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9-02 09:41
李雯茜
湯妮,一個妥妥的“00后”女孩,2023年2月10日入職國網湖北省武漢市供電公司,成為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流芳供電服務站年齡最小的供電網格員,大家都親切地叫她“妮子”。
6個小區、3個社區,這是湯妮的服務范圍;1.3萬戶居民,這是湯妮的服務人數;2892個微信好友、48個業主群,這是湯妮的服務網;隨時發布重要供電信息、服務提示,全天候接受居民線上在用電方面的求助,這是湯妮的工作日常。
一次相識延伸一片真情
“剛當網格員的時候,我對小區的情況還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了解實際情況成了我的首要任務。”尤其是部分居民流動性較大的老舊小區,客戶的聯系方式總在變更,或者在社區、物業那里都沒有留下有效電話號碼的情況,湯妮就會按地址上門走訪,建立聯系,一方面催繳電費,另一方面提供主動服務,逐步梳理出自己的敏感用戶清單,并實現動態更新
在這一過程中,湯妮結識了78歲的獨居老人鄭爺爺。“他跟我爺爺年紀一樣大,想著他一個人住,我就總會時不時地關注一下他家的用電情況?!?月22日,湯妮記得很清楚,她照常撥打鄭爺爺的電話詢問近期的用電情況,但遲遲無人接聽。這一異常情況讓湯妮瞬間警覺起來,多次撥打電話仍無法接通,實在放心不下的湯妮叫上供電服務站站長梁健一起上門?!拔液驼鹃L一直在門口敲門,但始終沒人開門,我就一邊敲門一邊打電話”。終于電話接通了,原來是鄭爺爺自己在家摔了一跤,腿疼得厲害沒辦法開門。湯妮著急地與小區物業取得聯系,恰巧遇到了趕回來的鄭爺爺的兒子,再三確認鄭爺爺身體無恙后才離開。
“鄭爺爺的電話打通的時候,他哭著跟我說他腿疼,那一瞬間我真的很慌,心里很不是滋味,但還是立馬冷靜下來要解決問題。”從此以后,湯妮總會額外留心特殊人群的用電問題,已經為60多位老人解決繳費困難,走訪35戶困難客戶,以真心換取客戶安心。
一張工單延伸一份責任
7月16日,湯妮收到了家住光谷當代國際城的王先生的移表申請工單,她第一時間響應,與王先生取得聯系并添加微信。在了解到具體情況后前往現場進行現場勘查,確認符合移表條件便完成了客戶的申請,此時距離湯妮收到客戶的訴求只過去了不到6個小時。
“之后有什么用電問題可以隨時和我聯系哈,我負責你們小區的。”這句話已經成了湯妮的固定“臺詞”,在她潛意識里,服務不止于這一張工單?!拔野压萎斪魑腋脩艚⑦B接的開始,但我想解決的不是一件小事,更是一類關于用電方面的事。”確實,作為一名供電網格員,這個崗位與轄區居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張網”裝的是老百姓用電的瑣碎事,“小格子”記錄著居民群眾的“急難愁盼”。
“工作本身是客觀的事情,但工作對象是有感情的人,所以我總在心里默默地想,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弊鳛?0后,她有著超越同齡人的見解。
一份職責延伸一種擔當
和大部分“00后”一樣,湯妮的工位擺放著時下很受年輕人喜愛的盲盒、手辦等周邊,同事們總是打趣地說她把工位“打扮”得像“家”一樣。事實是,她在業主群里“安家”了,也在流芳供電服務站里“安家”了。
“我要隨時查看手機是不是有最新的信息,漏過一條消息就可能讓客戶多一些困擾”。目前,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流芳供電服務站先行先試,引入了一款微信“云服務”智能機器人——“小電”機器人,第一時間將群聊中的關鍵信息推送給供電網格員,確??蛻粼V求得到閉環處理。由于服務站里其他的網格員都較為年長,她便主動承擔起了“小老師”的角色,手把手教大家“小電”機器人的使用方法。“我必須要讓大家都會用新技術,提升工作的效率,咱們所的一個都不掉隊”。
湯妮的家離流芳供電服務站大概有兩小時路程,平時她都是“以所為家”,流芳供電服務站技術員王怡平說:“每次她不回家留在所里的時候,都會給用戶打電話積極催費,可以說她是所里催費積極的第一名?!迸淼慕Y果就是湯妮已經連續3個月,成為所里第一個實現電費回收100%的供電網格員。
“我不認可網上說0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從居民都不認識我。到現在,轄區里基本每個居民都認識我,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證明,也是對我最好的肯定?!睖菔乔f萬電力工作者中平凡的一員,但卻是無數電力人的縮影,努力將服務末端延伸到用戶身邊,不斷創新服務新模式,為提升居民用電滿意度而不懈奮斗,實現“供電無小事,民生大擔當”。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