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15 15:32
黃素文 丁潔
春日的暖陽灑在內蒙古高原,一場綠色智造革命正在國家能源集團科環集團龍源環保內蒙古催化劑生產基地悄然展開。
作為燃煤電廠煙氣脫硝系統的核心部件,脫硝催化劑被譽為綠色煤電的“芯片”。然而,傳統脫硝催化劑在使用3至5年后因磨損、堵塞等原因會逐漸失活,往往被作為固廢填埋處置,既造成資源浪費,又可能引發環境污染。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改造,脫硝催化劑使用量快速增長,如何處置失活脫硝催化劑成為新挑戰。如今,龍源環保內蒙古催化劑生產基地通過技術創新,成功破解了這一行業難題,開啟了脫硝催化劑的無限循環再生之路。
內蒙古催化劑廠區俯瞰圖。
創新引領 高值化循環
4月的清晨,一輛輛重型卡車滿載外省轉移來的廢舊脫硝催化劑駛進內蒙古催化劑生產基地廠區,緩緩停靠在危廢庫房門前。車尾的防塵布被風掀起一角,露出蜂窩狀催化劑模塊上斑駁的灰白色結垢。自2023年9月份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以來,內蒙古催化劑在國家能源集團層面建立了再生催化劑共享庫存,打造了“再生催化劑提前生產供貨,廢催化劑轉移再生備用”的循環利用新模式,已服務19個省份的48家用戶,累計完成2萬立方米廢脫硝催化劑的安全轉移、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在這里,這些失活催化劑經過清灰清洗、活性植入等工序后,可以高品質再生;而無法再生的催化劑則通過世界首臺套載體重構生產工藝,重塑為全新脫硝催化劑產品。這種無限循環再生模式,不僅解決了行業痛點,還最大限度減少了釩、鎢、鈦等貴重金屬資源的開采。
再生自動化清洗設備。
循環再生的奧秘在于龍源環保自主研發的二氧化鈦載體重構和釩鎢元素高效提取技術,攻克了失活脫硝催化劑資源化利用的難題。2019年,科技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催化劑行業唯一的“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課題,龍源環保牽頭聯合10家高校、科研機構及業內企業開展了相關研究,最終高分通過科技部驗收并完成示范工程建設。這一技術不僅實現了鈦、釩、鎢三種元素的高值化循環利用,還將能耗和“三廢”產生量降至傳統工藝的三分之一。2024年7月,“廢煙氣脫硝催化劑資源化利用技術”被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數實融合 打造智能制造
在國能催化劑烏海基地“煥新”車間,24小時運轉的自動化清洗設備與穿梭往來的AGV小車交織成精密的生產圖景。這里每小時可高效完成2.5立方米舊脫硝催化劑的清洗作業,單線產能相當于12名工人協同作業強度,而人力需求僅為傳統模式的四分之一。它不僅是行業首個“熄燈工廠”,更是數實融合的典范。
“煥新”再生催化劑生產車間。
近年來,國能催化劑加快推進數實融合,以深度數據積累和多方聯合創新為核心,打造高品質、柔性交付的數字化智造工廠。從原料到成品實現全程自動化操作,徹底告別“手提肩扛”的傳統。同時公司還攻克了產品溯源難題,構建了“產—檢—用—收”全鏈條數據共享模式,為客戶提供“買得放心,用得安心”的脫硝催化劑全生命周期服務,竭力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公司開發的脫硝催化劑溯源系統平臺,為每根催化劑賦予二維碼“身份信息”,實現一物一碼、掃碼即查,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春日的忙碌是奮斗的底色,目前,龍源環保已制定團體標準《廢SCR脫硝催化劑循環利用技術規范》,并正在推動行業標準落地實施。在“無廢集團”建設目標指引下,龍源環保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以實際行動推動能源行業綠色轉型。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