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3-14 10:59
郭智鵬 劉耀隆
烏蘭布和,是我國八大沙漠之一,也是人們印象中的不毛之地,而在沙漠邊緣的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蒙西分公司漠北光儲電站,一排排整齊排列的光伏板卻在沙漠中向陽追光,這片曾經最貧瘠的土壤正生出綠意蔥蘢和黃金萬兩。
3月10日,當第一縷陽光灑向漠北光儲電站,在這個占地3000余畝的“藍色向日葵”矩陣中,一群平均年齡29歲的青年運維班組,正用科技之筆書寫著智慧運維的時代答卷。
上午9時,該站值班員王帥與同事在巡檢途中,伴隨著一陣“嗡嗡嗡”的聲音,光伏矩陣上空一架無人機正在來回穿梭,它正是這片光伏“藍色向日葵”的“空中衛士”。這架小巧而高效的飛行器,搭載了先進的高清攝像頭、紅外溫度傳感器等,同時利用AI分析系統,正準備對這片廣闊的光伏陣列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體檢”。
沙漠環境惡劣,時常伴有沙塵暴和強風,傳統的人工巡檢不僅耗時費力,而且難以全面覆蓋每一個細節。過去,該站運維人員需要在光伏矩陣間來回穿梭,日均徒步巡檢逾10公里檢查每一塊組件的運行狀況,面臨著極端天氣與設備觸電雙重風險。而現在,有了無人機的加入,這一切都變得截然不同。無人機正以其獨特的視角和高效的數據采集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對大片光伏區域的巡檢。高清攝像頭捕捉到的每一幀畫面,紅外傳感器記錄下的每一處溫度變化,都通過無線網絡實時傳輸至地面中控室,讓運維人員能夠迅速掌握設備狀態,及時發現問題。
中控室檢修班組班長杜昌宣通過大屏幕監測傳回的高清影像與數據。“我們的光伏園區共有22萬塊光伏組件,分為32個方陣。過去巡檢每個方陣需要2至3天,而現在有了無人機系統,僅需半個小時即可完成。”杜昌宣指著智能監控系統介紹。
“以前,我們需要在烈日下徒步數公里,逐排檢查光伏板,不僅辛苦,還容易遺漏問題。”該公司資深的光伏運維人員趙慧峰感慨道,“現在有了無人機,我們的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幾倍,而且準確性也大大提升。”
無人機不僅是速度的代名詞,更是光伏電站的“飛行醫生”。借助搭載的高精度傳感器,它能夠精確捕捉到光伏板表面的熱點、溫差異常以及細微損傷,生成詳盡的“體檢報告”。通過AI算法的分析,這些問題區域能夠被快速識別并標記,為后續維護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同時,高清攝像頭拍攝的高分辨率圖像,使得運維人員能夠清晰看到光伏板上的污漬、裂痕等細節問題,確保每一處隱患都能得到及時處理。此外,系統還會自動生成巡檢路線,無人機按照預定路線飛行,確保檢查無遺漏。
“比如這塊組件。”王帥指著大屏幕上的一個標記點說,“無人機發現它的溫度偏差過大,可能是由于熱斑或損壞導致。在場站剛成立,沒有無人機的時候,我們可能要花費數小時才能找到問題所在,但現在只需幾分鐘就能定位并解決問題。”他補充道。
在這場科技變革的背后,是運維人員技能的提升和對科技進步的深切感受。為了確保無人機巡檢系統的順利運行,國華投資蒙西分公司建立了標準化的無人機巡檢流程,從任務規劃、飛行執行到數據處理,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操作規程和技術標準,同時不定期開展系列專業培訓,讓每一位運維人員都成為了新時代的“科技達人”。他們不再需要頂著烈日或寒風在光伏板間穿梭,而是坐在寬敞明亮的中控室里,通過屏幕就能掌控全局。這種轉變不僅減輕了體力負擔,更激發了他們對工作的熱情和創造力。
“現在的工作充滿了挑戰和樂趣。”去年新入職的光伏運維人員楊柳興奮地說,“每天與高科技設備打交道,讓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參與一場未來能源的革命。”
以新質生產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在沙漠光伏電站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無人機+AI巡檢技術的引入,國華投資蒙西分公司成功地將傳統的人工巡檢轉變為智能化、自動化的管理模式。在這里,科技的力量正在為新能源行業注入新的活力,讓“藍色向日葵”更加高效、安全地綻放于沙漠之上。目前,該站正積極開展“黑燈場站”建設,持續強化電站安全生產管控、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推動智能化、數字化等技術與安全生產深度融合,為電站整體安全生產、降本增效提供有力的科技、信息化保障,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不斷向前邁進。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