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3-26 15:33
于曼
3月23日,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五屆儲能大會暨展覽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大會以“綠色、數智、融合、創新”為主題,針對儲能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展開充分探討,分享可持續發展政策機制、資本市場、國際市場、成本疏導、智能化系統集成技術、供應鏈體系、商業模式、技術標準、示范項目應用案例、新產品以及解決方案的普及和規模化工程應用。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澤深在大會上表示,發展新型儲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強調推進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發揮各類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調節作用……一系列政策為我國新型儲能產業向更高更穩更綠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我國儲能產業逐步從“政策驅動”到“創新驅動”,從“規模擴張”到“質效優先”,新型儲能電站建設要統籌考慮各省網架現狀、調節能力現狀、消納能力等,結合建設綜合成本最優、調節能力最強、消納能力最高三個維度出發,以系統性、協同性、整體性思維破解發展障礙。
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不完全統計,2024年,中國新型儲能新增裝機42.46吉瓦/109.58吉瓦時,超全球新增裝機的60%,同比99.17%(功率增長)/129.56%(容量增長)。截至2024年底,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74.66吉瓦/176.45吉瓦時,同比131.86%(功率增長)/163.8%(容量增長),首次超過抽水蓄能。排名前十省份累計裝機功率均超3吉瓦。內蒙古是首個也是唯一超10吉瓦的省份,功率規模居全國之首。新疆容量規模第一,新疆、內蒙古裝機容量規模均超20吉瓦時。廣西、青海、山西、安徽、湖北、河南、貴州累計裝機規模均在2吉瓦以上。江蘇新增功率規模居全國第二,容量規模排第三,其電網側和用戶側新增裝機均居全國之首。Top10省份新增裝機均超1.5吉瓦/3吉瓦時,Top4新增容量之和超全國的一半,Top10新增容量之和超全國的八成。
2024年,華東、華北、西北新增裝機功率規模均超10吉瓦,其中華東地區最高,超13吉瓦。西北地區新增容量規模最大,超36吉瓦時,華東、華北新增容量規模也都在27吉瓦時以上。西北、華北地區主要以源網側項目為主,華東地區電網側和用戶側新增裝機規模位列全國第一。
磷酸鐵鋰電池儲能項目新增裝機39.38吉瓦/96.14吉瓦時,功率占比92.64%,依舊為主流技術路線。液流電池儲能項目邁入吉瓦時級。5個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新增裝機,其中湖北應城、山東肥城兩項目均為300兆瓦級,此外河北建投儲能液態空氣儲能電站也成功并網試運行。首個百兆瓦時級鈉離子電池儲能項目并網,首個百兆瓦級半固態電池儲能項目投運。長治30兆瓦飛輪儲能獨立調頻電站并網。2024年混合儲能項目新增裝機總規模達3.39吉瓦/9.386吉瓦時,主要為“磷酸鐵鋰+”模式,規模最大的是磷酸鐵鋰+液流電池儲能形式。
2024年電源側新型儲能新增裝機13.47吉瓦/38.41吉瓦時,容量占比35.05%,主要集中在新疆、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2024年電網側獨立/共享儲能新增裝機26.32吉瓦/64.82吉瓦時,容量占比59.15%,總投資額超935億元,主要集中在江蘇、內蒙古、山東、青海、新疆等省份。2024年用戶側儲能新增裝機2.67吉瓦/6.35吉瓦時,容量占比5.79%,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華東地區用戶側新增裝機1.45GW/3.47GWh,容量超過全國用戶側的一半。單獨配置的工商業儲能項目新增裝機容量約占用戶側的八成,儲充/光儲充/分布式光伏配儲/微電網等項目約占用戶側的兩成。
2024年,國內共完成了1189次儲能采招工作,其中EPC/PC(含設備)、儲能系統、電芯等采招落地規模達63.51吉瓦/187.44吉瓦時,去除同一項目不同類型多次采購的情況后,對應的實際儲能系統需求為61.04吉瓦/179.18吉瓦時,同比增長72.42%,采購總金額達1580億元。2024年,華電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電投、中核集團、中能建儲能采招落地規模都在8吉瓦時以上。華電集團采招落地規模最大,超10吉瓦時。2024年,五大六小發電集團儲能采招落地規模共計20.41吉瓦/61.72吉瓦時,容量超過全國的三分之一。五大發電集團儲能采招落地12.46吉瓦/41.57GWh,容量占比超過五大六小發電集團的三分之二。六小發電集團儲能采招落地共計7.95吉瓦/20.14吉瓦時。新疆采招落地6.48吉瓦/23.42吉瓦時,領跑全國。江蘇、內蒙古、山東采招落地均超4吉瓦/10吉瓦時。西北、華北和華東地區是新型儲能發展的主力軍。
