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5-21 09:02
劉澤暉 石國華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黃河的臂彎里,一場悄無聲息卻影響深遠的綠色變革正在發生。國家能源集團神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化工工程“),作為這場變革的主角,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改善添磚加瓦。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僅孕育了華夏文明,還承載著新時代的生態使命。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指引下,化工工程公司積極響應號召,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煤化工產業的每一個環節,不斷推進化工廢水治理技術工藝,讓昔日威脅黃河的工業廢水,如今反哺生產、滋潤荒漠,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修復的“隱形功臣”。
踐行綠色理念,錨定黃河環保新目標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工業的血脈。但在煤化工產業中,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廢水,若未經妥善處理直接排放,將對黃河水質造成嚴重威脅。在這場守護母親河的關鍵戰役,化工工程緊緊圍繞集團打造陜蒙區域碧水青山的環境保護要求,將污水處理業務作為踐行綠色發展的關鍵突破口,不斷完善化工廢水及礦井水處理工藝,優化工藝設施,為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持續貢獻力量。
走進位于包頭化工公司的污水處理廠,龐大的設備正有條不紊地運作,渾濁的污水在精密的流程中開啟凈化之旅。預處理環節如同設置了一道堅固的“防線”,攔截并去除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砂礫等雜質,為后續處理掃清障礙;膜濃縮階段高效的膜分離技術宛如細密的“濾網”,將污水中的水分大量分離出來,使污染物濃度顯著提升;緊接著,污水來到納濾分鹽工序,納濾膜像精準的“分揀員”,將不同種類的鹽分進行有效分離;之后,污水進入冷凍析硝環節,通過低溫環境,讓硝類物質如同“結晶精靈”般從污水中析出沉淀;最后,污水進入蒸發制鹽階段,利用蒸發濃縮技術,將剩余污水中的水分蒸發殆盡,把鹽分轉化為可回收利用的固體鹽類,整個過程不僅實現了污水的凈化,還兼顧了資源的回收利用,讓處理后的水質達到甚至優于國家排放標準。
處理后的水,并沒有被輕易放走。它們一部分重新回到生產環節,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了對新鮮水資源的開采;另一部分則被用于周邊生態補水,滋養著黃河畔的植被,讓曾經干涸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發揮區域專長,融入污水處理新賽道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在國內污水處理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化工工程發揮區域優勢,不斷鞏固自身專業和技術優勢,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該公司深刻了解項目建設地區的氣候環境、水土人文,諳熟當地施工特點,在技術設計和項目建設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時,組織相關部門多方了解熟悉陜西、內蒙古地區相關政策要求,充分利用當地社會資源,為項目的快速推進創造了良好寬松的外部環境。
在水處理領域,不同行業的污水具有不同的特點。集團內常用的礦井水處理、煤化工水處理、焦化水處理等,都需要有針對性的處理工藝。化工工程公司采取分行施策的策略,精準破解黃河流域煤化工集聚區高鹽廢水處理難題,構建三大核心技術體系。
針對分鹽結晶難題,自主研發“納濾分鹽—冷凍析硝—蒸發結晶”全流程工藝,成功應用于包頭化工廢水改造項目,實現雜鹽率<10%、結晶鹽純度達工業級標準(NaCl≥98.5%,Na?SO?≥98%),大幅減少雜鹽填埋量,為“無廢園區”建設注入綠色動能。
面對難降解廢水治理困境,針對鄂爾多斯煤直接液化濃鹽水高溫、高COD的復雜特性,創新采用“高效催化氧化+分質結晶”集成工藝,不僅顯著提升COD去除效率,更通過節能降耗設計降低處理成本,建成黃河流域首套煤直接液化濃鹽水分質結晶工業化裝置。
聚焦礦井水提標需求,針對神東礦區礦井水高氟、高懸浮物、水量波動大的特點,定制“預處理—膜濃縮—蒸發結晶”工藝方案,打造黃河流域煤礦區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示范標桿,為流域生態保護與資源可持續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神東煤炭大柳塔井礦井水提標治理項目順利產出鹽產品。
如今,黃河沿岸濕地重現沙鷗翔集,回用水管道如血脈般延伸至工廠與綠洲——每一滴達標清水,都是對“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鏗鏘有力的回應。
注重引領保障,鑄就綠色發展新輝煌
面對水處理行業復雜、嚴苛的競爭環境,化工工程以頂層設計為引領,謀篇布局“技術研發-工程轉化-智慧運營”三位一體服務體系,舉全公司之力攻堅黃河流域煤化工高鹽廢水治理難題。
2021年至2023年,化工工程公司上下一心,團結奮戰,積極開拓集團內部污水處理業務。先后中標國能包頭煤化公司外排廢水脫鹽達標排放改造項目、神東煤炭大柳塔井礦井水提標治理項目、國能煤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焦化公司360萬噸年搗固焦項目(一期160萬噸年)煉焦系統項目(含污水提標治理)等大型項目,并承接了煤直接液化高COD鹽水凈化處理項目等重點項目,合同總金額達到14億元,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依托項目實踐,化工工程錨定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雙目標,一方面推動《煤化工高鹽廢水分質結晶工藝包》落地,助力包頭煤制烯烴項目能耗再降25%,為黃河流域煤化工低碳轉型提供技術引擎;一方面創新服務模式,從EPC總承包向EPCO延伸,在神東礦區構建“建設-運營”一體化服務范本,運營版圖覆蓋黃河流域3家企業,形成全周期服務優勢。與此同時,化工工程公司以生態價值創造為核心,通過沿黃項目節水增效、減少雜鹽填埋、COD減排等舉措,筑牢黃河干流水質達標與“無廢園區”建設的綠色防線。
包頭外排廢水改造項目產出合格鹽。
2024年5月20日,化工工程公司開創我國蘭炭廢水集中處理成功案例。由化工工程設計監理的首個集團外部污水處理項目,神木市上虞樹峁工業集中區120立方米每小時蘭炭廢水處理BOT項目成功產出合格水,解決了蘭炭廢水處理的世界性難題。2024年神木蘭炭廢水項目打破國際壟斷,讓中國技術首次解決“高COD鹽水凈化”世界難題,為推動我國煤炭梯級高效利用與高質量清潔生產貢獻出“國能方案”。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放眼黃河之畔,一幅令人欣喜的生態畫卷已然鋪展。走向未來,化工工程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持續優化污水處理技術和工藝,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讓黃河這條母親河更加清澈安瀾。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