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1-09 10:07
——南網自主研發的電力調度大模型“大瓦特—天璇”開啟電力調度新篇章
蘊涵
由中國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和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系統自動化專委會主辦,南網數研院、南網科研院、阿里云、百度、華為等承辦的第六屆電力調度AI應用大賽于1月8日在廣州順利閉幕。
以賽促創新,加快人工智能與調度場景融合
據介紹,本次大賽擁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自主研發”。首先是賽題聚焦南網自主研發的電力調度大模型“大瓦特—天璇”與電力調度場景的融合應用,其次共有20支參賽隊伍在南網“自主研發的全新大模型賽事平臺”上展開競賽,圍繞電網運行數據智能監盤、電網調度運行知識理解、專業大模型與應用小模型協同三個任務進行探索,他們利用“天璇”大模型成功構建了高效、智能的電力調度應用,充分展示了AI技術在電力調度領域的巨大潛力與廣闊前景。
各支參賽隊伍經過近兩個月的開發與競賽,從決賽結果上可以顯著看到,大模型與電力調度場景融合后,在提升運行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增強應急響應能力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表現出不俗的成績。
在電網運行數據智能監盤場景下,通過引導式提問或文字檢索的方式,實時獲取電網業務數據,并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展現。以往人工查詢數據需耗時數分鐘,而大模型實時讀取海量調度數據,僅需十幾秒,所問即所得,效率大幅提升。
在電力調度知識理解場景,值班員常常需要快速響應電網故障和突發事件,而基于“大瓦特-天璇”大模型開發的調度大模型創新應用,熟讀“調度知識文檔”千百遍,相比通用大模型在電力調度領域內的問答理解準確度有極大提升,可以釋放調度員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效提升電網故障問題處理效率,從而保障電力系統穩定。
而電力系統鏈接源網荷儲前后端海量系統和設備,本身是剛性的復雜系統,單一模型不足以完全覆蓋所有業務場景,這時就需要大模型與小模型相結合,來更高效地解決復雜任務。參賽的隊伍根據提供的特定任務和小模型能力,在天璇大模型平臺定義智能體,結合提示詞工程、微調等技術,打通大小模型,實現了對系統負荷預測等AI小模型的準確調用,讓系統更智能讓業務更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南網本次自主研發的全新賽事平臺為參賽者提供了從大模型訓練、應用搭建到自動評分的全流程支持,大大降低了AI原生應用的開發門檻。通過一站式大模型開發與精調、零代碼搭建智能體以及豐富的第三方模型接口調用等功能,開發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實現創新想法,加速應用落地。
南網總調技術專家何宇斌博士表示:“大模型應用是大勢所趨,本次大賽聚焦于探索“大瓦特—天璇”大模型在電力調度場景的豐富應用,目的正是加速人工智能與電力場景融合,為加速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寶貴創新經驗”。
以創新促發展,南網在數智化道路上矢志前行
隨著更多智能用電終端、分布式電源、新能源設備等接入電網,電網逐步向“大電網+主動配電網+微電網”形態過渡,而新能源高比例消納、電力市場化改革,也對智能電網、智能調度、電力交易、綜合能源應用等提出更多智能化要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南方電網在應用云計算與AI進行創新方面一路前行,從未停止過探索。
2019年,南網首次采用阿里云飛天企業版構建南網“調度云”,并在同年開始舉辦AI大賽,連續幾年的大賽都在探索調度核心業務的智能化應用,這些大賽的成果也逐漸被轉化到生產場景里。2020年3月,南網的AI系統負荷預測系統投入試運行,2022年9月30日正式進入單軌運行,開始替代人工預測。
在2023年第五屆調度大賽上,南網總調發布了“大瓦特—天璇”電力調度專業大模型,該模型以其獨特的專業性和針對性,為電力調度領域的人工智能建設注入了新動力。
在此次決賽現場,南網還重磅發布了自主研發的全新一代電網運行管理系統OMS2.0“天樞”產品,再次展現了其在電力調度領域的引領地位和創新精神。據介紹,OMS2.0“天樞”具備“智聯、智享、智服、智馭”四大核心能力,是全國首個網省地一體化電網運行管理系統,標志著南網公司電力系統運行管理實現從數字化向智能化的跨越,有力促進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正如,在現場參與決賽評審的程時杰院士所說,“人工智能近幾年快速發展,給千行百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契機。電力系統擁有豐富的創新和應用場景,相信大模型可以發揮靈活智能的特性,帶來更多創新價值”。
而南方電網以“人工智能+電力”探索創新發展,正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推動新質生產力賦智行業創新,以數字技術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最佳實踐應用。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