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28 15:36
沈澤洲
“現在每天都要挨家挨戶走訪檢查,春耕春灌在哪里,我們電力保障就到哪里!”4月25日,吉林永吉縣萬昌鎮禾谷豐合作社的農田里涌動著勃勃生機,棚內苗青翠,良田春耕忙,匯成一幅繁忙的智慧春耕圖景,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育苗棚內逐項檢查著用電設備。
4月的吉林,春風拂面,沃野待耕。從智能溫室里培育的早熟秧苗,到無人機成為備春耕的重要裝備;從科學規劃的土地輪作制度,到新技術指導下的精準農業實踐……隨著新一年農業生產大幕開啟,吉林大地上,土地與作物的故事,正翻開嶄新續章。
在禾谷豐合作社育苗大棚內,一條全自動育秧流水線正高效運轉,從基質土的傾倒入秧盤的精準播種,整個過程在智能化控制系統的指揮下,高效、精準。合作社的可視農業系統,涵蓋了實時監控、實景地圖、測地溫、風速、蟲情等功能,全面提高水稻生產效率和質量,為春耕生產插上科技智慧翅膀。
當新質生產力走進田間地頭,電力服務保障必然同行護航。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在實施電力服務全覆蓋中,重點突出一個“早”字。以“早謀劃、早行動、早發現、早解決”讓春耕時刻的“用上電”,升級為“用好電”,助力智慧農業發展。
“我們的蔬菜大棚現在全部是電氣化,用的是智慧電,溫度控制更精準,產量提高了15%?!焙坦蓉S合作社負責人張帥感慨道。今年,合作社水稻種植面積約322公頃,包含稻花香、長粒香、小粒香、超級稻四個品種。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讓“汗水農業”加速向“智慧農業”蝶變。
“智慧春耕”需要安裝大量的電器設備并保持穩定運行。為保障可靠電力供應,國網吉林供電公司為區域內智慧農業涉及的灌溉系統、水肥一體化設備等農業生產設施提供了定制化電力接入方案,組織人員攜帶專業檢測設備對育苗大棚開展“拉網式”用電檢查。實行“供電+能效”雙臺區經理服務模式,將服務區域劃分為多個網格,供電經理負責電力設施運行維護和故障處理,能效經理專注于用電優化和能效提升。同時,通過“智慧農業用電監測平臺”實時分析大棚電力設施的用電負荷和運行狀態,以"先復電后搶修"機制確保故障發生時快速準確處理,最大限度減少對春耕生產的影響。
2024年,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對吉林萬昌66千伏變電站進行升級改造,主變容量增加至4萬千伏安,10千伏線路增至7條,全力保障春耕秋收期間電力可靠供應,更好地服務轄區內的農業生產。
從“用上電”到“用好電”,在廣袤的黑土地上,穩定的電流正與豐收的希望一同流淌,繪就出一幅“電力足、產業興、農民富”的美麗鄉村新圖景。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