2024年,磷酸鐵鋰儲能系統價格的下降跟市場供需和原材料價格都密切相關。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10萬元/噸以上下行至8萬元/噸以下,9月觸底后略有回彈,現趨于穩定,12月均價約7.555萬元/噸。314安時和280安時電芯價格持續下跌,9月后與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的強關聯性脫鉤,市場供需成為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300Ah+儲能電芯在全球大儲市場2024Q4市占率近50%,預計500Ah+電芯將于2025年下半年陸續量產。
截至目前,前15家鋰離子電池龍頭企業總投產產能近1700吉瓦時。2024年,國內共93個儲能鋰離子電池生產制造項目規劃年產能832.2吉瓦時,其中77個項目已披露投資金額,總計3037.75億元,達產后年產值達2923.16億元。108個儲能系統集成生產制造項目規劃年產能621.42Wh,其中76個項目已披露投資金額,總計1646.2億元,達產后年產值2420.65億元。48個液流電池儲能生產制造項目規劃年產能124.28吉瓦時,其中34個項目已披露投資金額,總計926.54億元,達產后年產值1328.5億元。
48個鈉離子電池儲能生產制造項目規劃年產能254.7吉瓦時,其中39個項目已披露投資金額,總計1267.7億元。42個固態/半固態電池生產項目規劃年產能235.5吉瓦時,其中,31個項目披露投資金額,總計1275.29億元,16個項目披露達產后年產值,共計966億元。11個壓縮空氣儲能產業項目規劃年產能達3.4吉瓦,總投資超49.78億元,達產后年產值超205億元。25個飛輪儲能制造項目規劃年產能達40.81吉瓦,總投資超185億元,達產后年產值超366億元。
據CESA儲能應用分會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4年底,近30個省市公布2025年新型儲能產業鏈和供應鏈產值目標,總目標超2萬億元。2027年新型儲能產值目標總額近3萬億元,2030年新型儲能產值目標總額近4萬億元。
截至目前,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遠景動力等26家中國企業在海外共投建65個鋰離子電池及儲能系統集成生產制造項目,投產/在建/規劃產能達823吉瓦時,其中34個項目已披露投資金額,總計3558億元,主要集中在美國、匈牙利、摩洛哥、印尼、西班牙、德國以及東南亞等國家。
據CESA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數據庫不完全統計,2024年國內儲能電芯出貨量301.04吉瓦時,同比增長55.87%;全球儲能電芯出貨量323吉瓦時,同比增長53.81%。Top9為中國企業,國內企業儲能鋰電池出貨在全球占比中提升至93.2%。2024年國內儲能電芯出貨量中約43.3%出口到海外,出口量約130.4吉瓦時。2025年儲能電芯全球市場仍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預計2025年全球出貨量超390吉瓦時。
CESA儲能應用分會產業數據庫共追蹤到全球115起儲能相關安全事故,就事故場景分析,其中電池生產工廠事故17起(其中包括4起電池回收工廠事故),運輸途中事故5起,工程測試中心1起,儲能電站事故92起,發生事故的儲能電站總規模超過5GWh。主要涵蓋生產、運輸、安裝、調試、并網、運維等階段。
會前,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和德國儲能協會充分協商,雙方協會就中德儲能產業全球化影響力和國際合作達成共識,雙方以此次大會召開為契機,共同簽訂《中德儲能產業合作諒解備忘錄》,積極推進中德儲能產業務實合作及全球化渠道資源建設。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澤深和德國儲能協會高級專家 Gerrit Lühring現場簽約。在新形勢下,中德雙方協會愿秉持互利合作的原則,溝通彼此關切,加強新能源與新型儲能產業鏈和供應鏈溝通協調,拓展渠道交流合作機制,提升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合作水平,為全球儲能市場穩定和完整供應鏈注入更強大力量。
大會期間還將發布《2025中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白皮書》《2025工業綠色微電網發展白皮書》《2025中國新型儲能產業項目招標及價格分析報告》《2025新型儲能典型應用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等系列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