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6-03 16:52
張小一 卜海霞
“我們正在努力打造氫質生產力,讓華電科工成為綠氫‘制—儲—輸—用’全產業鏈核心材料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爭做國家氫能源產業鏈‘鏈長’。”說起專業,剛剛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的白建明(華電科工副總工程師、首席氫能科學家兼華電氫能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兩眼放光,精神頭頓時飽滿了起來……
5月18日,華電科工以“科技領航產業創新 數智賦能綠色能源”為主題的2025年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市相關政府領導、高等院校負責人、華電集團部門代表及能源電力領域專家等200余人齊聚一堂,共商能源科技創新與綠色發展大計。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勇平、天津理工大學校長練繼建等行業權威專家,分別圍繞煤電升級、海上風光水能源融合、摻氫技術、虛擬電廠及生物質摻燒等前沿領域作專題報告,深度解析技術趨勢與產業挑戰。會議還依托7大專業委員會,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氫、新型儲能等關鍵技術展開研討,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戰新產業發展注入了創新動能。
最近幾年來,華電科工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將目光聚焦在“卡脖子”的重大裝備領域,除了氫能,還積極布局了氫能、生物質能、儲能、港口高端裝備及綠色智慧系統、CCUS等節能環保、綜合智慧能源、海洋能源、新能源+氫儲氨醇投建營一體化、機器人與數智化等九大戰新產業,在“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戰新產業賽道上跑出了創新加速度。
打通鏈路,延伸鏈長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華電科工緊貼前沿市場需求,持續優化“五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通過重點科研項目精準鏈接資源,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資源與公司在技術攻關領域深度融合,共同建設國家級和省部級的科技創新平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為戰新產業高質量發展裝上了“創新引擎”。
以氫能產業為例,華電科工專注于從創新鏈到產業鏈全鏈條科技研發,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共同研制的“低能耗兆瓦級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裝置”,榮獲國家能源局“2023年度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而在產業創新端,華電科工更是組建了公司內部學歷最高的“氫能天團”,多次攻克氫能產業鏈中關鍵技術瓶頸,在堿性電解水制氫裝置、堿性電解槽復合隔膜等關鍵技術和設備方面都有重大突破。
2024年,青海德令哈PEM電解水制氫示范工程項目、內蒙古華電達茂旗20萬千瓦風光氫儲用一體化示范項目、遼寧華電鐵嶺新臺子一期25兆瓦風電離網儲能制氫一體化項目,全部投入商業運營,實現了風光發電、綠電輸送、綠電制氫、氫氣儲存、氫氣輸運的產業鏈全流程貫通,意味著華電科工在氫能技術國產化與規模化應用的突破性進展。
華電生物質能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干濕耦合厭氧制氣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河北豐寧構建了生物燃氣多能互補產業生態圈;精準對接創新鏈與產業鏈,與哈工大合作建立了機器人技術與系統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分室,實現了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的突破。此外,因地制宜布局新型儲能,推動“可再生能源+儲能”融合發展;強化海上風電工程建設能力,推動基礎研究、技術創新與市場應用協同聯動、高效轉化。
圍繞九大戰新產業創新密集、跨領域融合、高增值含量等特點,華電科工在技術創新、產業規劃、市場推廣方面謀篇布局,通過構建和延伸“氫”“儲”“碳”“智”的創新鏈和產業鏈,成功培育孵化了“專精特新”企業17家,“啟航企業”1家,真正實現了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無縫對接。
做優存量、做強增量
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抓產業創新,既要守牢實體經濟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又要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與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并重。
華電科工前身為水利電力部機械制造局,是一家老牌國企。在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華電科工始終牢牢守住“實體經濟根基”,正確處理“立”與“破”的關系,在布局九大新興產業時,既要以數字化、智能化為引擎,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激活裝備制造領域的存量優勢;又要以前瞻性戰略眼光錨定新能源、機器人等新興產業,開辟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新賽道,做強增量。
華電科工積極推動裝備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新質生產力在傳統產業中迸發出強大的勢能。今年3月,華電科工自主研發制造的新一代高效穿越式雙小車自動化岸橋,憑借卓越的作業性能,榮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岸邊集裝箱起重機作業效率之最。無獨有偶,華電科工在物料輸送系統工程、熱能工程、重型燃氣輪機等高端裝備及綠色智慧系統領域同樣建樹頗豐,真正實現了中央企業加速動能轉換、加快產業升級、實現動力變革的發展目標。
2025年新年伊始,華電科工氫能新一代電解槽產品正式下線,標志著公司在大標方電解槽領域繼續保持國內先進水平。2024年,華電科工氫能業務營收同比暴增109044.77%,與之相對應的是,戰新產業營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這說明華電科工通過協同合作、梯次推進,充分利用資源整合、資本運營、產融協同等工具,形成了創新優勢突出、產業協同有力、品牌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戰新產業的規模增長和競爭力提升,不僅印證了華電科工在新興領域的前瞻性布局與戰略定力,同時也彰顯了其在培育新質生產力賽道上,引領行業變革的核心實力。
千川匯海闊,風正好揚帆。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華電科工這家老牌國企,正以戰新產業為抓手,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的“任督二脈”,以破局者之姿為中國裝備制造與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澎湃動力。同時,又以九大戰新產業齊頭并進,書寫著新時代央企勇擔使命、創新突圍的精彩答卷。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