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08 10:33
林永秋
三月初春,西藏林芝尼洋河兩岸的山峰仍披覆著皚皚白雪,一縷陽光穿過云層,帶來初春的溫暖。3月30日17點47分,尼洋河多布水電站廠房內傳來陣陣歡呼,4號機組大修結束,在經歷“全方位體檢”合格后順利投運。
此次機組A修在國家能源集團西藏公司是首次。為做好A修工作,西藏公司高度重視,從提前兩年的周密籌備,到為期150天的攻堅奮戰;從各級領導干部的率先示范,到技術骨干的全面積極參與;從對檢修質量的毫米級精準把控,到結合檢修開展多維度技能培訓,國能西藏人用匠心和擔當書寫了不凡的奮斗篇章。
4號機“煥新”記
巍峨的雪山環抱間,尼洋河如碧色綢帶蜿蜒而下,多布水電站猶如“雪域明珠”,靜臥于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中。作為西藏自治區“十二五”重點能源項目,電站安裝了全國海拔最高的4臺燈泡貫流式機組,自2015年8月29日首臺投產以來,已累計發電37.14億千瓦時,以磅礴之力點亮了雪域高原的萬家燈火。其中4號機作為電站第一臺“上崗”的機組,服役時間最長,發電量超9億千瓦時。
西藏尼洋河多布水電站。
因尼洋河河水清澈,含沙量低,加上電站運維人員長期的精心養護,機組的健康水平一直保持在較好的狀態。然而,經過近九年的運行,設備的老化問題日益嚴重,4號機“生病”了……。
2024年6月13號,集控中心當班副值長龍清國發現4號機組在運行中不能調整負荷,調速器槳葉無法向全開方向動作。經詳細檢查發現,主要原因是機組轉輪體活塞缸體下沉,而這一細微的偏差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但此時正處在汛期發電的高峰期,如果馬上停下來檢修,將造成巨大的電量損失。尼洋河公司立即組織技術骨干,加班加點開展研究分析,創新采用導葉焊接固定方案,如同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中給疼痛的關節注射封閉針,讓機組繼續沖刺,直到汛期結束。首臺投產的機組出現了問題,后續幾臺也很有可能會出現設備老化引發的各種問題,這場大修“手術”勢在必行。
未雨綢繆,西藏公司提前兩年就在籌備機組大修工作,但由于設備健康狀況相對穩定,所以一直處于邊觀察邊準備的狀態。2022年8月,該公司就編制印發了《多布水電站首次大修籌備工作方案》,成立檢修籌備工作領導機構,對檢修工作調研策劃、技術服務、物資準備等工作做了充分安排。2023年4月至10月,該公司先后3次邀請設備廠家到電站現場勘查,并開展4臺機組設備狀態評估,為順利開展檢修工作打好了基礎。
2024年6月,西藏公司組織技術骨干赴廣西、四川3個同類型水電站調研,經過10余次分析討論,形成了完善的《多布水電站大修方案》。在招標采購過程中,西藏公司創造性采取了4臺機組大修打捆采購方式,一年檢修一臺機組,比單獨采購共計可節約費用500萬元。檢修開工前,西藏公司還專門策劃啟動了4號機組“實干擔當作貢獻、安全優質高效保目標”勞動競賽,拿出50萬元用于檢修節點目標獎勵,充分激發干部職工全力保大修的熱情。
至此,“手術”已全部準備就緒。
2024年10月末,尼洋河枯水期來臨,疲憊的4號機終于可以退下賽場,安心接受“手術”。
11月6日,深秋的晨霧輕籠大壩,廠房安裝間內,多布水電站機組大修開工動員大會正式召開,70余名檢修人員如同鋼鐵矩陣般列隊,吹響大修集結號、發出安全動員令。
鮮紅的旗幟在藏青色工裝上方飄揚,鏗鏘的誓言響徹尼洋河畔,這場高原“手術”正式拉開了帷幕。
擼起袖子加油干
海拔高,標準更高;任務重,責任更重。
本次大修作業面廣、任務繁重、危險點多,西藏尼洋河公司專門成立安全監督小組,組織編制高風險作業“三措兩案”,建立每日分析總結機制,全力保障現場作業安全。西藏尼洋河公司安環部主任馮春平和業務骨干龔賀、賀敏等人輪流堅守現場,嚴格開展安全監督,保證檢修作業全過程安全。
“同志!你的安全繩系掛不規范,請按要求系掛!”在檢修期間,青年女員工賀敏嚴格做好現場安全檢查,平時溫柔幽默的她,遇到違章行為就瞬間化身鐵面包公,毫不留情面地指出來并要求立即整改,讓現場作業人員心生敬畏。她堅守安全員職責,用每天雷打不動的“一萬步”丈量著作業現場的每一處角落,為安全順利完成各項檢修任務保駕護航。
為保障檢修工期,集團第二批實踐鍛煉干部——西藏尼洋河公司生技部副主任佘斌扎根檢修一線,對現場工作開展統籌部署與技術指導,倒排工期計劃并三次根據實際情況變化進行優化調整,埋頭苦干在檢修最艱苦的工作面中,無論是狹窄昏暗的燈泡頭內,還是嘈雜震耳的管型座內,都有他帶領大家奮戰的身影。
2024年11月17日,燈泡頭成功拆卸,20日,定子成功吊出,25日,轉子成功吊出,27日,轉輪成功吊出;12月4日,主軸成功吊出,6日,導水機構成功吊出。一個個關鍵節點目標有條不紊順利推進。
4號機組轉子吊出現場。
