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1-04 15:44
郝金鑫
“獲得這項珍貴的榮譽,我很激動、也很忐忑。我將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和志愿服務中,并且用自身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10月31日,獲得湖北省十堰市第三季度“十堰好人”榮譽稱號后,國網十堰供電公司信通分公司網絡安全監控班網絡安全監控員邱新波勉勵自己和他人要心存感恩,多行善舉,播撒凡人大愛。
今年33歲的邱新波,身材魁梧、擁有寬闊的肩膀和古銅色的肌膚,黝黑臉龐上掛著一副眼鏡,但眼神中充滿了智慧和堅毅,仿佛任何困難都無法打倒他。同事們都說,邱新波工作踏實,為人真誠,缺少幾分“知識分子”的氣息,更像一名樸實的工人,還富有愛心。
愛崗敬業 新兵變專家
邱新波2021年從華僑大學物聯網專業研究生畢業,進入到國網十堰供電公司,從事網絡安全監控工作。入職一年,就成為工作負責人,考取了注冊信息安全專業人員證書,還入選了省公司網絡安全藍隊隊員。他在工作中主動作為,積極參與2023年國家攻防演習,有著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獲得國網湖北電力數字化部、信通分公司的表揚。
2023年,選派至國網信通公司掛職鍛煉期間,邱新波承擔了“全國兩會”“第六屆進博會”“護網2024”等重特大網絡安全保障工作。在他眼中,網絡安全無小事,只有盯得準、看得牢,才能出色完成各項保障任務。
邱新波的工作內容是監控電網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大到調整信息系統的防火墻配置、制訂和優化安全防護策略等情況,小到某個終端的安全檢測、漏洞修補、信息系統維護等,而這些工作的質量,可以決定電網企業辦公環境的暢通與否,進而影響到電網的運行穩定,甚至全社會的電力供應安全。
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件小事,是邱新波日常做事的習慣。他堅守崗位,負責網絡安全情報收集與共享工作,關注最新安全漏洞信息,及時發布預警通告和風險預警單,排查惡意域名等安全風險。在信通分公司,認識邱新波的人,都覺得他把“螺絲釘”精神發揮到極致。
“漏洞、病毒時刻威脅著信息系統,安全防護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必須保持終身學習的勁頭。”研修物聯網專業技術的邱新波,工作中從不放棄學習。他經常參加培訓、比武,以實戰化歷練自己的本領。工作之余,邱新波刻苦鉆研,開拓創新,憑借優異的專業技能入選省公司網絡安全藍隊隊員,還代表十堰市組隊參加全國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競賽,獲團體二等獎。
創新突破攻堅結碩果
工作4年來,邱新波一直致力于為電網運行提供最高效的信息通信保障。他從2021年起建立起第一條安全違規典型案例,到現在,他參與治理的i6000服務器臺賬數多達4500余條。
2023年,邱新波在一次網絡巡檢中,意外發現了用電數據是環保監管的“晴雨表”。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的核心水源地,全市108個污水處理廠的用電量、污水處理量及出水水質等,關系著調水的成敗。如何提高用電數據的自動化抓取水平?邱新波作為市公司數字化柔性攻關團隊的主力,圍繞網絡安全工作存在的“網絡安全攻擊監測人手不足”“指標變動無法及時掌握”“自建系統運行狀態無法感知”等痛點問題,制定“數字化網絡安全員”專項解決方案,利用RPA等數字化手段打造“威脅監測、指標管控、系統巡檢”三位一體的數字化網絡安全員。
這個數據安全員承擔了人類一些簡單、重復的勞動,發揮出人工智能的價值。在此基礎上,邱新波聯合營銷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建立電量數據模型,優化數據指標,調整應用邏輯,建立起一套利用電力數據監管環保的自動預警流程,助推水質監測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
邱新波相信信息通信技術可以讓供電服務的效率效能“突飛猛進”,換句話說,給固有的用電數據之間搭建科學合理的程序連接,就能夠挖掘出其驚人的價值。事實證明,邱新波的思想走在了時代前列。目前,他正在尋找用電數據和市場需求的“結合點”,通俗地說,就是搞明白到底該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電力生產、營銷各領域。
奉獻愛心為生命加油
在生活中,邱新波是一個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好人,只要是有人需要幫助,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施以援手。有一次,他在下班途中遇到一位老爺爺在尋找手機,他主動上前幫助,經過多方打聽,耗時5個小時,終于在供電營業廳找到老爺爺辦理業務時遺留的手機,老爺爺拿到手機的這一刻,已經到深夜。“當你需要幫助時,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他。”辦公室同事譚玲玲說,不管是同事搬家,或是日常送水,奔赴在辦公區域的忙碌身影里,總有邱新波。
今年7月29日上午,在北京某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經過4個小時的采集,邱新波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為一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重燃生命之光。他說:“雖然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時間,比我最初萌生想法的時間晚了10年,但這也是我做過的最勇敢的決定。”
這是一份遲來的約定。邱新波的愛心萌芽于2012年,剛上大學的他開始自愿獻血。讀研后,邱新波對捐獻造血干細胞有了認識,成為一名志愿捐獻者的愿望愈發強烈。2022年6月2日,邱新波在十堰市中心血站提出了想要加入中華骨髓庫的請求。從“我想”轉變為“我做”,邱新波認為,這是他作出的最正確的決定。
今年5月份,邱新波接到自己的骨髓配型成功的電話,愛心如愿以償。他在醫院的指導下,進行體檢和HLA分型檢測。在2個月的準備期間,他認真調整自身狀態,格外注意作息和飲食。并打了9針動員劑,承擔著低熱、乏力等藥物副作用帶來的癥狀,確保自己維持良好身體狀況。經過觀察、記錄相關情況,造血干細胞采集從29日上午開始,經過4個小時的采集,邱新波成功捐獻完成了276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
邱新波是鄖陽區南化塘人,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就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在小學6年級時,家里常年就他一個人。“我從小就養成了獨立的習慣,但在這些年里,也曾受到過社會的幫助。”邱新波說,因為人生路上接受過社會的善意,所以現在有一定能力后,也想用愛心回報社會。
“慈善不是施舍,是一種愛心傳遞,幫助別人就是溫暖自己!也希望更多人積極參與到無償捐獻隊伍中來,一直把愛心傳遞下去。”邱新波說,愛心之舉不僅是為患者帶來重生的希望,更是在社會上播撒大愛的火種,他希望帶動更多人參與奉獻愛心的志愿活動,讓敬老、助學、無償獻血、環境保護等各類活動中涌動令人欣喜的“國網綠”。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