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0-14 18:24
王婧
深秋時節,湛藍的天空像是被清水洗過一般,純凈得沒有一絲雜質,陽光灑下,帶著絲絲縷縷的溫暖,照射在河畔村勞作的農民身上。
“和往常一樣,我們要來收購農民滯留的農副產品,同志們打起精神,按照農民指導采摘,別弄壞了藤架。”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平溝煤礦黨政辦主任高遐對同行職工這樣說。
陽光灑滿大地,一串串葡萄掛滿枝頭,農民們臉上洋溢著質樸的笑容,眼中滿是對豐收的期待和對平溝煤礦職工到來的感激。在他們的悉心指導下,職工們紛紛拿起工具,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采摘工作中,輕輕剪下一串串葡萄放在箱中,一邊采摘一邊與農民交流種植經驗,深切體會著農民的辛勤與不易。
這樣的幫扶,平溝煤礦已堅持了8年之久,從定點幫扶一家農戶,到千里山鎮多家采購、再到烏蘭鄉大面積收購,逐步擴大幫扶面,如今,“暖心助農活動”已覆蓋海南區拉僧廟鎮整個河畔村。
緣起2019年。那時平溝煤礦組織干部職工來到海南區西行客棧開展團建活動,組織職工到采摘園摘葡萄,發現管理員董師傅是名70多歲的老人,便嘮起家常,談話中了解他們夫妻經營著5畝葡萄、蘋果等,還有十來畝玉米,同時贍養已90多歲老舅舅,因農產品沒有銷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了解情況后,平溝煤礦便每年組織職工節慶期間來購買應季產品,提升農民收入,并逐步擴展到周邊村鎮,購買力度也逐步加大。
到了2022年,再次購買農產品時,碰到河畔村一戶農民拉著一車南瓜。經過了解,南瓜豐產卻滯銷嚴重,為緩解農民賣菜難的困難,平溝礦黨委當即決定開展暖心助農活動,收購村民滯銷南瓜,帶動全村增產增收。直至今日,河畔村因解決滯留產品銷路,全村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提升。
“我們河畔村一直致力于發展農業產業,但因銷售渠道不夠暢通,給村民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烏海能源平溝煤礦得到消息后,主動聯系我們解決農作物滯留問題,猶如雪中送炭,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機遇。”河畔村黨支部書記劉寶山看著田間忙碌的職工,眼中滿是感激之情。
每一顆新鮮采摘的水果,都飽含著農民們數月的心血。從春天的播種,到夏天的呵護,再到秋天的收獲,他們歷經風雨,只為帶來最自然、最純正的美味。
“這顆南瓜不太好,姨給你選顆大的。”幫著裝箱的農民阿姨挑選出個頭大的南瓜裝進箱中,將那些長勢小的裝進身邊口袋,“這些我們留著自己吃,你們這么遠過來,一定要嘗嘗純天然食物,感受綠色食品的營養與健康。”平溝煤礦職工不禁動容,更加大了裝箱力度,盡自己綿薄之力幫助純樸農民分銷滯留農作物。
“當了解到周邊農村存在農副產品滯銷問題時,我們第一時間行動起來,組織開展消費助農,幫助農民朋友增產增收,這是我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的重要內容。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為農民拓寬銷售渠道,讓農民勞動成果能夠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高遐信心滿滿,同職工一起加入搬運大軍。
活動現場,平溝煤礦職工挽起袖子,挽起褲腿,或彎腰采摘,或利落裝袋,合理搬運裝好的農作物,一上午奮戰,解決農民滯留葡萄、南瓜、面粉等農作物4300余斤。
一串串海棠果掛滿枝頭,每一顆都圓潤飽滿,仿若一個個精致的燈籠,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向人們訴說著豐收的喜悅,村民用力拍打冬棗樹,矩圓形的紅潤果實灑落一地,職工們紛紛撿起裝袋,品嘗著這份獨特的甘甜。
“農民的勤勞和堅韌讓我明白,每一分收獲都來之不易,也讓我更懂得食物的珍貴和勞動的價值。工作中,我也將帶著這份堅韌和毅力,面對困難時不再輕易退縮,每一次的助農行動,都如同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讓農村的未來更加美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溫暖。”看著遍地豐收的農作物,職工深有感觸。
在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河畔村正努力邁向鄉村振興的新征程,平溝煤礦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與河畔村黨支部互助合作,每年購買農副產品8萬余元,為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平溝煤礦干部職工以實際行動為群眾解難題促實效,為鄉村的繁榮振興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