2025年2月12日,機組設備在經過返廠修復完成后,正式開始回裝工作。而轉子回裝作為本次大修的關鍵控制性節點,面臨著噸位大、精度高、風險多的三重考驗,是整個檢修過程中最難的工作之一。為打好這場關鍵戰役,西藏尼洋河公司組織提前編制起吊作業專項方案,組織召開專題會,細化各項風險防控措施。吊裝前一天,還安排專人反復檢查橋機軌道、平衡梁及吊具狀態,確保萬無一失。
“開始起吊!”2月28日上午10點30分,隨著指令響起,直徑5.3米、重達95噸的4號機組發電機轉子從廠房安裝間平穩抬升。起重機主鉤將轉子從安裝間轉子支架上吊起,副鉤掛上翻身工具,雙鉤共同作業,成功將轉子從水平方向調整為豎直方向,隨后進行轉子試吊,指揮橋機起升、下落三次,移至機坑上方,不斷調整中心位置,緩慢吊入4號機組機坑,再調整轉子的方位以及高度與主軸保持一致。天車司機屏息凝神,檢修人員反復校準,安全監督組全程嚴密監控……2個多小時的精細吊裝作業后,轉子終于與機坑嚴絲合縫。“零隱患上陣,零誤差落地”,這場精密“手術”的背后,是所有人員被汗水浸透的工裝與布滿血絲卻堅毅如炬的雙眼。
2月12日,導水機構完成回裝,14日,主軸完成回裝,23日,轉輪完成回裝,28日,轉子完成回裝;3月4日,定子完成回裝,8日,燈泡頭完成回裝,16日,機組流道蓋板完成回裝。機組七大件吊裝工作圓滿完成,4號機組即將再次揚帆起航。
在整個檢修全過程,西藏公司高度重視質量管控,檢修前便組織印發了大修質量管理體系及關鍵質檢點清單。拆機完成后,組織專家和技術骨干召開大修缺陷處理專題會,對一系列關鍵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并確定了具體處理方案。回裝完成后,嚴格落實三級驗收制度,把握關鍵質檢點驗收情況,確保檢修質量。
“設備運行穩定,各參數正常!”3月30日17點47分,4號機組大修后啟動試驗全部完成,機組順利并網運行,中控室響起熱烈掌聲,這標志著4號機大修圓滿竣工。
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勝方成大勝。150天的檢修進程中,該公司全體職工齊心協力、團結一心,累計完成263項標準項目、45項技術監督項目、3項非標項目、4項標準化整改項目、4項技術改造項目,為機組長期安全穩定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后續機組大修積累了重要的經驗。
來一次技術大練兵
4號機組大修是機組的一次深度修復,是干部職工的一場攻堅戰,更是班組人才培養的“練兵場”。
結合企業發展實際和人才隊伍現狀,西藏公司緊緊抓住此次大修契機,開展一次技術大練兵,組織制定《運維人才基地建設方案》,將培訓任務納入4號機組“實干擔當作貢獻、安全優質高效保目標”勞動競賽,為青年員工甄選一批品德優秀、素質過硬的師傅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開展青年職工集中培訓和跟班培訓,在機組解體、檢修、回裝過程中,讓青年職工以更直觀的方式迅速掌握機組的構造原理以及檢修工藝,通過實踐練技能、強本領,全力打造一流技術人才隊伍。
“轉子作為機組心臟般的存在,其穩定運行直接關系到機組的生產效率與安全。”2024年11月25日,4號機組轉子吊出前,維護副班長王正桂帶著徒弟們鉆入機組內部,沿著交通廊道,爬過導水機構檢修平臺,穿過槳葉和導葉,再通過繩索滑到轉子下方,進入了機組的“心臟”。“親眼看到轉子簡直太震撼了!”新進大學生劉娛氣喘吁吁地說道。王正桂針對轉子的不同組件,“掰開揉碎”為大家講解。那些曾經只存在于圖紙和描述中的部件,如今就真實完整地展現在眼前,大家瞪大眼睛、全神貫注、認真聆聽,奮筆疾書記錄下每一個知識點。
大修期間,這樣的場景在廠房里反復上演,哪里有檢修任務,哪里就是臨時課堂。“這是第一次看到設備解體,對設備的原理及作用更清楚了。”看著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記錄,劉娛興奮地說道。
由于是首次大修,西藏尼洋河公司許多老職工經驗也不足,所以在對青年職工進行培訓的同時,他們也抓住機會,在檢修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提升。維護班長姚明星等人在遇到疑難問題時,總會主動與檢修技術人員圍坐在一起,展開熱烈而有序的討論。大家沒有職位的高低之分,只有知識的交流與碰撞;沒有固定的答案,只有不斷的探索與求證。姚明星說,“實際參與大修讓我更直觀地了解了設備結構,以后處理設備問題肯定可以做得更好。”
職工正在進行學習交流。
在干中學,在學中干。整個機組大修期間,西藏尼洋河公司共組織集中培訓、系統培訓及現場培訓18余次,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春潮擂鼓再出征,鐵軍踏雪戰未央。當煥發“新生”的4號機組重新匯入尼洋河的碧波中,國能西藏人身上還有尚未洗盡的污跡,臉上還有尚未消除的疲倦,眼神里卻滿是澎湃的熱情。雪山知道,這里的燈火從不會因風雪而黯淡;江河見證,這支國能鐵軍的腳步永遠朝著光明的方向奮進!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