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2-12 16:49
王占武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以下簡稱“江西分公司”)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集團公司黨組要求,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長期戰略任務抓緊抓好,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在構建新型能源體系中體現新作為,助力提升能源電力供給側的安全可靠供應質量,服務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強化凝心鑄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江西分公司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切實加強黨的建設,不斷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國有企業的發展優勢、競爭優勢,確保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堅持政治引領。以黨的政治建設為引領,建立黨委傳達學習“第一議題”、貫徹落實“第一責任”、督查督辦“第一任務”、黨建與經營業績聯動考核“第一指標”的“四個第一”工作機制,形成傳達學習、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跟蹤督辦、報告反饋、評估考核“六位一體”管理體系,引領江西公司轉型發展、改革創新取得新進展新突破。嚴格落實“兩個一以貫之”,完善公司治理,修訂“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辦法和黨委前置研究及決策事項清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
強化理論武裝。作為黨員干部培訓的首課主課。深化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質量提升工程,優化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課程體系,以嚴抓貫徹落實的實際工作成效詮釋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
營造良好氛圍。始終堅持“紀律作風從嚴”工作主基調,把改進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作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并推進紀律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強化各級領導班子管企業、帶隊伍、強作風的責任,著力培育敢于動真碰硬的斗爭精神。層層壓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發揮黨內監督主導作用,推動協同監督信息共享全覆蓋,提升政治巡察工作質效。強化不敢腐的震懾、不能腐的約束、不想腐的感召,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深入開展警示教育。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扎實做好“后半篇文章”,解決影響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突出問題,為擔當者擔當、為實干者撐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堅持“三量并重”,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工作是第一要務。推進高質量發展,不僅是落實集團公司“沒有什么比發展更急迫的事”的要求,更是江西分公司自身最迫切的現實需要。我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強增量、做優存量、處置減量,調結構、提質量、防風險,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做強增量,優化裝機結構。新能源發展成效代表著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未來,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和勇氣,大力推進“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和綜合能源開發。在開發方向上,風電和光伏并重、集中和分散并舉,搶占資源和項目落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開發目標上,以大基地為依托,新能源新增的核準、建設、投產容量占比不低于各發電集團在江西區域的平均數,風電、光伏在役容量分別突破百萬千瓦,“十四五”末力爭實現新能源裝機容量占公司總裝機容量50%以上。抓好優質高效煤電項目,圍繞負荷中心、新能源調峰需求以及煤炭資源運輸狀況,謀劃建設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先進煤電機組,合理布局承擔能源保供與促進新能源消納的清潔高效煤電,建成了全國首個清潔煤電與平價光伏協同項目和全省首臺百萬千瓦煤電機組,推進煤電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
做優存量,提升保供能力。做優就是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目標是提高設備安全生產水平,持續夯實安全可靠供電基礎。煤電以“三改聯動”為主攻方向,以疑難問題專項攻關和隱患治理為抓手,系統謀劃、精準推進機組等級檢修和各類試驗工作,抓住時機解決設備問題和技術問題,以高可靠性和良好設備狀態減少作業量和作業風險、降低檢修維護成本。新能源場站以控制損失電量為核心,以治理頻發缺陷為突破口,以不發生設備原因損失電量、系統控制不斷優化為目標,聯合設備廠家以黨支部共建方式,成立偏航、變槳、變頻器控制邏輯優化攻關揭榜小組,集中排查、分片治理,打造無故障風機、無故障光伏方陣。形成《光伏項目建設管理指導手冊》,為后續新建項目總結經驗、避免問題。
處置減量,防范化解風險。老火電機組成功關停,消除了重大危險源,研究制定有關資產處置的方向、路徑、策略,有計劃、有步驟推進問題解決,加大支持力度,積極向新能源企業轉型,管理新能源容量超過70萬千瓦,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探索老火電企業的轉型之路。加強前期項目深度,杜絕為項目開發留下隱患,穩妥處理當前技術水平下不具備開發條件的前期項目。嚴格股權投資審批,加快項目建設手續辦理,加大風險管控力度,強化落實風險防控措施,努力實現風險總體可控在控。
推進創新創效,解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技術問題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加強創新資源、科研平臺、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統籌,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相結合,著力解決好底層技術和根技術問題,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融入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以科技創新賦能煤電清潔高效發展。進一步明確煤電發展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在逐步由基礎保障性電源向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基礎上,深入推進高效靈活煤電技術研發應用,加大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力度,主動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促進能源系統零碳、負碳發展,推進“煤電+”耦合發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
持續加強應用基礎研究。與科研院所、設備廠家和國家創新平臺深化合作,積極推動解決影響發電機組安全穩定生產的疑難問題,更加注重從源頭解決發電機組能效提升的重點問題,健全產學研成果對接和產業化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定價、收益分享、激勵等政策,積極推進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促進原創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實施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圍繞強化技術攻關、優化產業組織、集聚產業要素、培育產業生態、激發人才活力等關鍵著力點,強化與產業鏈上下游各類所有制企業協同合作,謀劃布局抽水蓄能、化學儲能、機械儲能等不同形式的儲能項目,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快速發展。(作者系中國大唐集團江西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