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3-12 16:38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馬永忠 張赟)一旁是有軌天車在忙碌移動,一旁是各種機器震耳轟鳴。3月7日,走進國網甘肅劉家峽水電廠修配分場精加工車間,一臺高壓水流切割機正在啟動,操作它的主人叫王鳳娟。在她的“發號施令”下,龐大的鋼板被分割成尺寸、形狀各異的板塊,飛濺的水花和刺耳的機器聲始終沒有打破她的專注。
“剛接觸機床時,繁多的操作按鈕、數控代碼和操作手冊如同天書一般”。王鳳娟看著車間里服役了15年的超高壓水流切割機回憶道。2005年來到修配分場后,面對重達數噸的鋼鐵構件,她沒有選擇退縮,而是迎難而上,積極主動學習業務,適應一線工作。她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密密麻麻記錄著機床參數和各類金屬加工特性參數,機床操作臺前總能看到她對照圖紙反復模擬加工軌跡的身影。
面對復雜的機床操作和水輪發電機組檢修工作,當老師傅們用經驗判斷加工余量,選擇加工參數時,她虛心請教,一次又一次查閱技術資料,反復鉆研加工實例,還主動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不僅熟練掌握機床操作技能,精準領會各種材料加工性能和加工參數。在多次緊急檢修任務中,她憑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迅速定位并解決問題,高效完成超高壓水流切割機下料任務,確保了后續加工工作。3本寫滿公式、畫滿加工圖紙的筆記,一件件沾滿油污的工作服,見證著這位“車間女學生”的蛻變。
在工作中,王鳳娟從不滿足現狀,總是積極探索創新工藝方法。在往年機組改造和檢修中,她發現水輪機抗磨板下料環節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便主動提出改進方案。她經過多次嘗試和模擬,優化刀具參數、改進加工流程和刀具軌跡路徑,成功將單個抗磨板的下料時間縮短了15%,同時提高了加工精度。她的小創新小改進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還為機組檢修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她的同事們評價她:“她總是能從細節入手,用創新思維解決實際問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鋼鐵吊運、機床操作,雖然一線的工作環境艱苦,但她從未抱怨。她常說:“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對得起自己的職責。”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冬夜,只要有檢修任務,她總是堅守在崗位上。在往年多次機組大修和改造期間,需要超高壓水流切割機下料的任務多,時間緊,有時需要中午、晚上連班,有時需要節假日連班,她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完成工作,確保機組按時恢復運行。她的付出得到了身邊同事的高度贊揚和認可,成為了大家身邊的“巾幗英雄”。
她是堅守一線的“追光者”,她是與鋼鐵對話的“女管家”,她是破解難題的“數控醫生”,在她的身上閃爍出很多的標簽。當同事問及三八節愿望時,正在水流切割機工作的她說:“希望更多的女孩知道,機床不只是男人的舞臺。”在她身后,陽光穿透車間窗戶,為鋼鐵構件鍍上金邊。這個用緊密數據編織水輪發電機組脈絡的女工,正在鋼鐵叢林里書寫著屬于新時代產業工人的巾幗傳奇。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