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2-20 10:41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葉一心)12月18日,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京舉行轉企改革六周年新聞媒體座談會,就轉企改革、戰略規劃、應急能力建設、承擔社會責任情況等話題與媒體記者進行交流。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總臺等近30家媒體記者參會。
會上,中國安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奕輝介紹,原武警水電部隊按照黨中央跨軍地改革決策部署,近萬名官兵集體轉業,組建為中央企業。六年來,隊伍實現平穩轉隸,公司組建順利推進,企業治理不斷深化,“一基兩翼、三新四成”發展戰略逐漸清晰。所屬企業由轉隸之初的12家增加至35家,布局省(市、自治區)由原來的13個拓展到26個,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要地。陳奕輝表示,轉隸后中國安能以應急救援和工程建設為主責主業,圍繞“建設非現役專業隊伍”這一基本目標,承擔工程救援職責,深耕工程建設市場,納入國家防總成員單位,成立應急管理部自然災害工程救援中心,在重要流域沿線和重點方向規劃建設13個國家級工程救援基地,多支專業救援隊,已有8個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中國安能是唯一的施工救援類中央企業。
2024年7月5日下午,湖南岳陽市華容縣團洲鄉團北村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決口面曾一度擴大至226米,
轉企后,中國安能常態化承擔工程救援任務,六年來累計動用8.3萬人次,4.6萬臺次裝備,先后完成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搶險、2023年京津冀抗洪搶險、2024年湖南洞庭湖決口封堵等為代表的270余次重大搶險戰斗。僅2024年,中國安能就轉戰17個省(市、自治區)32地,參與各類自然災害工程搶險任務70余起。陳奕輝介紹,中國安能專業隊伍包含土建、爆破、測量、搜救等8大門類140余個工種,擁有一支涵蓋水利、電力、地質等領域的專家團隊,研發配備了動力舟橋、水上作業平臺、水下無人偵測船等6大系列1200多套高精尖救援裝備,總結了堤壩一次性成型封堵、堰塞湖處置、電網快速架設等13類國內領先的技術戰法。
作為專業化施工救援隊伍,中國安能十分重視科技研發工作,先后承擔了應急管理部、工信部、科技部“基于水上動力作業平臺的潰口封堵成套技術裝備”“組合式潰口植樁封堵搶險成套裝備”“圩堤遠程控制智能打樁處置關鍵技術裝備”等一批國家重點科研項目。通過科技創新提升救援效率,科研攻關助力工程建設,不斷提升隊伍的專業化能力,強化應急救援核心功能。2024年9月,中國安能牽頭的“堤防大型決口快速封堵關鍵技術及團洲垸搶險應用”研究成果,通過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鑒定,由7名院士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為更好履行應急救援職責,中國安能正按照國務院國資委部署,加強中央企業應急救援綜合平臺建設,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應對重大災害事故的聯動指揮、協同救援、綜合保障和安全應急產業發展能力。“當前,依托中國安能建設的中央企業應急救援信息系統、應急產業服務系統、應急指揮中心等已基本建成,初步具備相應功能,實現了階段性目標,‘AI+應急’應用場景賦能研究,廣泛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可滿足多層級可視化會商、基于人工智能的輔助決策等應急指揮需求,確保指揮決策更加科學、智慧。”中國安能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周慶豐表示。
據介紹,除了應急救援,中國安能緊跟國家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署,積極踐行“雙碳”、長江黃河大保護、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參與了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涉及抽水蓄能、風光儲新能源、生態環保、輸變電、管道洞庫、礦山剝離以及港口航道、機場場道、公路鐵路等領域。
陳奕輝在座談會上說:“應急救援是中國安能的核心功能,工程救援專業能力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轉企后我們將救援力量嵌入工程項目,用市場機制磨煉專業能力,闖出了‘以工練兵、以工備戰、平戰結合、建救兼備’這樣一種契合工程救援專業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安瀾興邦、能事至誠”是中國安能的企業使命。“作為一支具有深厚人民軍隊基因血脈的光榮隊伍,我們將牢記殷殷囑托,不忘初心使命,傳承‘水電鐵軍精神’,聚焦戰斗力標準,打造工程救援‘野戰軍’,努力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陳奕輝表示。
座談會上,中國安能集團總部相關部門負責人還就媒體關心的問題作了解答交流。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