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1-10 17:29
梁小燕 高睿晗 梁元祥
近日,在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上灣煤礦調度指揮中心,智能瓦檢綜合管控平臺上24處智能瓦斯檢測點數據,實時連接在礦大數據一張圖上,各類數據持續滾動提醒,幾條顏色不同的線條不時閃動,顯示的正是井下實時傳送來的瓦斯巡檢系統檢測數據。
實時接收數據、自動搜取、自動分析、自動生成報表、自動繪制數據曲線,礦井的智能瓦斯巡檢系統實現了瓦斯檢測從“人工查”到“智能測”、從“腳板跑”到“云端跑”的轉變。“以機替人,大幅提升了安全生產效益,助力煤礦智能化、信息化及高質量發展。”上灣煤礦副總工程師李玉福說。
作為現代化大型煤礦,神東煤炭上灣煤礦工作面距離遠、路線長,瓦斯檢查點分布散、瓦斯檢測工作量較大。近年來,為從根源上解決常規瓦斯檢查存在的問題,上灣煤礦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技術革新機遇,開始探索先行先試智能瓦斯巡檢。2024年7月,經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正式批準,上灣煤礦開啟了“關于開展智能瓦檢系統替代人工巡檢應用試點”,有序推進智能瓦斯巡檢系統替代人工瓦斯檢查工作,不斷推進“數據連續監測+風險智能管控”瓦斯管控新模式。
長期以來,煤礦瓦斯檢查一直沿用人工攜帶的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現場巡回檢查的方式進行,不僅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存在人為檢查假檢、漏檢的情況。
基于智能瓦檢系統減人提效原則,上灣煤礦會同公司通風管理部、中國安全生產科學院根據礦井通風系統特點和瓦斯檢查布置點情況,結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和瓦斯巡檢系統代替人員檢查原則,對瓦斯檢查多參數傳感器的安裝地點進行了規劃布置,即除采掘工作面、工作面進回風巷道之外,將原有的349處人工瓦斯檢測點用24處智能瓦斯自動巡檢點替代,用連續監測的方式代替了人工巡檢,并將數據上傳至礦井“一通三防”智能管控平臺。
“以前,我們人工檢測瓦斯時,除了攜帶的便攜式光學甲烷檢測儀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工具就是人工記錄本,需要將所有檢測的數據準確記錄在牌板和本子上。”尹斌指著檢測點的一個電子顯示牌板說,“如今,電子顯示牌板代替了人工記錄牌板,將檢測數據實時顯示并自動上傳到地面礦井‘一通三防’智能管控平臺,更精準更方便了。”
“之前,我這邊需要等每一個瓦檢員將紙質版的檢測記錄交回來再進行匯總,最終形成報表,不僅費時費力,數據整理起來還特別煩瑣。現在方便多了,靠軟件平臺就能自動統計每日(周、月)瓦斯班報表,同時繪制數據曲線圖,為管理者提供實時直觀精準的數據報告。”提起智能瓦檢綜合管控平臺在實踐中的應用,上灣煤礦通風隊技術員侯開達贊不絕口。
除了侯開達提到的功能外,智能瓦斯巡檢系統還包含數據實時顯示、超限報警、故障提醒、數據異常邏輯診斷、事故統計、運維智能管控等功能。
智能瓦斯巡檢系統相當于智能瓦斯巡檢系統的“大腦”,用于指揮和支撐智能瓦斯巡檢系統的龐大“身軀”。通過對瓦斯數據的檢測和勘察,讓全過程數字留痕,實現“歷史可追溯、過程有記錄、效果實時展示”。
依托這一智能瓦斯巡檢系統,管理人員可以實時跟蹤查看每一個瓦斯檢測地點瓦斯數據,還可將一定時期內各類氣體的整體走向繪制成可對比的數據曲線,讓各業務環節進行信息化高度集成,通過“一張圖”就能實現管控到井下每一個監測地點的安全情況。
如今,瓦斯檢測從“一雙腳”到云端“一張圖”,以“數據全天候連續監測+風險智能管控”的檢測管理方式讓原本全礦77人組成的瓦斯檢測團隊降至12人,真正實現了礦井減人提效的目的。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