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2-18 09:35
馬居易
初冬的江淮大地,晨霜悄隱,暖陽偶現,處處彰顯著萬物無畏嚴寒、奮勇競發的勃勃生氣。長江與淮河面上,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7家火電廠的燃料碼頭一派繁忙——待卸煤船穿梭不停,碼頭上巨型卸船機的抓斗來回舞動、張合有力。在這波光粼粼的江淮之濱,20臺發電機組正踏“浪”而行、一往無前。
位于安慶市東郊長江北岸的安徽安慶電廠,正悄然改寫城市能源版圖,以安徽省首個對外移動供熱,演繹著從電力單驅到電熱并濟、從廠內自給到惠及全城的轉型傳奇。小小的移動供熱車,宛如一條奔涌不息的“暖動脈”,穿街過巷,為地方中小微企業工業生產送去融融溫情,注入澎湃動能,成為區域能源高效利用、綠色發展的生動范例。
破繭之思:謀變于能源轉型浪潮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公司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堅定不移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能源轉型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用能需求,有效支撐了美麗安徽建設。
安慶市江堤航拍。(來源:
今年,是安慶市實現“進百強、上臺階”目標的關鍵一年,安慶經濟和社會發展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作為皖西南工業重鎮,安慶產業集群林立,化工、紡織、食品加工等行業蓬勃生長,卻長期深陷蒸汽供應困局。
以往,安慶市中小微企業常用分散式小鍋爐供汽。傳統分散式小鍋爐能耗高、污染重,宛如城市上空揮之不去的陰霾。安慶地區中小微企業原有分散式小鍋爐效率低下不說,頻繁檢修還常打亂企業生產節奏,拉高運營成本。
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安慶市積極推進中小微企業鍋爐整治工作,主城區20蒸噸以下工業燃煤鍋爐“清零”攻堅戰取得了顯著成果。
彼時,安慶電廠手握先進發電技術、充裕熱能資源,望著墻外企業“饑寒交迫”,廠領導班子心底萌生跨界供熱設想:打破電廠圍墻束縛,讓余廢熱“變廢為寶”,豈不是雙贏良策?
想法落地,荊棘叢生。安慶電廠內熱網與外部需求間隔著復雜管網鋪設難題,老舊城區地下管線縱橫交錯,施工空間逼仄,恰似在“螺螄殼里做道場”;供熱參數適配也是棘手挑戰,不同企業工藝各異,對蒸汽壓力、溫度要求天差地別,如何精準調配、“私人定制”?再者,供熱安全保障需萬無一失,蒸汽高溫高壓,一旦泄漏就是重大事故,民眾擔憂、企業顧慮,如巨石橫亙前路。
攻堅之勇:供熱服務的革新“密碼”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布局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性選擇。
安徽安慶電廠移動能源站。
在奮勇爭先的競逐中,安徽公司著力向“未來”要“空間”,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國家“雙碳”戰略的指引下,公司不僅在技術層面開展前瞻性嘗試,也在成果轉化層面進行了示范引領。
從成為安徽省首家對外移動供熱的公司,到被中國節能協會熱電產業委員會評為“綜合能源示范基地”;從傳統的“火電獨輪車”,到逐步形成電、熱、風、光、水、氣、儲于一體的“火電+”綜合能源示范基地,公司正穩步走在國家能源集團電力產業綜合能源發展路徑之上,轉型發展也取得了多項成效。
“停水了,可以有送水車來送,現在如果企業需要供熱,也有送熱車能上門服務了……”安徽電視臺到安慶電廠進行了實地現場報道。
去年底,為落實安慶市“煤改電”“煤改氣”等政策要求,安徽公司對外移動供熱項目成功投運,為安徽省移動供熱領域填補了空白。
安徽安慶電廠點檢員正在檢查移動供熱車。
這種技術采用高性能和高穩定性的純物理蓄熱工藝,將蒸汽存儲在移動供熱車中,到用戶側再進行釋放,打破了管道運輸的傳統模式,是熱量輸送技術的一種革新,在30公里范圍內,能有效替代周邊企業使用各類小型鍋爐。一輛車能提供2小時的供熱,僅目前現有用戶,可實現每年供應蒸汽量約12000噸,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000噸。
立足主業,多元布局。一輛輛移動供熱車,開創了“國能熱力”品牌新的創新點,成為公司在綜合能源服務市場上奮勇開拓的縮影。
目前,公司綜合能源業務已形成示范樣板基地,央地合作伙伴超100個,涵蓋國有大中型制造業、新能源產業。今年,公司將進一步豐富商業模式,推動一批需求側聯供綜合能源系統項目實現投運,逐步形成具有公司特色的安慶東部“綜合能源示范基地”。
惠民之果:聚暖流沁潤百姓生活
作為安慶市迎江區工業園區唯一的熱源點,安慶電廠以高質量建設迎江區工業園清潔低碳綜合能源供應中心為目標,通過移動供熱,有效解決了園區內原先燃煤成本高、污染物排放控制困難等問題,大大降低了用汽企業的生產成本,減少煤炭消耗,減輕大氣環境污染,對安慶地區的節能減排和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伴隨暖流暢通,園區中小微企業迎來新生。告別小鍋爐高昂燃料費、運維費,企業財務報表“減負”顯著,中小微企業逐漸盤活資金回流研發、設備升級,新工藝、新品類加速迭代,市場份額穩步攀升。以用戶之一安徽華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移動供熱幫助其年用熱成本直降180萬元,相當于讓天然氣鍋爐節能20%。
點檢員正在檢查移動供熱車管線連接情況。
相較傳統燃煤小鍋爐供汽,移動供熱讓園區再無煤灰擾人、半夜熄火之憂;費用還直降兩成,讓百姓直呼實惠。可靠蒸汽供應賦能地方中小微企業流水線高效運轉,停工檢修頻次銳減,訂單交付周期大幅縮短,化工企業原料利用率提升20%,次品率降低,產業鏈信譽度與口碑扶搖直上。環保紅利也接踵而至,園區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濃度斷崖式下降,藍天常見、白云常伴,“煤煙味”成過往,企業環保達標“零壓力”,綠色形象立竿見影,吸引更多合作商機與人才匯聚。企業家得以抬頭看路、謀劃長遠,加大技改投入、拓展市場版圖,園區創業活力、創新氛圍愈發濃郁,形成良性循環,如春日繁花,漸次盛放。
安徽安慶電廠廠景。
在“雙碳”戰略宏圖下,安徽公司堅決扛起綠色發展使命,以對外移動供熱為筆,繪就電熱協同、清潔高效能源畫卷,續寫更多“暖城佳話”,引領能源產業邁向低碳、循環、共享新境界,為江淮大地能源革新貢獻熠熠生輝的“國能之徽”。
責任編輯:于學華