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3-25 14:41
張潔 郝學進
一踏進新朔鐵路調度指揮大廳,你就會感受到一股澎湃的動力。24小時不停運轉,365天全年無休,大屏幕上的數據不停閃爍變換,電話鈴聲于調度臺上此起彼伏……一道道調度命令從這個大廳不斷“飛”出去,一列列保供專列隨之啟程,穩穩托舉著國計民生的速度和溫度,一刻不誤、一秒不歇。
無論是迎峰度夏,還是迎峰度冬,每一個重要的節點都猶如戰鼓,調度團隊隨時調整“隊形”,披甲出征。他們的戰場,是于調度大屏上千絲萬縷間的鐵馬奔騰,武器是引以為傲的“現場經驗+調度經驗”,手中的指揮棒是那根電話線,調動各方資源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貨運調度員正在探討作業流程。
90后調度員焦揚第一次“上臺”前,感受到了比高考還大的壓力:“每個人都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就像一臺非常精密高速運轉的機器,我特別害怕自己給整個團隊拖后腿。”焦揚說。然而,想當好一顆優質“螺絲”并不容易,作為貨運調度員,需要對新朔鐵路631公里沿線的14個裝車站心中有數,每個裝車站的站存有多少,客戶的煤是否已經到位等等,都得門兒清。
盡管在臺子上“揮斥方遒”已幾個月,但焦揚每次一想到自己發出調度命令,千里之外的裝車筒倉便會轟隆隆吐出煤炭,手心就有點發汗。趕上保供重點時段或關鍵時期,焦揚恨不得生出四個耳朵。她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標記著各類數據與注意事項,每天大腦都要快速接收信息、處理信息。
“焦揚所在的貨運調度已是調度中相對容易上手的,像施工調度這個工種,沒個十年打底,根本拿不下來的。”調度指揮中心值班主任張星光對筆者說道。
大準線點岱溝進行站內正在進行“天窗”作業。
施工調度員奇金林從事調度工作已經33年了,那才真是長出“四個耳朵、八雙眼睛、六只手”的“神人”。他的戰場叫做“天窗”,就是鐵路有重要施工需求時會“騰挪”出部分運輸時間進行“天窗”施工或檢修,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沒完成計劃施工,就是“砸點”了。
為了不“砸點”,施工調度員們面臨著“資源協調復雜、施工現場環境多變、多部門協作與溝通、時間與成本控制”等等壓力。這個工作不付出時間成本就坐不住那把椅子,只有在漫長的時光里把各類施工場景和突出問題都經見過,磨練過,才能在最短時間內作出最優決策。
2025年開年以來,奇金林和他的搭檔張勇已經經歷了46個天窗,他們的戰績是保持天窗兌現率100%。新朔鐵路一年一度的春季集中修即將打響,每年這個時候,列車運行圖和施工圖會“膨脹成一盤打亂的棋子”。奇金林和張勇要同時在好多“棋局”中對弈,保供、安全、施工……哪一個都不能丟!
“今年的大準線集中修有45項重要工程,我們有信心打好這場施工戰役!因為這對于能源通道的安全暢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奇金林向筆者說道。
調度員正在對列車進行“排兵布陣”。
面對愈發嚴峻的煤炭運輸市場,新朔鐵路充分發揚“四千精神”,向市場化轉型邁進,確保客戶能夠“請得進、留得下、拉得出”。在新朔鐵路的“運輸矩陣”中,調度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為了把服務工作做實做細,調度指揮中心構建了“周計劃”機制,每周召開運輸矩陣會議,搜集各方所掌握信息,確保計劃量與完成量實現匹配,以掐表記秒的方式幫助客戶協調運輸中的卡點、堵點,確保貨物準時準點送達。
“車輪子下跑的是成本,調度各崗位如果配合好了,就可以把有限的資源協調調動起來,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果。”調度指揮中心黨支部書記潘愛榮向筆者介紹道。
以日保周、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年,是屬于調度人的“時序輪轉”。
精確到日的運籌帷幄、精準指揮,秘密就藏在一張張調度日報里。統計分析調度員劉貴明說:“一張調度日報涉及安全生產、運輸組織、工作質量等多個方面內容,每張報表背后都需要數以萬計的數據支撐,這些數字都是我們磨出來的。”統計分析調度員的工作需要確保每個數據都能為公司運輸決策提供評估與支持,效率指標、效益指標、趨勢預判等都可以在這張調度日報上看得到。
調度指揮中心副經理郝小光說:“當你用積累多年的專業和經驗發出一個個調度命令,讓每一個環節無縫銜接,各個環節都協同起來時,就會有種秩序中的美感。”
當晨曦照進調度指揮大廳,那些大屏幕上交錯的線條就在晨光中舒展成金色的麥穗,調度員們一個個聚精會神堅守在“平凡”的三尺調度臺前。此時此刻,正有數列滿載“烏金”的保供列車劃破黎明,駛向陽光升起的方向。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