貫通南北 滿載運行
“如果把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看作一幅拼圖,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正是其中關鍵一塊。”蔡葆銳如是形容,“隨著《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方案》的出臺,這塊拼圖終于落定。”
此前數年,我國跨省跨區電力市場建設呈現“雙軌并行”格局:南方電網主要負責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五省區的電網運營;國家電網覆蓋了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雖然各自體系逐漸成熟,但資源流動基本被限制在各自“領地”。
“新機制如同在兩大電網間開辟了一條‘電力絲綢之路’。”蔡葆銳說,今年以來,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和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已開展多輪綠電試點交易。其中,3月份成功將廣西5270萬千瓦時綠電輸送至上海;5-6月份南方電力供應緊張時段,依托閩粵聯網工程,實現了華東區域向南方區域200萬千瓦電力的滿負荷送電;6月份實現華北、東北、西北及蒙西地區3095萬千瓦時綠電送入廣東。
方案落地當日,廣州電力交易中心與北京電力交易中心聯合組織,成功達成迄今為止全國規模最大的跨經營區市場化電力交易。
該交易于7月1日正式啟動,依托閩粵聯網工程及相關聯絡通道,將廣東、廣西、云南三地超過20億千瓦時的電能,持續穩定輸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四省(市)。此次交易也創下了閩粵聯網工程自投運以來連續滿功率運行時間的最長紀錄。
蔡葆銳進一步介紹了交易細節:計劃在7至8月期間,全天增送電力120萬千瓦,9月上旬全天增送電力100萬千瓦。疊加此前已達成的廣東送福建電力,閩粵聯網工程將實現200萬千瓦的滿功率送電。
談及此次交易的原因,蔡葆銳指出,華東與南方區域在電力供需方面存在顯著的互補性。他分析稱,預計7月至9月,華東地區的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四省(市)將面臨較大的電力平衡壓力。 由于國家電網經營區內其他輸送華東的通道已處于滿負荷狀態,當地電力保供壓力凸顯。在此背景下,南方電網在確保自身電網安全的前提下,積極組織廣東、廣西、云南的富余電力外送,有力支援了華東地區迎峰度夏期間的電力供應保障工作。
“此次南方送華東跨區電力交易的成功實施,不僅有效保障了今夏華東區域的電力供應,更是跨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的一次成功實踐。” 蔡葆銳告訴記者,通過在規則銜接、機制協同、平臺交互等多維度的有效探索,為促進全國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積累了重要實踐經驗。
市場拓維 價值驅動
機制落地,進一步拓展了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內高效優化配置的空間,有效構建起發電企業與用電主體“多買多賣”的競爭性市場格局。
面對買賣雙方關注的交易價格如何形成這一問題,蔡葆銳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第三監管周期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及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價格〔2023〕526號)等相關文件要求,價格包含六大要素——送電省區上網電價、省內輸電價、跨省區輸電價、跨經營區通道費、受電省區輸電價及線損電價。
他特別指出機制創新點,跨網交易價格由經營主體基于實時供需態勢與市場規則共同形成,能夠充分反映特定時空條件下的電力價值。經營主可體參考非跨網交易價格水平,自主決策是否參與跨網交易。
該常態化機制的構建,為全國電力市場的經營主體在既有省內、區域市場之外,拓展了新的交易維度,突破了原有市場邊界。
“當前跨網交易主要依賴三廣直流、閩粵直流兩條‘主動脈’。未來,隨著電力市場持續擴大,電網間的物理聯系將日益緊密,互聯互通要求不斷提高,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作用也將愈發凸顯。”蔡葆銳告訴記者。
大勢已明,方略已動。他透露今年下半年三大攻堅方向:
——進一步細化跨經營區交易規則,協同相關方深入開展跨經營區交易業務銜接研究,規范跨經營區交易在意向申報、送受電評估、交易組織、結果發布等環節的流程要求,降低跨經營區交易協調成本,提升跨經營區交易組織效率,預計在7月底前完成;
——進一步擴充平臺的對接功能,持續健全完善跨經營區交易組織交互字段與功能需求,保障系統建設開發進度,做好上線測試與對外公測,實現對后續跨經營區交易組織的有力支撐,預計7月底前完成;
——實現常態化開展交易,結合電力供需形勢,預計7-9月將開展南網區域送國網區域的交易,10-12月將會開展國網區域送南網區域的交易,并按需組織“廣西、云南送國網區域”“西北、蒙西送南方區域”綠電交易等跨經營區交易,探索開展閩粵聯網工程輸電權交易,有序推進跨經營區的現貨交易。
當“全國一張網”的壯闊圖景鋪展,電流便掙脫了地域的藩籬,在神州大地暢通無阻地奔涌。規則統一、壁壘盡消,電力資源將在更廣闊的天地間智慧流轉,滋養著經濟的脈絡。誠如蔡葆銳所言,市場這只無形的,正驅動著神州大地能源資源高效流動與配置,成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